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学习的理念,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为此,联系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三个层面。
  一、在“自主”提问中开发探究思维
  “自主”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课的精髓。很多教师普遍认为:“探究性阅读”要从学生的问题开始,但我更深的体会是课堂上多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精神。现在反思我们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最大失误就是老师代替学生过多地提问,问的方式,问的角度,问的语言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真正一堂课下来,收效如何?结果事倍功半。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自己提问,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敢问”,然后才“会问”。但不管问题提得怎样,哪怕是幼稚,错误或一文不值,只要是学生“自主”的,就有助于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精神
  “探究性”阅读不是叫学生“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一种“合作”精神,并且指出这种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备的一种素养”。事实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互相补充、分头解疑、整理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合作表现,所以很多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
  三、在迁移训练中提升探究水平
  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生到熟、由扶到放的迁移过程,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种迁移首先取决于课中探究过程的引导,然后教师设计类似探究专题让学生尝试再探究,达到熟练,形成能力。教师要从单元训练着眼,具体课文入手,来做这项工作。如我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人教版第11册)一文时,课中探究的专题是:“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当时处境怎样?”其中以“肖邦热爱自己的祖国”为重点,师生共同探究,找词句,品读词句,领悟词句,都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实践,然后回读课文,探究肖邦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的原因。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由一个被接受者成为一个主动探究者,从中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让新课程理念真正走进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万合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还应注重培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及血液透析 (HD)过程中多肽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 CRF及 HD前后外周血
本文我们应用有理混合吸引子条件去证明具非唯一不动点的映射Ciric型的若干不动点定理.结果推广并改进已知的一些结果.
多年来,习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到作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劝说的语言车载船装也难引起孩子的作文兴趣。学生不知所云,两眼茫然,习作仍是假话连篇,语言干巴,令人沮丧。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我是一名在农村待过的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做了一些探索
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
一场历时10年的考古大发掘,一座遭遇过200多次盗掘的大墓,一场屠戮186人的残忍仪式,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深达24m的地下行宫究竟隐藏着什么?解开谜题的钥匙究竟藏在何处?掩藏在地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中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 erase activation,TA)变化的情况。方法分离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 IL - 2体外扩增后回输患者 ,同时随访疗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