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思维的重要性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思维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推动学生情感的传递等。为此,声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利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推动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声乐演唱;思维;重要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都存在不同,所着重强调和培养的内容也不同。声乐艺术通俗来说就是演唱、歌唱,其不仅需要学生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等,还需要学生能科学发声,锻炼自身的高音、低音演唱能力和超长气息。而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记忆和背诵词谱之余,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对声乐演唱中思维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此讨论思维培养的路径,以此动态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声乐演唱教学中思维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递情感
  声乐演唱是一种古老的音乐活动,也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表现手段之一。声乐艺术经历了非常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通过此种艺术活动,歌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可以进行传递。而声乐演唱的学习是要学习者通过思维分析,加强对声乐演唱技巧和方式的掌握之后才能实现的,而非简单的模仿。声乐演唱的发声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心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此过程对学生的艺术实践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而为了强化学生对声乐演唱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演唱之前需要对歌曲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需要用内心的耳朵聆听音乐,需要明确方式进行精神思维练习。学生在学习当中,应当有意识地选择、分析、处理和演唱作品,从而通过演唱形成意象思维、感知思维。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和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全面性地分析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和歌词,在声乐演唱和表达的过程中,以作品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演唱技法为基础,融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演唱技法。这样,学生可以对无声的歌词进行转变,形成活跃的情感。学生也可以在声乐演唱和学习当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情感体验能力,从而促进声乐演唱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发散和培养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思维的同时,锻炼学生独特的见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1]。
  二、声乐演唱教学中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作品艺术形象思维
  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思維,可以对生活中的具体原型进行呈现,演唱者甚至能够通过演绎声乐作品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艺术形象认知。事实上,演唱者思考歌曲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声音和语言的结合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结合自己思维的不同表象,还可以对完整的艺术形象进行呈现。在潜意识中,学生还会因为愈发清晰的印象,从而塑造出更加深刻的音乐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声乐作品,对形象艺术进行转变,使其逐渐成为艺术形象。这样学生在处理不同的声乐作品时,就能深化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比如,学生在对一首新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首先需要准确地了解此首作品的内容和演唱背景,通过对演唱背景的了解,可以充分准确地了解歌曲中所塑造出来的场景和情感。同时,学生演唱时需要利用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歌曲的情境,从而呈现出作品的思想主题。另外,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应该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为基础,展开二次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思维,进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歌曲的画面[2],让自己置身于作品当中,从而实现高效性的声乐演唱练习。
  (二)作品艺术创作思维
  演唱者诠释声乐作品的过程,就是二次创作歌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演唱者会将词曲体现出来,会在演唱过程中赋予歌曲情感,会利用演唱的形式呈现此种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无论是旋律、肢体还是音符,都会被音响化,演唱者能够以鲜活的方式呈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而演唱者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能够表达自己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态度。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在于乐谱之间,而不在乐谱上。此句话就表明,作曲家通常会在声乐作品的乐谱中蕴藏自己的情感,而演唱者在二次创作演唱时,可以传递此种情感,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真正的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演唱和创作感受。因而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作品艺术创作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艺术内涵,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以自身对作品具体内容的了解为依据艺术化地呈现歌曲[3]。整体来说,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和理解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在遵循原词曲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二次创作,利用二次创作深刻地演绎声乐作品,传达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自己的演唱内心,具体地呈现作品中的思维分析和情感表达。
  (三)声乐审美思维
  声乐艺术的审美其实最根本的是演唱者对艺术的美的感受。演唱者需要自己感受和解读歌曲,需要呈现出自己对声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让听众可以在演唱者的演绎中,得到艺术享受。声乐审美思维的发展主要在三方面,分别是声音的审美、乐感的审美、形象的审美。
  首先,声音的审美。学习声乐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之前就建立起声音审美,也就是说演唱者应该建立自己的声音审美感受。声乐演唱中声音的美感能够对演唱者声音的情感处理予以体现,能够让演唱者以声乐作品的表达要求为依据,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让演唱者的演唱声音充满思想和情感。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发声本质上属于演唱者内心的具体思维,而这也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实践中利用发声原理和声乐演唱的规律具体地反映出声乐演唱[4]。如在声乐演唱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说的“你仔细想一下”“仔细琢磨一下”等,都属于声乐演唱发声中对思维活动训练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时,应该树立正确的声乐演唱学习理念,在科学创新训练方式时,对声乐演唱中所涉及的各相关因素进行联合练习(如呼吸、咬字、吐字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演唱的要素,引导学生在实践演唱中,全面地诠释声乐作品,使其能够在对作品进行心灵感受的同时,利用思维对作品进行演绎。   其次,乐感的审美。乐感审美是声乐审美的重要方面。演唱者需要在实际的声乐演唱中,用自己的主觀心理对声乐的审美进行感受和呈现。同时,演唱者需要用心把握其中的乐感,利用对声乐的演绎,对歌曲的艺术内涵进行体现。另外,演唱者还需要在感受音乐美感时,不断地训练,以加强自身的音乐美感。在训练声乐基本功的同时,演唱者需要描绘音乐形象和积累音乐素材,同时利用此种描绘和积累,对不同的人在情感表达中的心理状态和语言音调的特点进行体会。演唱者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观察和聆听,感受其他演唱者的声乐演绎,了解他人的演唱技巧,利用其他技巧性的诠释方式,对自己的声乐作品进行呈现表达。演唱者要掌握其他演唱者对歌曲演唱细节的处理技巧,把握好呼吸、咬字和归韵等[5]。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演唱者才能加强对声乐演唱情感内涵的理解,在增强乐感审美能力的同时,强化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促进对歌曲形象的塑造。
  最后,形象的审美。演唱者在演绎作品过程中总体把握作品,明白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塑造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此过程中,演唱者首先需要了解作品中突出的艺术特点,树立歌曲形象的典型意识,对作品形象的艺术性进行掌握,以此树立审美观念,塑造出完整的作品形象。同时,演唱者还需要在了解声乐作品的艺术功能后,多方面处理自己的动作、声音、力度和速度,把握音色和情感,在演唱过程中,开展二次创作甚至三次创作,提升综合表现效果。
  总之,在声乐演唱中,学生要注重自身的思维发展,在训练技能技巧、深化理解记忆、提升情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形成严密的思维。学生要在声乐演唱中,达到演唱技术、心灵、思维一体,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旋.浅议创造性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求知导刊,2017(9):97.
