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84-01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英语老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适合实施“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口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与其他知识型课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实用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重视听说的技能,教师也要强化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忽视了听说能力的提高,反而过度追求语法及词汇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课堂上的时间也不可能使每位学生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口语。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学生自信
  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往往由于自身发音不准、害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等一系列因素,而不乐于表现自己。而这又恰恰是最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分组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困生往往喜欢“小组教学”这个模式。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后,由组内口语表达好及组织能力强的组长负责教会学困生。為了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各组之间可采用比赛的形式。我发现学困生此时的表现异常积极,调动起他们学习热情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乐于参与比赛的天性,还有就是他们与组长的相处不会像与老师相处那样拘谨。在心情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学生体验的是一种不同于教师讲课的学习氛围。这部分学生在组长的教授下,完成教学目标,承担小组比赛任务,会使得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在自信的动力下,孩子们也会逐步甩掉学困生的大帽子,迎头赶上。任何学科的学困生,都是缺乏自信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考虑的不是单方面怎样去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成绩,而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如同哲学上讲外因与内因的作用,如果内因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加之外因的适当引导,成绩提高自然不在话下。
  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
  一个班级里的几十名学生肯定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就要依靠小组学习来完成。现在的外语校外培训班是很多学生家长为孩子补习英语的新兴主体。有些孩子甚至在入学前就已参加了英语补习。加之各种培训机构的教材鱼目混杂,所以,一个班里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是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合理的分组,就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学习途径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学习小组来辅助课后学习。如果教师能够巧加利用,善于引导,学习小组会发挥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语言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尽可能多地运用才能使语言学习不断提高。可是由于语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将英语学习作为课堂任务来完成。课下除完成书面及听力作业外,几乎不会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而“小组学习”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鼓励小组内学生尽可能多用英语交流,可以通过比赛、表演课本剧来激励学生。学习小组还可以帮助监督、带动个别不自觉完成作业的学生。
  五、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增多,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有效,高效。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带来了惨重的环境代价。为了改变现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制约企业的污染。除此之外,公众也逐渐参与到对企业环境污染的规制行动中,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创新能够通过更新改造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在减少环境合规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所以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实现环境保护
【摘 要】目的:分析微课在中职学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2017级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教学方法分组,观察组学生(给予微课教学模式,n=4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n=40),对比2组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客观题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学习意识、行为、策略、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肠肿瘤根治患者58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缺血性卒中、卒中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DLDI-TOF-MS)对39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及378例
龙眼(Dimocarpus Longaan Lour.)是我国亚热带名贵果树,具有药用和营养双重功效,经济价值高。随着龙眼产业的发展及人们喜好的变化,以往的大核、果肉薄、可食率低的品种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