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艺术学习中,想象力是学生掌握科学发声所必需的必要能力,无论是学习发音技巧,还是学习演唱歌曲时的情感把握,想象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声乐表演者的想象力越丰富,对音乐作品的共情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够以准确的声音想象指导发音,从而将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丰富而深刻地传达出来。基于此,文章就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表演;想象力;声乐教学
  一、声乐学习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首先,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引导表演者快速进入表演状态。一首声乐作品需要前奏代入,而前奏的作用就是使表演者随着音乐想象慢慢进入表演状态,在想象力的引领下,表演者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挣脱出来进入自我想象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了声乐作品创作者的生活与情感,同时超越了表演者现实的生活与情感。由此可见,想象力可以使表演者快速进入表演状态,向听众传递声乐作品蕴含的无穷的精神力量。其次,想象力能够提高表演者声音表达情绪的准确性。想象力不仅仅是思考与意识的二次加工,更是记忆力的提取,表演者的想象力越强大,就越能记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最后,想象力是声乐表演者进行二次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仅仅是将声乐作品创作者的思想准确传达给听众,还将自身的情感和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通过二次创作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声乐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声乐表演与情感表达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主要作用是让听众感受到声音之美、韵律之美,以丰富听众的情感,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因此表演者要将自身丰富的情感融入声乐作品中,赋予声乐作品新的生命与灵魂。由此可见,声乐作品的表演不仅仅包含了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认知与情感,还蕴含了表演者的情感,使作品完成艺术的升华。其次,声乐作品是创作者与表演者情感的共同载体。声乐作品的词曲作者是歌曲创作的第一人,理论上他更加能够体会乐曲中的情感,但是词曲作者受到表演限制,与表演者在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最终,声乐作品就成为创作者与表演者情感的共同载体,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是通过创作与二次表演加工表达出来的。最后,表演技巧是表现作品情感的桥梁,作品情感又是表演技巧的内核,情感表达又将表演技巧的价值突显出来。单纯应用高超的表演技巧表现作品,会使作品显得单薄无力,而缺乏技巧又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声乐作品表演,更谈不上情感表达。所以声乐表演者要合理应用表演技巧来更好地传达情感,不断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水平。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融入想象力
  1.歌唱姿势训练中想象力的应用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声乐表演中展现歌者美好形象的基础,更是演唱者气息畅通发出美妙声音的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做发声训练时,身体的肌群都是在协调的运动中,但凡有任何不必要的紧张因素都会影响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从而影响到所发声音的质量。由此可见,正确的歌唱姿势、协调的形体动作及精神饱满的情绪,才能将表演者的嗓音条件发挥到最佳。但是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要想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歌唱姿势。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保持身体自然站立,腰部直立,胸部挺起,两眼平视,整个人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就像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一样高大而挺拔。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入想象中,身体就会不由自主进入挺拔、直立状态。但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做到了直立挺拔,但出现了身体僵硬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进一步去引导学生,让他想象自己是一个舞者,在尽情地舞动抒发情感,身体随着想象的舞动得到放松,这样就可以解决掉学生身体僵硬的问题。
  2.呼吸训练中想象力的应用
  声乐表演学习中呼吸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巧訓练,人的呼吸过程会带动两组肌肉群,呼气一组,吸气一组。歌唱表演以呼吸为重要动力,但歌唱表演时的呼吸方法与日常人们交谈时的呼吸方法有着本质区别。日常呼吸中呼吸是自然动作,是下意识的运动,也是随意和自由的。而歌唱时吸气更深,会用到日常吸气时用不到的一些肌肉群,由于这些肌肉群平时应用太少,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掌握技巧。比如急吸急呼时可以想象被吓一跳,或者速跑急停时的感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技巧。
  3.共鸣训练中想象力的应用
  共鸣是指歌唱者的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时产生的可以扩大声音的共振作用,共鸣腔体包括口咽腔、胸腔、头腔等,歌声得到共鸣后才能呈现出丰满、圆润、明亮的效果。人的喉咙是声音的主要通道,声带自由振动是发出明亮、富有共鸣的声音的重要条件,而保持喉咙这条声音通道的稳定性与通畅性,又是保障声带自由振动的重要条件。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声带自由振动”“声音通道的稳定性与通畅性”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此时老师就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找口咽腔共鸣时,就可以让学生面带微笑地找“打哈欠”的感觉,此时眼睛是有精气神的,笑肌是提起的,软腭是抬起的,下巴是放松的,口咽腔是打开的,这样就可以得到口咽腔共鸣中在找头腔共鸣时,老师首先启发学生想象鼻梁上好像有一个马鞍的感觉,并且在发声时将这种感觉始终保持着,这样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头腔共鸣。总之,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共鸣发音的技巧。
  (二)提高表演者的文化素养
  声乐表演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将文化知识、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融入声乐表演中,通过丰富的素材、扎实的表演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想象力,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感染力。要培养想象力,就必须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脱离文化知识的想象会由于缺乏必要的逻辑而变成空想或乱想。人的想象力是以大脑中的表象储备为基础的,而大脑中的表象储备又来自人的知识经验,因此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就离不开知识的获取。艺术想象越丰富,就越能贴近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情感。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多练,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实践增加知识,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比如在表演《黄河大合唱》时,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只有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中的压迫感及孤注一掷的悲壮感。声乐艺术仍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为目的,因此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实践体验激活艺术想象力