  [2]康少华.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411-412.
  [3]古兰丹·乌斯曼.简析声乐演唱中的感觉与思维[J].美眉,2020(5):101.
  [4]王静.声乐演唱中的感觉与思维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56.
  [5]王慧慧.论形象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24):44-45.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千年古村落上甘棠,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中文物古迹比比皆是,石刻、凉亭、古桥自唐代以来,一直保存着大量的石刻。石刻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印迹和历史变迁,上甘棠村的石刻极富人文特色,文章对它的产生与发展、特点以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上甘棠村;月陂亭;石刻  注: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湘文化遗产保护‘关联耦合’空间形态研究——以湘贺古道永州段为例”“湖南
期刊
摘 要: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汴京建都,史称北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此后北宋统治了中国167年,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带给了市民音乐发展的机会。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后于临安建都,史称南宋。此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市民音乐;音乐特征;商品经济  市民音乐是指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在市民之间广泛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国内音乐演出市场活跃,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在不断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演出以应对市场细分的趋势。但对于小城市来说,客观存在的诸多制约性因素导致了其音乐市场长期处于一个不太健全的发展环境中。文章通过对小城市音乐演出市场的调研发现,合理地调整演出市场中的不足之处,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小型城市;演出市场  文艺类演出特别是专业的艺术演出在国内的大中城市是比较常见而且也是相对固
期刊
摘 要:声乐表演是一门蕴含美的艺术,也是全面展示演唱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表演学理论是声乐艺术演绎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演唱者在演绎中真实再现原创作品,并进行有创造性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表演学理论在声乐艺术演绎中的应用,促进声乐艺术更好发展。  關键词:声乐艺术;表演学理论;主观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后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声乐艺术
期刊
摘 要: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艺术方式,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进步与更迭,当代文化会对蒙古族音乐产生一些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会对传统的蒙古族音乐造成一定冲击,这对蒙古族音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应对时代浪潮的冲击,并且能够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是蒙古族音乐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当代文化背景下蒙古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流媒体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媒体音乐作为音乐产业的新兴力量,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逐渐超越传统唱片成为音乐播放方式的主体,市场潜力巨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流媒体音乐从创作到传播的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促进流媒体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流媒体音乐;数字音乐产业;流媒
期刊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该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受到许多权威机构的推荐。小说中,作者通过运用风筝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着重从成长角度切入,深度剖析小说中的风筝这一意象,用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阿米尔的童年往事和进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刻画了阿米尔内在和外在的成长经历,其对哈桑情感的回归也是文中人性的回归。为了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成长过
期刊
摘 要:满族刺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形式,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但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满族刺绣等手工刺绣的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断层等一系列的发展危机。基于此,文章对满洲刺绣纹样类型以及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对满洲刺绣纹样在文创中的应用路径进行了研究,为满洲刺绣寻找全新的发展道路,让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新的光芒。  关键词:满族刺绣纹样;艺术特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钢琴已经不再是罕见的西洋乐器了,钢琴伴奏也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加入钢琴伴奏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这也为东西方音乐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机会,使异域乐声可以较好地融合,和谐共鸣,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加入钢琴伴奏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钢琴伴奏逐渐成为了民族声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民
期刊
摘 要:中原地区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存在于新密李家沟遗址和许昌灵井遗址中,属于细石器,是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产物。虽然陶器显示出较为原始的特征,但制作、修整和烧制工艺已近乎完备。早期陶器的出现以使用功能为主,还没有出现以审美为目的的装饰,李家沟遗址陶器器壁上的纹理是修整工艺所留下的痕迹,但已开始呈现出装饰的效果。  关键词:中原地区;早期陶器;李家沟遗址  一、中原地区早期陶器概况  早期陶器多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