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去不去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段时间里,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
  很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较低,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生活照护,家人不放心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加上媒体播报了一些关于养老院的负面新闻,特别是护理员虐待老人、因疏忽引起火灾等新闻,更加深了人们对养老机构的疑虑。此外,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养老院的印象还包括饭菜不可口、行动受限制、缺少亲情等,因此对于住进养老机构后的生活感到担忧。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能够提供高质量和个性化服务的养老机构仍然不多,而设施和服务质量都比较好的机构大多价格昂贵,令一般收入者无力支付。
  近年来,随着有社会养老服务需要的老年人数量的增多,中高端民营养老机构得到较快发展,但这类养老机构的费用只有大中城市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可以支付得起。比较而言,大城市居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距离较远,生活节奏较快,子女照顾老人有更多困难,因而老年人对于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为应对越来越迫切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大城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从硬件设施到服务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由于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更加独立,城市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观念也较为开放。如果子女确实无法照顾老年父母,入住养老院逐渐成为一个能够接受的选择。
  2008~2009年,我们在北京市颐康宁养老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参与式研究。在开始研究一年之后,我们对当时住在养老院里的66位老年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老人因身体或精神状况不佳无法或不愿参与,最后完成有效问卷44份。
  在填写问卷的44位老年人中,男性23位,女性21位。年龄在60岁以下者4位,60~70岁的老年人2位,70~79岁的老年人18位,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位。44人中,丧偶者占到了54.5%。
  在回答了“您有几个子女”这一问题的41位老年人中,41.5%的老人有3个子女,22.0%的老人有2个子女,19.5%的老人有4~5个子女,17.7%只有1个子女。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原居住地是北京,有5位老年人的原居住地是外省(市),还有2位在入住之前居住在国外。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6位老年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1位有中专/高中文化程度,13位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只有少数几位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
  在这些老年人中,一半是从事业单位退休的,其次是企业(27.3%)、党政机关(3.6%),还有两位是部队退休干部,只有两位老年人表示从未工作过或属于其他情况。
  我们在问卷中提出了“您觉得现在您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一问题,请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给出自评。43位回答者中,只有4位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好,12位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好,18位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9位认为自己的健康不好和非常差。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測定中,有39位老年人回答了相关问题,其中17位老人完全自理,6位老人部分自理,16位老人完全不能自理。可见,健康不佳是大部分老年人入住机构的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养老院里另外22位没有回答问卷的老年人,主要是因健康原因。
  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就要看经济上能否支持。在43份回答了相关问题的老年人中42位有稳定的养老金,只有1位没有养老金。11位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在每月3500元以上,19位老年人的养老金在每月2000元以下,其中大多数在每月1500~2000元。有42位老年人回答了“入住养老院的费用谁出”这一问题,其中27位老年人的费用主要是用自己的退休金支付;7位老年人是子女支付一部分,自己支付一部分;有4位老年人主要靠以前的储蓄;另有4位是子女支付的。可见,这些老年人大多数有稳定的养老金,在养老院费用支付问题上,老年人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给水平是比较高的。。
  在有需求的情况下,经济条件是影响老年人及其家庭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因素。2014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城市(天津、哈尔滨、重庆、南宁、济南、太原、南昌、武汉、长沙、昆明、兰州、福州)的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养老机构中,床位费每月平均883元,护理费每月平均743元,餐费每月平均510元。自理老人平均每月收费1125元,半失能老人平均每月收费1406元,失能老人平均每月收费1682元。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人均年收入23930元,农村老年人人均年收入7621元。也就是说,城市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可以勉强负担得起入住养老机构,但无工作者则负担不起。农村老年人完全无法负担。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需要子女在经济上予以支持,才支付得起入住养老院的费用。总的看,因健康衰退导致自理困难是促使老年人考虑入住养老机构的直接原因,而个人和家庭的支付能力是影响做出决定的重要因素。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了解老年人入住机构的决策过程。
  2017年,调查员在广东省中山市一家中高档老年公寓访问了86岁的马正言老人。马正言退休前在银行工作,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经济宽裕。他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刚刚去世,小儿子在澳门,女儿在美国。夫妇两人身体都不好,妻子行走不便。因无子女在身边照顾,在女儿回国为哥哥奔丧期间,经家人共同协商,他们决定入住老年公寓。以前他们对养老院印象很不好,住进来后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差,现在觉得还算满意。
  在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中等城市,随着养老机构的管理不断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入住养老机构。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干部,甚至自己寻找适合的养老机构,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2009年在北京市颐康宁养老院做研究期间,我结识了80多岁的向兰宁。她从事业单位退休,一直和独生女儿一家同住。因腿疾行走不便,为了不影响女儿工作,她自己提出住进养老机构。
