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承受着整个铁塔荷载传递到基础顶面的所有外 力作用。要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倾覆、下沉、上拔等不安全现象,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笔者基于工程实践,探讨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而电力运行的相关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条件,高压线是高压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塔基础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其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属于隐蔽性工程。同时其工作量大约占整个输电线路工程量的60%左右,其工时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质量又是关系到线路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也是线路安全运行的保证。另外,铁电力线路塔基础施工特征是施工一次性,可见,如果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而修复又比较困难,这就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工期,也可能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输电线路铁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力度,对确保工程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1.基坑的操平找正
将经纬仪安平于铁塔基础中心桩位处,并严格检查坑深、根开、以及对角线等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坑深中心应采用木桩等进行标识。以免出现基坑底板挖偏等不利问题。每个基坑操平时应包括基坑中心和铁塔塔基四角在内至少5个基准点。如果铁塔现浇基础设计有垫层者时。在基础未浇注前和浇注后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操平处理。对于终端塔、转角塔等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基础,还需要还按照设计要求将上拔腿(线路外角)坑深进行加大处理,满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础预偏修正要求。
2.基础材料的要求
杆塔基础施工材料应在浇注前就运达攪拌现场,应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预备足够的数量。如:当原材料直接堆放于地面时,砂的预留富余量应在3%,碎石富余量应在2%左右;当施工原材料堆放在特殊预留场地时,可以按照设计备料要求进行预留。原材料在堆放过程中应做好完善的防止雨淋受潮等措施,有效确保原材料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基础的质量。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应尽可能用较大密实度的良好级配骨料,即要满足设计图纸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尽量减少坍落度和水泥用量,必要时可以掺加部分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等进行调试,从而合理的提升混凝土性能。搅拌时必须采取控制配合比措施,要求上料时要有专人负责增减砂、石料的比例。施工中砂、石用量一定要过秤,在料车上要画出标记线,并经常检查用料量。检查方法是装料人员装完后,再卸车称重,水泥应抽部分过秤,取平均值再计算砂、石用量。
4.地脚螺栓质量控制要点
铁塔基础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直接受基础的测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等因素制约,如果基础测量或混凝土结构施工不符合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时。会直接影响铁塔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水平。在保证地脚螺栓的长度、尺寸、直径、以及规格型号等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受托腿螺栓和受压腿地脚螺栓等通常在规格型号等是不一致的。因此,施工前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后,方能准确无误的进行锚固螺栓安装,确保地脚螺栓具有较高安装质量水平。
5.基础钢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基础钢筋入库时,应以照图纸为依据,对其作入库检验。在入库基础钢筋的堆放上,应以型号为标准,挂牌标识。当钢筋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应在使用之前再进行检验,对照图纸逐个检查型号、尺寸、规格、数量,避免错运和错用。
5.1钢筋弯钩加工
钢筋弯曲成型除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长度、规格外,还有符合结构构造规定:I级钢筋(HRB235)的末端应设180°的半圆弯钩,弯钩圆弧内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Il、Ⅲ级钢筋末端需要做成90°或135°时,ll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4d(d为钢筋直径);Ⅲ级钢筋不宜小于5d。
5.2绑扎钢筋
在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当钢筋运到塔位时,需要保证其是洁净、无损伤的,所有钢筋表面上的油漆、铁锈也应该在绑前进行彻底清除,另外,还需按设计图纸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再进行钢筋笼的绑扎。
5.3钢筋焊接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而且对于同一根钢筋,不可以焊接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有下面几种规定:
(1)对于非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超过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以使受压区不会受到限制。
(2)对于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应超过25%,如果采取了一定的可靠措施,就可以将这一范围放宽到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
(3)对于焊接的接头,最好应设置于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另外,同一根筋在其全长上最好应少设接头。
(4)对于焊接接头同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出10倍的钢筋直径,并最好超过构件最大弯矩处。
6.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一般是先砂、水泥、石子最后加水,拌和时间以2min为宜。特殊地形无法机械振捣时,采用“三干四湿”人工搅拌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2次加入石子干拌1次,然后加水拌4次,务必拌合均匀,稀释适度。混凝土拌制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2次及以上坍落度,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注意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过多会产生流浆,混凝土粘聚性将降低。
浇筑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分层布料每层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机械振捣应当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间距以300~400mm为宜,每次插入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为20~30s,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沉落为止。过分振捣容而产生离析,骨料间无法形成足够的黏着力,其承载力将降低。欠振捣混凝土密实度低,其抗压强度差。振捣上层混凝土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30~40mm以消涂两层合缝。底板、台阶采用斜面插入法振捣,立柱采用垂直插入法振捣,振捣时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应大于100mm并注意与钢筋不宜长时间接触。
混凝土试块应在出盘时随机取样制作。对转角、耐张、终端塔的基础每基应取一组,一般直线塔同一施工班组第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时亦应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和拉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但当基础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终端塔基础时,则应每基取一组。试块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试块应在28d龄期进行试压。整基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复查根开、对角线等及时将基础顶面抹平,耐张塔基础应按要求预留预偏高度,直线塔基础四腿应操平,填写施工技术记录。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在12h内开始养护,在夏季天气炎热、有风时,要在3h内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方法是在基础顶部用草袋或砂子覆盖浇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拆模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外露部分继续浇水养护,以保持回填土的湿润。普通水泥养护期不得少于5个昼夜,干燥、炎热时养护时间应当延长2~3d为宜。
【参考文献】
[1]刘志权.山区送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J].电力建设,2008(4).
