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是集理论高度抽象化和应用具体化为一体的一门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答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原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寻幽探微的兴趣,这样课堂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占有。本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心理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在数学教学时,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情况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然而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们,从而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应用,这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把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找到适合中学生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呢?
  一、确立正确的教师行为
  现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使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其次,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寻求机会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地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和谐、积极、友好的教学气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所谓“课堂气氛活跃”,真正的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指对那种没有思考性的问题答来答去的表面热闹。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一般的情况是,当一个人产生了必须排除某一个困难时,或是要了解某一个问题时,思维活动就活跃起来。希尔伯特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中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虽然都是重要的,但与问题相比其重要性还不居首位,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所构成的理论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而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在数学中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引起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有否解决问题的需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就是学生对于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所讲授的原理、论证,所提出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积极地思维,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即创设存在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情境,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去探求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这样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面前有两条直线,问你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你如何作出判断呢?”这时学生会回答,“我就看这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如果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然后教师就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眼睛看见是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会不加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于是教师提出疑问:“你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部分是不相交的,但你能肯定的说在远处它们也是不相交的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了思考,经过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作出的判断产生动摇,发现自己作出判断的根据并不充分,从而懂得直接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很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并跟随教师一道去探索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又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解的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看它的根与系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谁都想第一个发现这种关系。进而再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让学生观察找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第二个高潮。由于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于是教师给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统一起来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第三个高潮。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共同规律性,从而引出韦达定理。
  有学者对诸多创造心理因素进行过调查分析,这一分析表明,在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应用研究、自然科学开发研究及科技管理研究这五大类研究中,在创造心理因素中,其作用大小占第一位的都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都是很突出的。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的心理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教会学生“执果索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会学生当思维受阻时,如何转换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思维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思维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思维品质,它在数学学习中活跃地表现为解题能力,即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的能力,灵巧地从一种解题思路转向于另一种思路的能力;或是指具有超脱出习惯处理方法约束的能力,当条件变更时能迅速找到新的方法,也能随着新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而重新安排已学会的知识;还表现为从已知因素中看出新的因素,从隐蔽的数学关系中找到问题的实质。 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当思维受阻时,如何去调整思维。
  3、教给学生一种想象的思维方法----猜想。
  猜想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的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数学猜想是数学证明的前提,“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数学教学中或解题中进行的探索,是关于问题结论或关于解题思路、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去进行猜想。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可以说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而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能力,从而也发展了思维的创造性,那么,他就能够独立地去进行思索、分析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并富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改革和实施,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也都在发生改变,而作为小学最重要的语文科目,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也更有必要,这可以使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性教学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提供给大家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性教学;部编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十分重要,
摘要:问题链是指在数学课堂上,能够通过该问题使学生们明白教师本节课所讲的数学知识,或是通过该问题让学生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得到一定的提升,也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问题链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提问技巧越来越受到了许多数学教师的欢迎,并且也有很多数学教师在不断地对提问的方式进行改进和探索。  关键词:问题链;小学数学;现状与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全面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刻改革,素质教育对小
摘要:生物学科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生物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科学品质塑造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拓生物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科学、系统、有效的学习环境推动其主动探索生物课程内容,进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与生物学科思维。基于此,围绕立足于生物课堂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小了课外培训时间,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可谓是影响巨大。但是,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就像很多家长所担心的那样,如果学生不能在学校享受优质教育,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不均状况,那么,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无法消除,对培训的需求也很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坚持学校这个主阵地,就是守住“双降”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把“双降”落到实处。多元设计作业
摘要:就实际情况来说,英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之中的运用概率是很高的,所以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为改变上述情况,那么就应注重于融入生活,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更为快速和充分的学习英语知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时,教师发现有个别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并不具备较为高涨的热情,也有不少学生会片面认为英语知识的学习和
摘要:《小學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
摘要: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用到教学中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的矛盾。  关键词:整合 作用 信息技术素质 自主性学习 矛盾  中图分类号:G4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片段探讨了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通過创设呈现核心知识内容的教学情境,提供化学前沿资讯,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以各色活动辅助概念知识理念,带领学生从新视角进行概念学习,扫清概念建构可能遇到的障碍,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本理念;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概念教学历来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从生本
摘要:经过组织主题活动,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规则,搜集、编写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进一步提出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解决对策,希望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行为意识,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准备工作  第一,确定教学的主题。结合目前小学生的特点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