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更深出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故事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漂亮的挂图,从讲故事开头,陈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快乐的动物”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在大森林中,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开庆祝会,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连河里的小鸭也被吸引住了.热情的松鼠,提出了两篮松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了可爱的动物形象,通过讲述两只小猴子分吃水果的故事,巧妙地与新授内容联系上,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疑问性情境,萌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地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特意安排一场师生口算比赛,当然是老师频频得胜。学生急于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时,我出示下表:加数2、3、4、5、6、7、8、9得数11、12、13、14、15、16、17、18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得数的个位与加数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和的个位数比加数少1后,我再追问:“少了的1跑到哪儿去了?”学生说跟9凑成了10。谜底揭开了,他们恍然大悟,学习兴趣倍增。并且很快从凑10法中悟出:“9加几”的特殊规律。
  三、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7加几”时,我大胆摒弃“凑十法”的准备题,并隐去“7 6”用“凑十法”的框线图,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结果对7 6=13,探索出多种解题策略: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理法等。这样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都得到了成功探索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四、創设游戏化情境增添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比大小”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玩1-10扑克牌,同桌任意抽出牌比大小,谁大了谁赢.学生在游戏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再如,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可以让学生玩对口令游戏.教师先示范玩法,如8的分与合时:师说我拍1,生说我拍7,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可以是老师和全班玩,也可以是同桌两个玩,或者指一名学生和其他小朋友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游戏的设计比过去的读,背,要、生动有趣的多.
  五、巧设练习性情境,升华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练习,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作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如教完“11-20各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次数学解题比赛,老师叫大家做了12道题,猜猜看,小红做对了几道?做错的有几道?”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必须按15以内数的组成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三个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逐渐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并变得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
在学生心目中,好教师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好教师是智慧者的缩影,语言丰富。胸襟博大,犹如一片蔚蓝的大海;好教师是学生的偶像,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而今的学生早离父母的身边,多受爷爷奶奶的偏爱,说话做事能力幼稚,撒谎能力逐渐增强,写作能力差,作文时就是记流水帐,写口水话,甚至三言两句就结束了。面对现状,作为语文教师该怎么办呢?笔者结合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语文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加
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只有教学实施过程是真正对学生发生作用,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过程,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增强规律意识,提高教学操作能力。可是恰恰在这个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规律意识,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具体表现为: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
在农村学校从教已有数年,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每到周末或长假结束返校学生上交反馈的作业往往完成的比较差,很多同学上交的作业都有或多或少的遗漏,不能保量更别说保质了,抄袭敷衍了事的现象非常普遍,对此老师们都非常头疼。因为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的作业布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果学生作业不能很好的完成,那么學科的预习,复习,巩固可能都只是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使农村学生的语文作业布
【摘要】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就要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把课堂代写论文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活跃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活力……活跃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学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成了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从事多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深深感到语文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起决定作用。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许多尴尬和
蓝蓝的天上,飘着几片白云,一只、两只、抑或好多只绚丽夺目的热气球在天空中或冉冉上升,或悬浮停留,成为天与地之间美丽的点缀,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热气球因其体积庞大、色彩艳丽、比赛场面壮观,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从热气球在中国升空的那一刻起,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热气球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还未被更多的人所尝试,对绝大多数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多么恬静、和谐的境界呀!”,这可能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追求。让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最优化,应紧扣教学目标,找准提问的时间和机会,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启迪学生思考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性课堂 提问方法    无论古代学者还是现代教育家都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谈的“设疑”就是指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溶科学性与艺术性为
【摘 要】做题的多少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必须大量做题才能掌握所学知识,但往往陷入题海之中不知所学,有人认为必需记忆课本知识才能顺利做题,但却因做题太多而不知所用。如何才能够既不陷入题海,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这是老师一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做题数量 做题质量 知识网络    学习的过程中,做题的多少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题目做多了,就成了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没法形成一个知识
所谓口语交际,即在各种交际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听,表达与交流。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新课标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回顾近十年的教学历程,我深深地感到: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不竭源泉。生活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