[2]黄伟源.浅谈冬季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J].中国科技纵横,2010(13).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而电力运行的相关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条件,高压线是高压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塔基础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其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属于隐蔽性工程。同时其工作量大约占整个输电线路工程量的60%左右,其工时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质量又是关系到线路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也是线路安全运行的保证。另外,铁电力线路塔基础施工特征是施工一次性,可见,如果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而修复又比较困难,这就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工期,也可能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输电线路铁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力度,对确保工程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1.基坑的操平找正
将经纬仪安平于铁塔基础中心桩位处,并严格检查坑深、根开、以及对角线等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坑深中心应采用木桩等进行标识。以免出现基坑底板挖偏等不利问题。每个基坑操平时应包括基坑中心和铁塔塔基四角在内至少5个基准点。如果铁塔现浇基础设计有垫层者时。在基础未浇注前和浇注后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操平处理。对于终端塔、转角塔等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基础,还需要还按照设计要求将上拔腿(线路外角)坑深进行加大处理,满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础预偏修正要求。
2.基础材料的要求
杆塔基础施工材料应在浇注前就运达攪拌现场,应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预备足够的数量。如:当原材料直接堆放于地面时,砂的预留富余量应在3%,碎石富余量应在2%左右;当施工原材料堆放在特殊预留场地时,可以按照设计备料要求进行预留。原材料在堆放过程中应做好完善的防止雨淋受潮等措施,有效确保原材料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基础的质量。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应尽可能用较大密实度的良好级配骨料,即要满足设计图纸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尽量减少坍落度和水泥用量,必要时可以掺加部分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等进行调试,从而合理的提升混凝土性能。搅拌时必须采取控制配合比措施,要求上料时要有专人负责增减砂、石料的比例。施工中砂、石用量一定要过秤,在料车上要画出标记线,并经常检查用料量。检查方法是装料人员装完后,再卸车称重,水泥应抽部分过秤,取平均值再计算砂、石用量。
4.地脚螺栓质量控制要点
铁塔基础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直接受基础的测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等因素制约,如果基础测量或混凝土结构施工不符合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时。会直接影响铁塔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水平。在保证地脚螺栓的长度、尺寸、直径、以及规格型号等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受托腿螺栓和受压腿地脚螺栓等通常在规格型号等是不一致的。因此,施工前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后,方能准确无误的进行锚固螺栓安装,确保地脚螺栓具有较高安装质量水平。
5.基础钢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基础钢筋入库时,应以照图纸为依据,对其作入库检验。在入库基础钢筋的堆放上,应以型号为标准,挂牌标识。当钢筋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应在使用之前再进行检验,对照图纸逐个检查型号、尺寸、规格、数量,避免错运和错用。
5.1钢筋弯钩加工
钢筋弯曲成型除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长度、规格外,还有符合结构构造规定:I级钢筋(HRB235)的末端应设180°的半圆弯钩,弯钩圆弧内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Il、Ⅲ级钢筋末端需要做成90°或135°时,ll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4d(d为钢筋直径);Ⅲ级钢筋不宜小于5d。
5.2绑扎钢筋
在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当钢筋运到塔位时,需要保证其是洁净、无损伤的,所有钢筋表面上的油漆、铁锈也应该在绑前进行彻底清除,另外,还需按设计图纸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再进行钢筋笼的绑扎。
5.3钢筋焊接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而且对于同一根钢筋,不可以焊接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有下面几种规定:
(1)对于非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超过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以使受压区不会受到限制。
(2)对于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应超过25%,如果采取了一定的可靠措施,就可以将这一范围放宽到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
(3)对于焊接的接头,最好应设置于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另外,同一根筋在其全长上最好应少设接头。
(4)对于焊接接头同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出10倍的钢筋直径,并最好超过构件最大弯矩处。
6.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一般是先砂、水泥、石子最后加水,拌和时间以2min为宜。特殊地形无法机械振捣时,采用“三干四湿”人工搅拌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2次加入石子干拌1次,然后加水拌4次,务必拌合均匀,稀释适度。混凝土拌制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2次及以上坍落度,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注意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过多会产生流浆,混凝土粘聚性将降低。
浇筑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分层布料每层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机械振捣应当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间距以300~400mm为宜,每次插入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为20~30s,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沉落为止。过分振捣容而产生离析,骨料间无法形成足够的黏着力,其承载力将降低。欠振捣混凝土密实度低,其抗压强度差。振捣上层混凝土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30~40mm以消涂两层合缝。底板、台阶采用斜面插入法振捣,立柱采用垂直插入法振捣,振捣时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应大于100mm并注意与钢筋不宜长时间接触。
混凝土试块应在出盘时随机取样制作。对转角、耐张、终端塔的基础每基应取一组,一般直线塔同一施工班组第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时亦应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和拉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但当基础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终端塔基础时,则应每基取一组。试块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试块应在28d龄期进行试压。整基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复查根开、对角线等及时将基础顶面抹平,耐张塔基础应按要求预留预偏高度,直线塔基础四腿应操平,填写施工技术记录。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在12h内开始养护,在夏季天气炎热、有风时,要在3h内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方法是在基础顶部用草袋或砂子覆盖浇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拆模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外露部分继续浇水养护,以保持回填土的湿润。普通水泥养护期不得少于5个昼夜,干燥、炎热时养护时间应当延长2~3d为宜。
【参考文献】
[1]刘志权.山区送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J].电力建设,2008(4).
[2]黄伟源.浅谈冬季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J].中国科技纵横,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