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感知类试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扫描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越来越重视对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不仅考查同学们对整篇文章内容、主题和思路的理解把握能力,同时还加强考查筛选、提取和整合文章基本信息的能力。
  整体感知类试题的题型也日趋多样化,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不仅需要整体感知文章或文段的内容,还常常包括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等,有些省市考查的内容还包括结构特征、文章线索、感情基调等。综观近年来中考语文整体感知类试题,主要有如下题型:
  
  一、概括内容
  例(2010年山东青岛)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10年广东茂名)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
  
  二、理清思路
  例(2010年常州)文章《心灾》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
  听说鬼子进村—( )—(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2010年北京)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三、归纳观点
  例(2010年山东青岛)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010年南京)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____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四、概括理由
  例
  (2010年淮安)作者主张把经典当作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
  
   五、理解内涵
  例(2010年淮安)根据文意,你认为文题中“手绘的花朵”包括哪些含义?
  (2010年连云港)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
  
   六、理解主题
  例(2010年广东茂名)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在字里行间自然地生长出来的,请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七、感知手法
  例(2010年苏州)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文段(一)和(二)采用了哪种相同的手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请举例说明。
  
   八、信息提取
  例(2010年广东茂名)按照通常的理解,“懒惰”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请你试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文中“懒惰”是指____
  (2010年常州)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请以汶川地震为例加以说明。
  
   九、综合理解
  这类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辨析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或不恰当)的选项。
  
  试题演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寒梅知道,自己的花朵没有牡丹华贵,自己的颜色没有玫瑰浓丽,自己的香气没有百合馥郁,因此,她选择在天寒地冻、百花凋零的时节绽放,成为人们眼中的独秀。
  大雁知道,自己的叫声不如黄莺动听。自己的姿态不如孔雀曼妙。自己的神情不如雄鹰孤傲。因此,她选择在天空空旷、百鸟归巢的时刻迁徙,成为人们眼中的独秀。
  流星知道,自己的光芒不比太阳灿烂,自己的生命不比恒星长久,自己的轨迹不比月亮规则,因此,她选择在万籁俱寂、夜幕深沉的时候坠落,成为人们眼中的独秀。
  它们无一例外地认清了自己,仿佛是借助了最先进的定位系统一般,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最佳位置。从此,它们在人类的心里变得无可比拟。
  物犹如此,那么人呢?每个人都是特殊的,这恐怕是普及率最高的真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更进一步说,并非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优秀得独一无二。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能够认清自己。我们常说下药要对症,那是因为只有对症的药物才能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样的,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选择的人生道路才会是最通达、最成功的。李白认清了自己,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于是,他成了一代“诗仙”,若非如此,他恐怕会成为一位蹩脚的政客。王维认清了自己,他“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于是,他成了山水田园派的宗师泰斗,若非如此。他恐怕会成为一位无名的小吏。_____
   认清自己,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这更需要眼界和岁月。认清自己就不会退缩,因为同样有着健康的体魄,有着新鲜的思维,有书读万卷、路行万里的理想。相信只要一直在奋力行走,只要不忘记出发的理由,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沿着它走到成功的终点——就可能会成为人们眼中的一枝“独秀”。
  1.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章观点。
  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独秀”一词的含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成为人们眼中的一枝‘独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顺着上文的写作思路,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5.根据文章阐明的道理以及自身的实际,说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到“独秀”。
  
  解析指导
  
  要准确解答整体感知类试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整体性原则,立足于全文(或全段)内容,运用快读、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理清文脉和思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掌握文章主旨。
  2.辨清文体,依据文体特点阅读理解文章,借助相关文体知识寻找必要的答题信息。如记叙文阅读一般抓主要事件,说明文阅读关键是对信息的搜集,议论文阅读重在搜集观点和论据,散文阅读侧重思路理解,小说阅读关键在故事提取和人物性格分析等。
  3.理解材料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要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以便理清文脉和感情线索。准确解答试题。
  4.认真仔细审清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同句或“题眼”,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以便准确提取文章信息回答题目,避免不看具体语境而只抽取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地回答。
  5.注意整体感知的技巧。解答整体感知类的试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1)答案来源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信息: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兼收并蓄,全面而不遗漏。
  (2)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然后再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文字,留下表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化繁为简。尤其是有字数限制的答案,更要这样做。
  (3)对填空题和思路分析题,更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慎重选择文中的关键字词或语句填入空格,尽量用文中的语句进行浓缩和概括,避免不着边际、随意答题。
其他文献
考点扫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字音、字形及词语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字词音、形、义的理解和把握。常见题型有。  1.给汉字注音,或判断字音对错;  2.改正错别字,或对错别字进行判断并作出修改;  3.根据拼音写汉字,有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  4.判断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常见题型是成语选择题。    试题演练    1.(2010年徐州)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考点扫描    “语言运用”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热点,该类试题强调考查语言感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并且注重对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涉及范围大,覆盖面宽,题型丰富多样。经过多年的考试运行,现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常规题型,如:对对联、信息提取、图表(画)解析、口语交际等。语言运用试题的命题在立足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将会不断翻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复习迎考中了解掌握一些
期刊
考点扫描    “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1.考查积累:阅读文学名著应达到一定的量,特别是对课标规定阅读的名著要熟悉情节内容:2.考查理解:即对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等的认识和理解;3.考查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表达从名著中获得的有益启示:4.考查评价:能联系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及相关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从呈现形式上看,有
期刊
奶业不仅关系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更深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强盛的问题。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冲击,农业如何在WTO所建构的框架内参与国
考点扫描    “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其选材越来越注重文化性和地域性。常见的考查形式有:取刊名、网名,发邮件、帖子,写颁奖词、串联词、创刊词、导游词,拟标语、广告词、对联,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活动方案,等等。  应对这类试题,我们要:1.积极认真地参与平时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2.关注社会热点,掌握有关信息,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3.精心
期刊
数学思维训练课上,范老师让我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有17根11.1米长的钢管,要截成1米和0.7米甲、乙两种长度的管子。要求截出的两种管子的数量一样多,最多能截出两种管子多少根?   我们一下子被难住了,无从下手。范老师微微一笑,神秘地说:“我提示你们一下吧!要想尽可能多地截出甲、乙两种管子,残料应当尽可能少。怎样才能减少残料,甚至无残料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以列表分析啊!说干就干,我首先列
期刊
本文针对试验检测对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际施工相结合,初步探讨了试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道路试验检测水平具有一
考点扫描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梳理,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语文阅读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形式:分析结构(划分层次)、编写提纲、填充图表以显示文章思路、指出线索、分析
期刊
考点扫描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综观历年中考语文品析鉴赏类试题,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1)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赏析画线句的作用;(3)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采用评点或批注法作赏析;(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赏析人物形象;(5)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试题演练    两角钱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