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这样,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我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以下三种:
  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例如:在组织《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的第一节课的教学时利用酒精灯煮鱼这样一个实验。学生们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认为鱼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中,当他们看到加热烧瓶颈部直至水沸腾而金鱼却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时,学生们惊奇不已,产生浓厚的兴趣。适时马上让他们根据现象提出心中的疑问,他们会非常踊跃。
  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例如:在组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教学时,在课的开始我安排用“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一点就能燃烧的纸,折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时,纸盒肯定会被烧破。考虑到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我决定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实验,“纸锅”真的把水烧开而并没有被烧破时,在惊叹的同时也对本课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接下来的“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中,他们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时候都出奇地仔细和认真。
  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其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二、科学探究引发好问心
  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俗话说:“学问,学问,就是一学二问。”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
  例如:在探究大气压强时,在课的开头可利用演示实验“烧瓶吞鹌鹑蛋”,即将一个用开水烫过的烧瓶倒扣在铁架台上,在烧瓶口放一个比瓶口稍大的鹌鹑蛋,当学生看到蛋从瓶口慢慢进入烧瓶中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此时让每个学生写出心中的疑问后再交流,学生很自然地会达到共识:是什么力量使鹌鹑蛋慢慢进入了烧瓶中呢?这样设下的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好奇心刺激探究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问能力。
  三、科学探究满足好动、好玩心
  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有的学生在探究课上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好玩心理需要,他们常常在课后主动提出一些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满足。每个星期有一天对这些学生开放实验室,但是要求学生在自己探究的时候必须有老师在,教师不参与探究,只是观众和提问者,并且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安全。
  四、科学探究刺激好胜心
  好胜是初中学生极其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对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着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了),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评价时,可按小组交流的优良、提出问题的多少、价值以及课堂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的多少和正确与否,给每一小组评定成绩,并在课结束前当堂公布结果。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就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其他文献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按照不同的剪裁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的四類共11种。
期刊
在初中,剛接触了化学,了解了化学对生活的影响。有很多化工产品的制备需要有计划的生产。那么,要多少的原料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产品而不浪费原料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完成。要写好化学方程式就必须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下面,我简单地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期刊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生活缺乏亲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学生成长期间缺乏最多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由于外出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学生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学生的满意度更高。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学习令人堪忧  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让人担忧的原因有:一是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
期刊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各门课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应贯穿到每一门学科教学之中,《车工工艺》作为车工专业课,如何从有限的课时和丰富的内容,来优化教学内容,活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德与能的培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一定要有学的积极性,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评价标
期刊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学生胆怯、 自尊心增强。面对老师和同学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害怕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令学习出现障碍。面对这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提出以下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许多人认为,高年级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风。我认为,
期刊
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是师生公有的。怎样支配这四十分钟,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果,是初中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不断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和推广,肯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为了搞好素质教育,我校及岳池县部分学校都实施了将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改为四十分钟的教学改革。有鉴于此,特将我近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加以小结,与广大教育工
期刊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初中语文课本改编了两次:第一次主要是删掉了复杂偏难的语法知识;第二次将原有的课文调整了一下顺序,增删了几篇文言文,将删掉的语法知识又以课外知识的面目回到了课本。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很大变化。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课文篇目太多、现代文题材陈旧、文言文数量偏多等弊端。  一、缩减课文篇目,
期刊
中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凝炼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品位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但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于教育改革与学校、教师发展的需求。惟有如此,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实效性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  一、中学科研工作的现状  在中学广泛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