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的人生观和优良生活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主要功能;加强措施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的生活场所。而宿舍文化,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表层文化,一种为深层文化。所谓表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里的具体生活现象;所谓的深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观念内容,表层文化则是深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即宿舍内的硬件设施,如宿舍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二是制度文化,即宿舍区管理规章制度,如《大学生文明公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会客登记制度》等的建设与执行落实。三是形象文化,即宿舍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包括环境文化和管理人员形象引导。环境文化是宿舍文化的保障。它从直观上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开展健康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一个人穿戴得体、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它代表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情趣。管理人员的形象会影响学生的心境,引导学生的言行。四是精神文化,即宿舍文化的核心。它展示了宿舍成员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其相对特殊、特定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功能,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教育引导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各种思想、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撞击,截然相反的性格、情趣不同的爱好、百态各异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汇聚和交流,迥然不同的精神层次、参差不齐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形成品格的合力,并共同提高、传播和升华。
2.2价值观培养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一个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可以起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语言、行为的综合培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所能奏效的,而宿舍文化建设就可以对课堂的教育、教学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如果高校不及时了解,及时引导,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就会对知识经验不足、思想发展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甚至形成不健康的文化氛围。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其无形的感染力,约束宿舍成员的思想言行,引导他们的行为与校园气氛相适应。
2.3性格塑造功能
大学生是人格转换的重要时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处在青年时期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塑造性格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影响学生,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低级趣味、格调低下的不良文化则能扭曲人们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4凝聚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集体式的家,往往住着几个学生,其群体在心理上对宿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家的归属感,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会给这种归属感平添更为强烈的依赖性,使宿舍全体成员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同系于一种文化精神上,互助互爱、取长补短、共同奋进。如果宿舍文化建设搞得好,同学间必然就会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不仅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更多的是在同学们心中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这样易形成合作,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
3.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就要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决定了宿舍文化的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好作风和勤勉品德,尊重他人的劳动的好习惯。其次,必须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相互谦让,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学会处理矛盾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3.2加强制度文化改革
制度文化是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使其维护宿舍秩序,保证学生住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和管理人员相互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体现制度文化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使其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好地自觉地遵守纪律。
3.3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管理者要学会科学地管理宿舍,热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要懂得管理心理学,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使管理工作的主体与客体能主动地相互转化,相互激励,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要懂得管理哲学,使有形的资产能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开展宿舍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当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的文化建设,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用创新的观点看待高校文化建设。总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优雅清新的环境,端庄大方的仪表,健康向上的情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团结友爱的风气,求知探索的氛围,拼搏进取的精神的校园风气。高校必须占领这块阵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成茂,陈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ol11,(4).
[2]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3]周黎平.浅谈普通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杨松桃.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01,(5).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主要功能;加强措施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的生活场所。而宿舍文化,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表层文化,一种为深层文化。所谓表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里的具体生活现象;所谓的深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观念内容,表层文化则是深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即宿舍内的硬件设施,如宿舍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二是制度文化,即宿舍区管理规章制度,如《大学生文明公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会客登记制度》等的建设与执行落实。三是形象文化,即宿舍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包括环境文化和管理人员形象引导。环境文化是宿舍文化的保障。它从直观上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开展健康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一个人穿戴得体、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它代表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情趣。管理人员的形象会影响学生的心境,引导学生的言行。四是精神文化,即宿舍文化的核心。它展示了宿舍成员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其相对特殊、特定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功能,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教育引导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各种思想、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撞击,截然相反的性格、情趣不同的爱好、百态各异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汇聚和交流,迥然不同的精神层次、参差不齐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形成品格的合力,并共同提高、传播和升华。
2.2价值观培养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一个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可以起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语言、行为的综合培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所能奏效的,而宿舍文化建设就可以对课堂的教育、教学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如果高校不及时了解,及时引导,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就会对知识经验不足、思想发展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甚至形成不健康的文化氛围。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其无形的感染力,约束宿舍成员的思想言行,引导他们的行为与校园气氛相适应。
2.3性格塑造功能
大学生是人格转换的重要时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处在青年时期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塑造性格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影响学生,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低级趣味、格调低下的不良文化则能扭曲人们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4凝聚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集体式的家,往往住着几个学生,其群体在心理上对宿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家的归属感,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会给这种归属感平添更为强烈的依赖性,使宿舍全体成员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同系于一种文化精神上,互助互爱、取长补短、共同奋进。如果宿舍文化建设搞得好,同学间必然就会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不仅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更多的是在同学们心中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这样易形成合作,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
3.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就要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决定了宿舍文化的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好作风和勤勉品德,尊重他人的劳动的好习惯。其次,必须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相互谦让,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学会处理矛盾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3.2加强制度文化改革
制度文化是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使其维护宿舍秩序,保证学生住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和管理人员相互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体现制度文化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使其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好地自觉地遵守纪律。
3.3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管理者要学会科学地管理宿舍,热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要懂得管理心理学,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使管理工作的主体与客体能主动地相互转化,相互激励,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要懂得管理哲学,使有形的资产能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开展宿舍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当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的文化建设,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用创新的观点看待高校文化建设。总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优雅清新的环境,端庄大方的仪表,健康向上的情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团结友爱的风气,求知探索的氛围,拼搏进取的精神的校园风气。高校必须占领这块阵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成茂,陈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ol11,(4).
[2]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3]周黎平.浅谈普通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杨松桃.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