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竞争力,如何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德育上的评价从原来的定性到现在定量上的转变是一种提高,也是可以让学生由原来对德育的认识仅仅是心里想的东西变成一种行动的付出,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技校生;德育;德育量化考核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不是仅仅有知识、有技术就行了,技校生在校要掌握的另一项技能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即“德”,在技校学习生涯中,德也是一种技能。我们要分析这个技能的内涵及特点,要有评价体系,要把它当成一门课来看待。
现在的技校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素质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差,因为初中时可能就被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自卑感强。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到了技校,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左耳进,右耳出,有的不良习惯很难改变,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针对这些特点,课堂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德育课的事情,每门课每节课都应该有德育渗透,无时无刻不给学生灌输德育思想。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常规渗透,二是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直观的影响。学生在初中时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努力往往会被忽略,如果学生的一点点成绩、一点点进步被教师发现,那他的斗志和改变将会是明显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我们的义务也是责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尽最大努力。我们最初会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感到厌烦、烦躁、失去耐心,最后我们就会对他们产生成见,对于他们的一些进步的行为就不太容易察觉,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就忽略不计了。时间长了,突然发现其实他们还是孩子,还是有可爱的一面的,我们对于每一个学生特别对于后进生,要将他们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一个后进学生平时常常迟到,突然有一天他没迟到,这时就要把握这个机会,表扬他。
合适的评价体系、鼓励机制是必要的,对学生的约束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后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比较有效地让他们改变呢?按我们定下的学生行规范去做,并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将原来定性德变成定量的评价——德育量化考核。
技校生自尊心强,自卑但好胜,喜欢竞争,注重面子,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采用德育量化考核,让德育变得直观而不抽象。德育量化考核,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隐性的德变成量化的,仍然和其他技能学科一样采用百分制来延用,每个学生开学的时候都德育分都是100分。然后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量化手段。
首先制定符合不同班级的特点的有针对性的班级制度。当然每条制度都有相应的分值,如:不打扫卫生扣2分/人次,不出操扣2分/人次,违反课堂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扣3—10分等,不戴校卡扣除2分/人次,等等。当然也要制定相应的加分制度,如:运动会表现积极或者获次名次根据实际情况加5—10分不等,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加5—20分不等,获得文明寝室的该寝室成员加相应的分值,寝室长可以多加点,获得学校流动红旗可以给全班加分,负责该项流动红旗的班干可以多加点,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进行一次总结及公布,对于高分的同学加以表扬,低分的同学要努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存在竞争,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去监督学生。将行为规范量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在一周内所犯的错误,在下次为了不扣分可以约束自己。具体的项目和力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德育量化考核也是采用60分标准。60为及格分,当然这仅仅只是手段对于学生的一种威慑,老师要灵活应用这个60分的标准,当学生的德育分在60分左右,或者70分上下的时候老师要进行个别谈话了,让学生警惕起来,快要不及格。老师要给学生希望,当学生在不足60分时也不能死板地上报,可以告诉学生,再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你要加油将分数提上去。同时要给分数低的同学创造加分的机会,一方面要强调严重性,另一方面要多鼓励表扬让他继续加分。这个加减分的度很重要,灵活应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如果控制不好这个度会起到负作用,分高了很多学生的在犯错的时候就无所顾忌,反正扣不了多少,分低了学生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正加不上去,不加也罢。过和不及都不可取,当平时老师发现该学生表现不好,但分还比较高的时候要加大扣分的力度,对于一些表现不好但还是上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机会给他们加分,别让他们分太低,这样学生的分数始终在60—70之间徘徊,学生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行为规范。这种方法仅仅是让学生约束自己的一种手段,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改变一些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取得很明显的进步。对于处于不同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针对企业要求增减相应的项目以达到目的,在学期末也可以根据相关数据来评选优秀学生和进步快的学生,这样进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之,德绝不是我们理解的隐性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它可以通过一些显性的行为表现出来;德也不是我们随便说说的你要怎么做你该怎么做就完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它当成学生学习做人这样的一种技能来培养,技工学校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在自我教育实践中基本上能达到理想要求,由强制的自我教育变为主动自我教育,初步形成自我思想教育的能力,逐步养成自我思想教育的习惯,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才兼备的技能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庄锡昌,顾晓明,顾云深.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第1版).