  向兰宁说,她自己主动要来养老院主要是为了让女儿安心工作。她说,自己曾经为了支持女儿工作帮助她带孩子,现在应该继续支持她。她希望女儿在退休之前的这几年能继续安心把工作做好,如果退休后被聘到别的单位,也希望她能继续为国家做些事情。当年自己只生育了女儿一个孩子,也是希望好好培养,将来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向兰宁女儿的独生女在上海工作,女儿为了照顾她留在北京。她风趣地说,自己是女儿的牵绊:如果自己去见马克思了,女儿一家就能团聚了。
  我们特别关心老年人入住养老院这个决定究竟是怎样做出的,谁是最后的决定者。在对北京市颐康宁养老院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中,针对“谁首先提出入住养老院”这一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42位老年人中,有18位老人表明是自己首先提出来的,有17位是由子女首先提出来的,还有5位老人回答是配偶首先提出来的。在43位回答“谁最终决定让您入住养老院”这一问题的老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自己说了算,占到60.5%,其次就是由子女决定,占到30.2%。看来,在入住养老院的决策过程中,老年人自己的决定非常重要。同时,子女的意见也必须考虑。
  一般情况下,因健康衰退导致独自生活困难和罹患大病是老人决定入住养老院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突发疾病过后,需要密集照顾,而子女因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无法照顾老人。
  有的家庭请保姆照顾,而请到合适的保姆非常困难,价格也不便宜。比较而言,请保姆的价钱可以考虑住进养老院,还能够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入住养老机构的决定,反映的还是家庭照护功能如何让渡给社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人自己的意见很重要,子女的意见同样重要。从养老机构购买服务,对老人和子女的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老人经济能力不足,就需要子女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在多子女家庭,子女之间的均衡又是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人类的眼睛颜色源于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种保护性色素,还决定人们的肤色和发色。黑色素善于吸收阳光,这对虹膜至关重要,而虹膜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亮度。一旦经过眼球晶状体,可见光谱大多会进入视网膜,可见光谱在视网膜内会变成电脉冲,并被大脑转化为图像。虹膜未吸收的那一点儿光会形成反射,进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眼睛的颜色。  如此一来,眼睛的顏色就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黑色素的种类和密度了。目前存在两种黑色
期刊
意大利的免费医疗体系世界闻名。很多外国人选择移民意大利,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希望享受免费医疗。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意大利的各项税收非常高,且名目繁多。比如,扔垃圾要交税,看电视也要交税。也正是这些税收,保障了免费医疗在内的各项社会福利支出。  意大利人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平时去家庭医生处看病,并不需要花钱。到医院看病时,只要出示一张蓝色的医疗卡,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外国人在办理医疗时,需要带上护照、居留
期刊
俄罗斯诺亚布尔斯克市一个小男孩因淡定在网上走红。名为《诺亚布尔斯克市普通的一天》的视频中,背景是熊熊大火中的一栋二层居民楼,而镜头前方,一个小男孩正在淡定地荡秋千。淡定的俄罗斯人其实从来就不罕见。  在俄罗斯生活过的人,会发现,俄罗斯人有一个口头禅,“我无所谓”。俄罗斯人似乎也在时刻践行着这句短语。  2018年,世界杯在俄罗斯举办,全球各国的球迷一时间都涌入了俄罗斯,球场内外,热闹非凡。然而,在
期刊
当今社会,30岁未嫁,便被唤作“剩女”。言下之意:你多余了,掉价了。  但有些女孩不仓促将就,是因为有底气。  早在一百年前,一位叫杨步伟的女子,就向世人证明了“剩女”的硬气。  在“女子十三可婚配”的年代,她突破晚婚极限,拖到了32岁。  结果呢?  她嫁给中国语言大师赵元任,成为“民国神仙眷侣”。  她的主见,鲁迅都比不上  1889年,杨步伟生于南京望族,祖父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杨仁山先生
期刊
看病时,稀里糊涂做了一堆检查;体检时,被一句“要做手术”吓得心惊肉跳……诸如此类的过度医疗行为全球普遍存在。近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德国过度医疗危害患者健康,并浪费公共卫生资源。  2019年11月5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公布研究结果显示,在对1000多人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6%)怀疑诊所和医院经常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科隆的市场研究机构对24位患者和15位医生进
期刊
说起海南,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碧海藍天的三亚,或是从海口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这条在旅游和地产方面已经开发得较为成熟的东线。尚未深度开发的海南西线,既充满了丰富的传统地域文化,又不缺乏依旧带有野趣的自然风光,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海南。  海南岛一座叫做白马井的小镇上,生活着这样一群女人们。  白马井镇位于儋州市的中北部,是儋州市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驻地,距省城海口138千米、三亚251千米
期刊
过去十年有不少旅游胜地因为游客过多、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原因而遭到破坏,但其中很多得到了修复,如今可以重新游览。  1. 巴黎圣母院  在2019年4月15日被引燃之前,这座12世纪的建筑正在进行翻修,而这也许是灾难的导火索,因为大火可能与翻修期间使用的设备有关。  2. 摩洛哥莱格济拉海滩的天然拱门  莱格济拉海滩位于摩洛哥大西洋侧海岸。这片海滩凭借其两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因長年侵蚀而形成的石拱门
期刊
“主食吃多少合适?”“水果能不能吃?”……每每提到饮食,不少糖尿病患者心里就犯嘀咕,不清楚何为正确的饮食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常见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  误区一  少吃主食利于控制病情  葡萄糖是人体所有细胞的能量来源,如果来源于主食的葡萄糖不够,身体就会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满足每天对于能量的需要,而这样的代谢方式很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  而且,体内蛋白质分解,日久则会导致消瘦、乏力、贫血、抵
期刊
如今,肠道被提及的频率越來越高,然而,你真的了解它吗?下面这些数字能帮你加深对肠道的了解。  肠道掌管着70%以上的免疫细胞。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多达70%的免疫细胞居住在肠道里。肠道分布着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攻击病菌的抗体)和细菌,承担着抵御疾病的重任。除此之外,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  肠道内微生物的重量约为1.5千克。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有
期刊
“驸马”最初为官名。汉武帝时置驸(副)马都尉,谓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司马懿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古人说:“皇帝女儿不愁嫁。”但是“驸马”一词的来历却暗含辛酸。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常出巡以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始皇帝的每次出巡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