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教学工作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在高二生物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遇到这样的问题:教材的知识容量大幅度增加,而课时却偏紧。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改革课堂教学,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生物素质教育的特点。这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这一改革大潮。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最近省教育厅对省重点中学督导检查,对课堂教学(优秀课)作出如下评价标准:教学思想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科学(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好、教学有特色(有创新)等。
  
  一、教学思想要先进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做指导,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就会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在当前,主要应当树立以下三种思想观念,即素质教育思想、“三为主”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上现在已渐趋一致,那就是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意识,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三为主”教学思想,其内涵历来明确,那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民主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师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其次是教师要与学生共商学习问题,并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其三是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二生物新教材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体系。要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提出一些探讨性问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要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
  
  二、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教学思路明晰、训练步骤高效,这才是较完美的课堂教学。
  内容:我们的教学无疑应以教材为蓝本,以大纲为依据,正确理解“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的意旨,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挖掘教材落实大纲上。
  方法:当今的生物学教学已经渐渐超越了限于知识传授的结论式模式而转向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有效地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知识发生,亲历问题研究,总结相应知识,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优化获得未知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策略。这种过程式模式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目前研究和实践较多的导学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索式教学等皆可归其麾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各展所长。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二生物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创新性的见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问题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在开放学习中建构知识架构。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展。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炼主线知识,并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在有关知识点上设计系列问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注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开发为核心。问题情景必须得益于活动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展开丰富的想象,参与自我评价等。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方法有:
  (1)设计开放性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善于联想,培养创新能力;
  (3)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要明显
  
  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果要相统一。追求课堂教学实效,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主要标准;学生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认真实施当堂达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确保课堂教学高效率。
  科学有效的训练应贴近教材、尊重学生、切合实际、适当重组、层层深入、及时反馈。例如:在目标层次化原则指导下的认知训练过程中,我们经常设计阶梯型题组,遵循认识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思考坡度,体现了训练的层次化和渐进性,使学生每解一题,便多一份成功的喜悦,当突破最后一题时,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已是十分自如了。
  我们对每节课的目标设定应当实事求是:既要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又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要求不尽相同;既要总体目标全面到位,又不能期望在一堂课上面面俱到、一蹴而就,这样才能让师生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郑鸿霖,邱冈.生物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6-32.
  [2]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71-75.
其他文献
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是推动事物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高校已全面铺开预算绩效管理及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实行的是一种传承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使中学历史教学陷入死气沉沉、步履为艰的境地。学生不愿学,教师懒得教,中学历史教学已然进入了死胡同,停滞不前,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创新精神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犹如一缕清风向我们迎面吹来。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新教材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  容。其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研究了单摆的振动,并提出了单摆定律: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长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并且确定了如下的单摆周 Dutch s
摘要:文章指出了正迁移的概念以及正迁移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从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 迁移意义 实施策略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促进作用。学习迁移分为两种可能:其一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或顺向迁移。其二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利用的是前一种迁移。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这种迁移
心理学上把记忆能力比喻为智力的基础和仓库,即记忆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是整个智力结构建构与发展的基石,人类的多数能力都是在记忆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记忆力的好坏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决定于后天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学校的系统训练和培养。因此化学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责无旁贷。  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重现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需采用一定的方法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舌苔、舌质的观察,从而可以了解病变的所在,据以辨证论治.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因其极易复发,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
摘要:语感教学和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互相联系,共同推动语文教学的进行。任何单纯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语感 中心论 质疑 再认识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于语感教学,几年前语文教育界就争论得沸沸扬扬,语感教学中心论者认为语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