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治的法理阐释——以朱子理治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理作为高于实在法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成果,其不仅是一套形式化的思维体系,更是一系列合理化的社会治理原则和实质性的理想价值追求,其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传统密切相关.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的理治思想,是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思想的最高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法理资源.理治具有治之理的多元一体性、治之道的内外合一性以及治之法的相辅相成性等多种重要特性.与法治相比,其在效力范围、运行机制、价值追求等方面的法理意蕴也更为丰富、立体、多元.深入挖掘理治中的法理,有利于补充形式法治与形式法理的不足.
其他文献
<正> 提到“萨满”一词,不禁会使人想到:一座阴暗的帐篷,一个身着怪服的人手舞足蹈,击鼓通神。他面部扭曲,两眼闭合,口中念念有词;随着鼓声增大,他的动作也加大加快,最后在恍惚的神态中预言。至今仍有学者争论“神灵选中”的萨满到底是一般的骗子,还是精神病患者。学者还在试图解释萨满在古代氏族中的各种作用——医师,预言家,法官,军事顾问,诗人等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常委、杰出的维吾尔族诗人铁依甫江·艾力耶夫,罹疾不愈,乃殒厥身,于1989年2月20日溘然辞世。铁依甫江生于1930年,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46年起,以“居里艾特”(勇敢)为笔名跻身诗坛。四十余年来,其诗作以对祖国的柔情与赤诚,对真理和光明的执着追求,对人情人性美的热烈憧憬,以及依凭同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创作上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当代维吾尔语诗歌艺术的典范。
<正> 在很长的时间里,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人们多从汉族的思想文化意识这个侧面来分析与研究《红楼梦》,有人甚至专门论证过曹雪芹的反清复明思想,而往往忽视了隶满洲正白旗的曹雪芹及其《红楼梦》所体现的满族意识和文化特征。近年来海内外“红学”家中,已有人撰文开始研讨曹雪芹与满汉文化冲突的思想矛盾等问题,接触到这部伟大名著产生的一个被忽略了的领域。本文想大体沿着这一思路从满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描述《红楼梦》在清代满洲八旗生活的特殊环境中产生与流传的情况,进而论及《红楼梦》所表现的与汉族文化相异的某些特征
<正> 尹湛纳希的长兄古拉兰萨是蒙古族近代著名诗人。古拉兰萨不仅深悉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学,而且有很高的汉学造诣。他在自己的诗作中,融汇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发展蒙古族的文人诗作和蒙汉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古拉兰萨和父亲旺钦巴拉,弟兄贡纳楚克、嵩威丹忠、尹湛纳希一起,将汉族律诗的一些特点运用到蒙文诗作中,创立了近代蒙古族文学史上独具风格的诗流派。
<正> 三十多年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北京,在全国,乃至国外提起李乔、杨苏、张长、严亭亭的小说,晓雪的诗,那家伦的报告文学、散文等都是颇有影响的。近年云南少数民族又创作出了数篇不能小视的作品。如李乔的长篇《未完的梦》;杨苏的《藏民飞骑》;王丕震的《则天女皇》;征鹏、方云琴合著的《南国情天》;存文学的中篇《雾之谷》、《绿光》;马宝康的《求索》;董秀英等的中短篇。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个体的收入增长,尤其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显现了数字经济在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而言,首先,数字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非农工作参与率,即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环境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其次,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使其更加满足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的新要求,从而提高了收入.最后,数字经济改善了社会环境,进而强化了生产环境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这两条机制:社会网络环境的改善降
<正> 傣族进入封建制以后所产生的民间叙事诗,对贤明君王的赞美和追求,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通过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剖析,可以透视到傣族历史以及傣族人民的理想、愿望和期冀。傣族民间叙事诗中的贤明君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世袭贵族中的贤明君王。如《朗鲸布》中的喜德加国王,《松帕敏和嘎西娜》中的松帕敏大王等。二、平民出身的英雄在战胜了暴君之后,被百姓拥戴为国王。如《三只鹦哥》中的三兄弟,《千瓣莲花》中的贡玛拉,《九颗珍珠》中的卞亚干塔,《线秀》中的线秀等等。这些贤明君王形象,都具有如下一些思想特征:
<正> 傣仂是云南省傣族中的一个较大支系,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思茅专区的景董等地区,人口约二十五万。傣仂文学源远流长,是傣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傣仂文学既具有傣族文学的民族特点,又具有自身的地方特点。纵观傣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惊喜地看到:傣仂的古代文学辉煌璀灿,傣仂的当代文学正欣欣向荣。
<正> 关于流传在西藏高原上的故事,一直到前些年我们知道的仍是微乎其微。除一些个别旧的或内容比较简单的小故事外,那些从现在起我们才渐渐了解的丰富的故事宝藏几乎尚未引起故事研究者们足够的注意。直到今天,如果说有人确实从这丰富多彩的神话题材中汲取了什么,那也只是些语言或民间文艺素材。因为一些双语故事集早已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兴趣;然而对藏族
<正> 为振兴壮族文学的创作,由壮族作家促进会举办的首届壮族文学奖最近在南宁举行颁奖大会。这次获奖的作品,是从1987年6月15日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成立以来壮族作家所出版的几十部作品中评选出来的,计有长篇小说4部、长篇传记1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散文报告文学集5部、诗歌集6部。获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