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留守儿童因缺乏父爱、母爱,他们的心灵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现状 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沮丧、焦虑。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以沟通。
  2、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的地步。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82.3%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4.4%。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3、“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有纪律散漫、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说话不文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4、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数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家庭完整的儿童相比较,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以上的各种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根源在于亲情的缺乏。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为了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爱”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任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的空虚心理,收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4、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5、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孩子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队员”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如打篮球、讲故事、读书、绘画、好帮差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还要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
  3、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4、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5、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6、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其他文献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生活缺乏亲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学生成长期间缺乏最多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由于外出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学生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学生的满意度更高。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学习令人堪忧  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让人担忧的原因有:一是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
期刊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各门课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应贯穿到每一门学科教学之中,《车工工艺》作为车工专业课,如何从有限的课时和丰富的内容,来优化教学内容,活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德与能的培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一定要有学的积极性,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评价标
期刊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学生胆怯、 自尊心增强。面对老师和同学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害怕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令学习出现障碍。面对这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提出以下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许多人认为,高年级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风。我认为,
期刊
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是师生公有的。怎样支配这四十分钟,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果,是初中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不断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和推广,肯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为了搞好素质教育,我校及岳池县部分学校都实施了将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改为四十分钟的教学改革。有鉴于此,特将我近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加以小结,与广大教育工
期刊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初中语文课本改编了两次:第一次主要是删掉了复杂偏难的语法知识;第二次将原有的课文调整了一下顺序,增删了几篇文言文,将删掉的语法知识又以课外知识的面目回到了课本。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很大变化。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课文篇目太多、现代文题材陈旧、文言文数量偏多等弊端。  一、缩减课文篇目,
期刊
中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凝炼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品位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但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于教育改革与学校、教师发展的需求。惟有如此,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实效性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  一、中学科研工作的现状  在中学广泛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
期刊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这样,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便“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他們下笔有神
期刊
如今,校长队伍日益年轻化。年轻校长干劲足,工作往往颇有起色;但他们性子急,管理中又容易出问题。那么,年轻校长应如何管理学校呢?  一、好于深思——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德国人在欧战时力抗群敌。大败之后,不到十年又重列于世界强国之林,这是由于德国的科学程度特别优越之故。而他们之所以取得巨大的科学成就,则因为德国人具有“好深思”的特点。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一语道破人生真谛。爱因斯坦也曾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从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部队基层应当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内容渗透性对象参与性手段愉悦性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党在部队基层有组织、有计划、相对集中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灌输和思想启迪活动,是基层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军委曾特别强调,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针对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