  声乐实践课程为声乐表演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来了解歌曲的不同风格,感受歌曲的不同情感。从这个层面上讲,声乐实践课程也是一种具备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大量的实践课程可以让声乐表演者的表演趋于成熟。因此,表演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够参加实际表演的机会,接触各种不同的表演风格,不断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并且无论曲目练习多少遍都要将每次表演当作新的经历,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表演一首歌曲之前,要先将这首歌的场景、情感线条、框架等想象出来,通过二次创作突出歌曲的实体感。当然,表演时的想象内容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象更是体现出超现实的特点。想象可以是跨时空的,也可能是共时空的,或者是超时空的。比如在表演《草原之夜》时,虽然表演者可能大多数都没有去过草原,但是却可以从歌词中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与静谧,这种想象就来自于歌词中的“美丽的夜色多沉静”“千里雪消融”。其中“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更是衬托了小伙子对姑娘深深的、像琴声一样绵延不绝的思念之情,动人的形象呼之欲出,听众们也能够被这种生动的情感表达所感染,欢喜着他的欢喜,思念着他的思念。
  四、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必须以真实、丰富的情感为基础,因此表演者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在表演时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诚的情感演唱出歌曲的每个字、每个音符,通过合理的二次创作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准确传达出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融入想象力的应用,在歌唱姿势训练、呼吸训练及共鸣训练中引导学生应用想象力来提高表演技巧,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激活艺术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刘峡.中国民族声乐女声演唱艺术的发展[J].文艺争鸣,2012(7):113-115.
  [2]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9):138-139.
  [3]鹿建柱.声乐教学实践运行模式研究[J].文艺争鸣,2011(12):162-164.
  作者单位: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演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汴京建都,史称北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此后北宋统治了中国167年,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带给了市民音乐发展的机会。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后于临安建都,史称南宋。此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市民音乐;音乐特征;商品经济  市民音乐是指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在市民之间广泛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国内音乐演出市场活跃,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在不断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演出以应对市场细分的趋势。但对于小城市来说,客观存在的诸多制约性因素导致了其音乐市场长期处于一个不太健全的发展环境中。文章通过对小城市音乐演出市场的调研发现,合理地调整演出市场中的不足之处,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小型城市;演出市场  文艺类演出特别是专业的艺术演出在国内的大中城市是比较常见而且也是相对固
期刊
摘 要:声乐表演是一门蕴含美的艺术,也是全面展示演唱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表演学理论是声乐艺术演绎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演唱者在演绎中真实再现原创作品,并进行有创造性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表演学理论在声乐艺术演绎中的应用,促进声乐艺术更好发展。  關键词:声乐艺术;表演学理论;主观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后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声乐艺术
期刊
摘 要: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艺术方式,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进步与更迭,当代文化会对蒙古族音乐产生一些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会对传统的蒙古族音乐造成一定冲击,这对蒙古族音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应对时代浪潮的冲击,并且能够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是蒙古族音乐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当代文化背景下蒙古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流媒体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媒体音乐作为音乐产业的新兴力量,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逐渐超越传统唱片成为音乐播放方式的主体,市场潜力巨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流媒体音乐从创作到传播的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促进流媒体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流媒体音乐;数字音乐产业;流媒
期刊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该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受到许多权威机构的推荐。小说中,作者通过运用风筝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着重从成长角度切入,深度剖析小说中的风筝这一意象,用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阿米尔的童年往事和进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刻画了阿米尔内在和外在的成长经历,其对哈桑情感的回归也是文中人性的回归。为了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成长过
期刊
摘 要:满族刺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形式,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但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满族刺绣等手工刺绣的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断层等一系列的发展危机。基于此,文章对满洲刺绣纹样类型以及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对满洲刺绣纹样在文创中的应用路径进行了研究,为满洲刺绣寻找全新的发展道路,让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新的光芒。  关键词:满族刺绣纹样;艺术特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钢琴已经不再是罕见的西洋乐器了,钢琴伴奏也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加入钢琴伴奏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这也为东西方音乐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机会,使异域乐声可以较好地融合,和谐共鸣,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加入钢琴伴奏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钢琴伴奏逐渐成为了民族声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民
期刊
摘 要:中原地区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存在于新密李家沟遗址和许昌灵井遗址中,属于细石器,是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产物。虽然陶器显示出较为原始的特征,但制作、修整和烧制工艺已近乎完备。早期陶器的出现以使用功能为主,还没有出现以审美为目的的装饰,李家沟遗址陶器器壁上的纹理是修整工艺所留下的痕迹,但已开始呈现出装饰的效果。  关键词:中原地区;早期陶器;李家沟遗址  一、中原地区早期陶器概况  早期陶器多发现
期刊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思维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推动学生情感的传递等。为此,声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利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推动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声乐演唱;思维;重要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都存在不同,所着重强调和培养的内容也不同。声乐艺术通俗来说就是演唱、歌唱,其不仅需要学生正确地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