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专题整体创新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春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青春”话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母话题。笔者通过教材中“向青春举杯”专题,找到文本中与学生情感共鸣的渠道,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创新;青春;教学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0 -01
  
  “青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母题,无数文学艺术作品将这一母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专题选择了七篇与“青春”有关的作品。刚刚踏进高中校园的高一学子在看到这个专题时无疑是欣喜的,因为他们正处于这样值得举杯的青春年华中。
  但青春常常是不自觉的,如何让正处于青春漩涡中的高一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自觉进行人生的思索,领悟青春的真谛呢?教师就必须认真审读教材所精选的文本,找到文本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渠道,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用学生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与文本去对话去碰撞。同时,教师还可以大量收集、深度思考青春话题的经典意义和现代内涵,以加强学生对于自己的青春生命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一、文本解读
  从专题文本的选择来看,教材编选者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体裁的青春文本,试图多层面的向学习者展示青春的自信豪迈、迷惘困惑、反叛沟通、选择舍弃,如果将这些名家名篇孤立地进行传统教学,那么便达不到情感体验的深层面。
  而事实上,这个专题的教学重在“活动体验”,而非“文本研习”,所以教师可以不必受文本的拘束,逐篇讲去,只需围绕大家熟悉的“青春”话题,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那些零散的模糊的阅读感受中获得较为清晰地认知,最终进入文本作品的灵魂深处,透彻的了解专题内涵。在教学中开展整体阅读兼问题导学。
  要让学生亲近文本,整体阅读七篇课文,教师可以把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材料集中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独自与文本对话,产生对文本多元的理解。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二、问题设置
  及时抛疑设疑,用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后产生的阅读火花,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向青春举杯?怎样向青春举杯?向谁的青春举杯?这三个问题问法虽然老旧,但却容易引起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及时互动一下。
  “为什么要向青春举杯”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文本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答案,如青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满怀,青春是“不屈不挠的努力”,有“战胜死亡的年轻”;青春能“清澈地对待别人,清澈得看到心,一颗鲜红的浆果在绿叶丛中摇荡”;青春能让“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怀里,闪闪发光,颤动金碧辉煌的梦”,青春是“十八岁的雄心与梦”,这些闪亮的文字基本不需要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在经过整体阅读后自有这番绣口锦心。
  我们不得不看到,专题所选的七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对青春的咏叹,而青春,因为伴随着身体和精神的蜕变和成长,就无法逃脱迷惘、失望、孤独甚至尖锐的疼痛。于是,及时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会为青春的忧伤、孤独和种种痛苦而举杯吗?
  同时让学生阅读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体会世界某些时刻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在这种荒谬人生面前的深刻迷惘,领略作品所揭示的现实存在的矛盾与悖谬以及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历程中心理轨迹的传神剖示,真正体会到,即使青春中充满苦难,那苦难也是人生的财富。
  怎样才能向青春举杯呢?要引导学生懂得,想要成就青春,首先要感恩自己身处的时代、立身的社会,在“铁屋子”里的青春注定让我们留下少年闰土式的遗憾。
  让学生自主的联系文本,获得青春的感悟是这一专题的目的。
  
  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解读出,《沁园春
其他文献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一、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这里谈的串联既包括横向、纵向列举,又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连带讲述。
摘 要:利用趣问、追问、分层问、师生互相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化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借此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理解与驾驭语言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趣问;追问;设问;分层问;学生问;课堂提问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9 -02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讲与练、师
摘 要:自能读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文章分析了自能读书的四个要义,并论述了实践自能读书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自能读书 阅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6 -01     一、何谓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
摘 要: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的引用,可以对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过程这两个关键环节进行强化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级管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1 -02   目前,“班级上课制”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课堂结构,敢于尝试开放性教学和多媒体使用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多媒体;阅读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9 -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
摘 要: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向,兴趣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对人的认识与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琅琅上口的诗歌、谚语、顺口溜以及开设地理第二课堂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兴趣;地理教学;效益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 -01       
说老实话,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在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虽天道酬勤,但尚须巧干。只有日积月累,通过量变,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我认为在学英语上要做到“四多”和“两不要”。  一、多记。“记”并不是死记硬背,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学了问路,就把问路的几种表达法及其应答语归纳起来记;学了购物就把购物的用语归纳起来记,就是学什么归纳什么,这样在会话和使用语言时就容易反应出来。还可以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适当适时的表扬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表扬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3 -01     褒奖鼓励,是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  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学生,他们爱活动,特别是通过活动得到身心满足是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一大特点。这一阶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注释】  益:以之为益。  惟:只有,只要。  武:武断。  足:足够的。  料:猜想,这里指判明。  取:获取。  易:以为轻易,这里指轻敌。  文:政治道义。  齐:规范,整饬。  【译文】  兵卒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武断进攻,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信于人就可以。只有那些没有深思熟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如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永远是我们教师探索的问题。    一、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认真备课    要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必然要充分备好课。而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备课的起点,因为它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坚持新课改基本理念,要依据课标和立足学生实际。②教学目标要细化和具体可行。每节课都应有体现课标的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