[2]赵中建.学校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
关键词:技校生;德育;德育量化考核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不是仅仅有知识、有技术就行了,技校生在校要掌握的另一项技能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即“德”,在技校学习生涯中,德也是一种技能。我们要分析这个技能的内涵及特点,要有评价体系,要把它当成一门课来看待。
现在的技校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素质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差,因为初中时可能就被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自卑感强。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到了技校,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左耳进,右耳出,有的不良习惯很难改变,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针对这些特点,课堂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德育课的事情,每门课每节课都应该有德育渗透,无时无刻不给学生灌输德育思想。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常规渗透,二是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直观的影响。学生在初中时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努力往往会被忽略,如果学生的一点点成绩、一点点进步被教师发现,那他的斗志和改变将会是明显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我们的义务也是责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尽最大努力。我们最初会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感到厌烦、烦躁、失去耐心,最后我们就会对他们产生成见,对于他们的一些进步的行为就不太容易察觉,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就忽略不计了。时间长了,突然发现其实他们还是孩子,还是有可爱的一面的,我们对于每一个学生特别对于后进生,要将他们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一个后进学生平时常常迟到,突然有一天他没迟到,这时就要把握这个机会,表扬他。
合适的评价体系、鼓励机制是必要的,对学生的约束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后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比较有效地让他们改变呢?按我们定下的学生行规范去做,并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将原来定性德变成定量的评价——德育量化考核。
技校生自尊心强,自卑但好胜,喜欢竞争,注重面子,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采用德育量化考核,让德育变得直观而不抽象。德育量化考核,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隐性的德变成量化的,仍然和其他技能学科一样采用百分制来延用,每个学生开学的时候都德育分都是100分。然后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量化手段。
首先制定符合不同班级的特点的有针对性的班级制度。当然每条制度都有相应的分值,如:不打扫卫生扣2分/人次,不出操扣2分/人次,违反课堂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扣3—10分等,不戴校卡扣除2分/人次,等等。当然也要制定相应的加分制度,如:运动会表现积极或者获次名次根据实际情况加5—10分不等,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加5—20分不等,获得文明寝室的该寝室成员加相应的分值,寝室长可以多加点,获得学校流动红旗可以给全班加分,负责该项流动红旗的班干可以多加点,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进行一次总结及公布,对于高分的同学加以表扬,低分的同学要努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存在竞争,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去监督学生。将行为规范量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在一周内所犯的错误,在下次为了不扣分可以约束自己。具体的项目和力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德育量化考核也是采用60分标准。60为及格分,当然这仅仅只是手段对于学生的一种威慑,老师要灵活应用这个60分的标准,当学生的德育分在60分左右,或者70分上下的时候老师要进行个别谈话了,让学生警惕起来,快要不及格。老师要给学生希望,当学生在不足60分时也不能死板地上报,可以告诉学生,再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你要加油将分数提上去。同时要给分数低的同学创造加分的机会,一方面要强调严重性,另一方面要多鼓励表扬让他继续加分。这个加减分的度很重要,灵活应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如果控制不好这个度会起到负作用,分高了很多学生的在犯错的时候就无所顾忌,反正扣不了多少,分低了学生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正加不上去,不加也罢。过和不及都不可取,当平时老师发现该学生表现不好,但分还比较高的时候要加大扣分的力度,对于一些表现不好但还是上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机会给他们加分,别让他们分太低,这样学生的分数始终在60—70之间徘徊,学生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行为规范。这种方法仅仅是让学生约束自己的一种手段,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改变一些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取得很明显的进步。对于处于不同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针对企业要求增减相应的项目以达到目的,在学期末也可以根据相关数据来评选优秀学生和进步快的学生,这样进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之,德绝不是我们理解的隐性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它可以通过一些显性的行为表现出来;德也不是我们随便说说的你要怎么做你该怎么做就完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它当成学生学习做人这样的一种技能来培养,技工学校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在自我教育实践中基本上能达到理想要求,由强制的自我教育变为主动自我教育,初步形成自我思想教育的能力,逐步养成自我思想教育的习惯,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才兼备的技能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庄锡昌,顾晓明,顾云深.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第1版).
[2]赵中建.学校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