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角色转换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是一种“独白式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专制性教学,它把知识放在第一位,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都是从属的。这种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这样,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拥有的知识传给学生,教学关系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毫无主动权,失去了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现在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你常会发现:不少学生趴在桌上,恹恹欲睡,教师提问,应答者寥寥,课堂气愤一点也不活跃,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阅读教学现状?我认为:要更新观念,转变意识,彻底废除应试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来已久,孔子、孟子、荀子那时期就倡导仁义理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倡导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当今时代,世界性教育改革正处于热潮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广泛地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何为“以人为本”?即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现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性质的定位时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把语文学科看成文化载体,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标志着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体现了人文底蕴的回归。“人”是具有世界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正视个体的生命存在,尊重个体的人格,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才能全面发展素质,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教育的人文主义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灵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的发展”,具体表现: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种观念的老师总是带着社会赋予他的职业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以种种借口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紧紧的把学生约束在限制范围之内,并以是否听话当作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时,教师作为权威,独自享有言语霸权,学生毫无主动权,教学这种“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实施课程新理念,实现师生角色转换。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仅仅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平等的对话者。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行为;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1)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离不开生活,否则,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总是生活中的人,离开人的生活去谈人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也就是说,把人不当人。生活之于教育,正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于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力。传统课堂,重学科,不重人;重工具,不重生活水平;重接受,不重建构;重传承,不重对话;重理解,不重体验;重理性,不重感性。新课程课堂教学以“生活认识论”为基础来审视教学,教学世界应是人的生活世界,教学应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它固然要传授知识,但应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丰富的意义关系,引导人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2)发展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主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发展不是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就其内涵而言,发展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育资源(包括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实验活动、人际交往等),以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具体教学时,要重视体验性教学、发现性教学和独立教学。(3)生命性。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想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第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生命性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生命性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机电安装问题展开讨论,归纳了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及相关管理问题;对技术改善提出相关意见陈述;强调了通电调试的重要性以引起重视;最后验收。  1、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表现  1.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
期刊
当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审计监督时,没有相关部门对政府进行监督,审计师对企业审计时,会出现纰漏的现象.因此,要构建和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审计
摘 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英语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处。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朗读 英语 技巧    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1.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厂区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并对以往核电站总承包项目中厂区实验室的采购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进行了分析反馈,并对后续该类设备包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意见,为后续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现代企业不得不强化技术手段,作为制约企业行为的关键因素,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在长进同时,自身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为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实现财务审计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核心内容是筹资机制。筹资机制反映了资金筹集的内在机理与制衡,其主要解决的是资金来源、筹资渠道及筹资多少
各大高校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分布在16-18岁左右,这一年龄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巅峰极端,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核心目标.相对于中学生繁重的
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不仅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生转折,使中国革命走向新阶段,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
期刊
在山东省枣庄市孟庄镇刘岭普惠金融服务站有这样一位农金人员,他凭着坚定的意志、满腔的热情、不动摇的信念,在农金征程上,43年坚守如一.他的名字叫张玉坤.rn凭着优质真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