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sea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挑战他人,表现自我,发表有新意、有个性的见解。
  那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承认学生个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当代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现在的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当把自己的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变,让学生充分的张扬个性,释放出自己巨大的学习潜能。
  陈钟梁说过:“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承认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绝对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学质量自然会有很的提高。总结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虽在不断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都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但也不能排除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为书是从,为师是从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害怕或很不情愿学生打错问题,甚至当学生打错问题时,会受到不形式的惩罚。这样下去,很多学生的个性收到了压抑,失去了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更不敢提出不同于别人,不同于老师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转变角色、放下架子、走下“圣坛”。与学生共学、共探、共研,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见”,辩证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认识。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比如,我们进行物理探究教学时,应让学生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的、科学的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即使学生的某些猜想很离奇,教师也应面对现实,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寻找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这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学共研,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了解学生“独特的见解”。然后,把学生的探究思想、方法、实验方案进行总结归纳,再让学生对这些方法及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发现自我,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用“科学方法”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学生得不到较好的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就浮光掠影;表达就不得要领,辞不达意。如此下去,就会使物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为一种空洞的、单调乏味的东西。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概念、规律、原理及公式,而不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既要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又要让不爱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用“科学方法”的钥匙,开启不同学生的思维之门。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从思考。“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质疑,对质疑多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很多非探究性教学中,我一般常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2)然后引导帮助学生把大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梳理。(3)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是学生各抒己见。(4)然后小组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其余小组可随时起来补充订正或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纽带的施教,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多维关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因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教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及原理时,不要对学生的表述要求苛刻。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哪怕只有一点创造的火花,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笔”,教师更应该大加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目前,有一种错误看法,认为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是时时处处都可以体现的,读一篇课文,写一篇文章,做一道练习题,都要进行创新。这实际是在走极端。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必须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必须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也就是以“夯實双基”为前提,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是空谈。
  还有一些教师,把创新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或者是单纯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于是把精力都用在了“花架子”上。我认为,创新教育重在思想。形式要为思想服务,切勿本末倒置。
其他文献
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信任、支持和密切配合。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对于忙于工作的家长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管教子女,即使想管教,也因育儿观念陈旧而达不到效果,给学校教育带来了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
期刊
摘要:改变“重复低效”的语文教学现状,从有效备课、有效导入、有效阅读、有效提问、有效朗读、有效评价、有效作业、有效合作入手,语文课堂立足有效,追求高效。  关键词:立足有效追求高效反思合作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个口号提了多年,但真正得到落实的不多!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通过抓好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习惯花更多时间利用考试、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正是造成当下对我们语文教学“重复低效”的罪
期刊
中国画的主要美学特征即中国画的精神就是写意性,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的研究须从其源流发展入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物质诸结构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审视我们延续千年的传统,承其精华,弃其糟泊,让其以新的姿态进入新时代。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在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与繁荣之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走向寂寞。从历史上看,“写意”是在欧阳修的“画意不画形”、苏
期刊
初中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等薄弱之处,缺乏谋篇布局能力。但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写作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一、高度重视,树立信心,培养写作兴趣  写是口头交际的书面再
期刊
议论文一直是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一个难点。中学生之所以面对着作文题目就头脑发呆、发胀,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写作上,对学生的写作准备工作则做的很少,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事物认识肤浅、片面,而且对事例和道理论据又不能得心放手,随意调遣,因此,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内容空洞、干瘪,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指导
期刊
摘要: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转变的同时,移皿胆地让学生参加到对新教材的评价中来,参加到对老师教法、改革的评价中来,明显的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 改革 探索       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方式是一个充满生动和活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提供主动努力目标,增强主动参与意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