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写法”是传统诗词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强调从对面起笔,通过摹写对方对自己思念的情状,进而含蓄婉转地表现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实际上,“对写法”之所以能加强诗词的艺术效果,是因为其充分利用了诗歌的暗示性。根据“对写法”在诗词中所造成的暗示效果差异,又可以将其分为“我知道对方想我”“我知道对方怎么想我,或是想我什么”“我知道对方怎么想我,还知道对方想我什么”等三个层次。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标准的工程实践与训练是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当前工程教育认证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对推动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我校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特点,客观地指出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关
广西桂林市元代静江路学孔庙保存一通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加封孔门的八道连体制文诰封碑实物。经考证,碑刻为元至元元年(1335年)由静江路总管府、路学和广西肃政廉访使司集体共同刊立,碑文由总管府推官吕侁书丹,碑阴记由路学前教授李震孙撰写,其中序文右读,颂词具有元曲韵调,题名为左读排列。这一发现纠正了过去相关文献的释读错误,新研究成果为元代碑刻研究提供了新的史学材料,也增强了静江路孔庙诰封碑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和完成课程思政育人任务,已成为新时代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以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为出发点,在对学习者深度学习阶段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学习和课程知识的浅层学习的特征,从构建主义的视角设计了专业教育的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框架,并阐述了目标、内容、技术与评价等层面的思政设计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深度学习
灵川县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涉及改良乡风民俗、调适经济活动、保护山林水土、维护公共事业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受清代的政治体制、桂北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规约反映了清代灵川县社会治理上注重教化、人伦有序,集体公议、官方促进,多村合作、共治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治理原则。这些乡规民约碑既是清代官方律例的延续与补充,也对当地民间心理与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我国的社会治理进程,对当今的基层自治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必须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方针,牢记尚德启智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有机结合,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让大学生群体在大学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思想的升华,最终成为有着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是“人格正”的时代新人,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肩负着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历史重任。育人者先育己,面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挑战和对辅导员人格在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个性特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通过明晰职业理想、强化责任担当、关注自身成长、优化职业生态等途径来塑造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人格塑造。
产教融合为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方向与思路。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研究状况与产教融合内涵特征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解读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体系构建,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南岭走廊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系统分析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呈集聚型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以怀化市、邵阳市、桂林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呈明显“单核”特征;该特征与地形因素、坡向因素、水文因素、交通区位、民族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就进一步促进南岭走
本文通过对广西3城市276位移居老年人和160位本地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发现广西移居老年人大部分能够适应迁入地的生活,但其适应性显著低于本地老年人,并呈现出不同于大城市样本的区域性特征;移居老年人面临的困难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其消费需求、情感需求、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抑制以及对养老院认同度普遍不高的背后,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是学术研究的新视点,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支撑。本文从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和保护现状及建档的现实需要出发,分析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实施流程,提出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机制构建策略,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保护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