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慈善教育是普世教育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q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道德慈善教育是普世教育。普是普遍,世是世界,世界人民普遍应该接受的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其他各种教育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等等的基础。如同盖房子要筑地基。地基坚固,则楼房稳如泰山;地基不坚固,则楼房会倾塌。中华传统道德慈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大根大本。要是有根,永远不会变,人人是正人君子,不会变成邪恶小人。《皇帝内经》《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等到要战斗了,才想起铸造兵器打仗),不亦晚乎。”中国儒家教育和佛陀教育是普世教育。這种教育的衰落是在近代,特别是清代灭亡后,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信奉西方的科技和民主以及“斗”的哲学,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了。人们起心动念只有“我”。跟“我”连带的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塵、贪嗔痴慢(傲慢)。这些东西障碍了自己的德行修养。这种平庸的人格和虚浮的作风从官场漫延到各行各业。现代人心浮气躁,脾气大。为什么?心里有怨恨恼怒烦,外有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推动人们纵欲。现在的世界普遍最爱的、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呢?一个是财富,一个是色。念念不忘这两样东西。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相当活跃,极力彰显个体感性欲望,关注的是生活表层化的价值倾向。这在我们国家里较之西方国家并不逊色。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欧美国家学者不断地对西方现代文化提出质疑和反思,而我们这里有这种文化使命的担当的人却并不多。
  现在所有的教育,通常讲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多只是讲知识,不讲求智慧了。智慧跟知识是不一样的。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有局限性,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些问题能解决,有些问题解决不了,而且后遗症多。所谓通识教育,广学多闻,如果没有智慧,那就只是知识。智慧离不开戒、定。一定从戒和定里,智慧才透得出来。智慧是从清净、平等、正觉中来的。因为长期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人们没有守规矩的习惯,因而也不习惯于守法。法律是一个社会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从来不承担过高的道德要求或更完美的境界。如果底线守不住,社会会乱。守住底线靠法律,守住法律靠人们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最终起作用的因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但是好人用它,这个法律就好;倘若不好的人去用它,会把最好的法律用在自私自利上,对人民有害无利。所以古圣先贤讲治国理政,认为德才兼备是根,法律要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顾炎武的《日知录》讲“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以许多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社会乱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教育重点讲伦理和道德。“伦理”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关系和如何处理这些关系。“道德”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呢?从哲学层面讲,《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行变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跟“得”的意义相近。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称为德。韩非的《解老》中讲“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这是讲法则、规律,把“道”解释为万物产生、变化的总规律,它跟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从社会层面来讲,孔子《论语》讲“志于道,据于德”里“道”是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讲“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指伦理纲常是天然秩序,不是哪个人发明创造的。韩愈《原道》中讲“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从这里出发到达仁义的途径叫作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自己感到满足而不需要外在的援助,称为德)。”意思是个人内在修养和自我的社会性评价以及自我完善,不依赖外界力量。儒家是把伦理理解为“道”。这是天然秩序。我们人类,男女结合是“夫妇”,五伦从它开始,有“夫妇”,才会有“父子”,有“兄弟”,进入社会,有君臣,有朋友。这是天然秩序,如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天道与人道是相应的。“德”是修道有得,从而能辨明真伪、正邪、是非、善恶、利害、得失,并逐渐形成人的内心信念,而且成为社会舆论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标准。2017年1月25日,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他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小康即将全面实现。古人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现在已经仓廪实和衣食足了,接下来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总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政府各部中,礼部(教育部)是几个部之首。礼部尚书在宰相生病时会代行宰相之责。德育放在政府工作的第一位,并且这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之也。”我们现代中国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是伦理道德教育,使大家“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活着就应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天下。人应“慈祥代天宣化,忠孝为国教民。”倘若教育只着重科技,只重视将来如何去谋生,这在古代中国不称为教育。中国古代教育首先是伦理、道德、慈善和因果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儒家虽讲因果,但讲得少,讲得也不细,不深。佛陀教育讲因果,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并且成体系,补充了儒家教育的不足。
  在古代中国,儒家教育由宰相抓。宰相下面有礼部。礼部在政府各部中处于首位。政府工作以教育为核心。佛教传入中国后,皇帝亲自抓佛陀教育。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佛教的教学场所称为“寺”。“寺”是皇帝下面的一级办事机构。“寺”不是宗教场所。宫、观、庙是宗教场所。因此,中国传统教育是儒家教育和佛家教育的结合,相互相成。本文首先讲儒家教育,然后再讲佛家教育。佛家教育跟儒家教育比较,是更深刻、更广博的普世教育。
  一、儒家的伦理、道德慈善教育
  儒家教育的内容简明扼要,主要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一种说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说法合起来,去除重复的,就12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历代王朝治国平天下就靠这个。教育部就教这个,社会理想也是这个。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慈善教育中,礼敬摆在第一位。礼是礼节,这是外表表现出来的,恭敬是内心的性德。恭敬流露在外表自然就是礼。有恭敬心,只要一学礼节,马上自然就如礼。倘若人心里没有恭敬,外表学了礼,那个礼是虚假的,礼的实质是恭敬。《礼记》第一句话是“曲礼曰,毋不敬。”这是把礼摆在第一。这告诉我们伦理、道德、慈善的教育要从学恭敬做起。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倘若礼没有了,恭敬心没有了,这会是一个信号,大家要散伙了。“礼之用,和为责”。人和,战争、人祸就没有了。人跟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欣欣向荣,自然灾害没有了。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是律己,具体地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言行举止都合礼,内心恭敬。不合理合礼的不要做。这是守规矩,守法,遵守社会良俗。这样就上升到“仁”。孔子《论语》还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君子要明白根本的道理。根本立住了,本固则枝荣。本立是源于道生。仁的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孝悌。)孝悌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友爱。做不到孝悌,就谈不上仁。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到“五常”。“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五常”是仁义礼智加上“信”即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仁是爱人;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合情、合理、合法;礼是节度,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对别人要谦让;智是不迷惑;信是不骗人。做到仁义礼智信,内心一切痛苦远离,外面灾难化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慈善教育的本体是爱。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字的本义是“长善救失”。“失”是过失。如何拯救过失,如何增长人们的善心善行,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清除身心的污染。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塵、贪嗔痴慢(傲慢)疑(质疑真理)都是污染。远离污染,人们的心就清净了。
  儒家教育是首抓伦理,教伦理,首先是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的实质就是“敦伦尽分”。“敦伦”是敦睦伦常,从孝亲尊师做起。“孝亲尊师”主要教什么?教孝,教敬。一个人这两点做不到,他只能是安于做人类中的畜生,乃至畜生不如,因为比如乌鸦还知道给年老体衰的老乌鸦喂食。“敦伦”要落实到“尽分”。“分”指我们的本分。敦伦跟尽分不可分割。儒家讲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讲十义。“义”是义务,要讲道义、仁义、情义、恩义。“义”的内涵很深很广。最起码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母慈。”在伦理方面,“父子有亲”内涵很深。伦理教育的核心是父子有亲。这个亲爱的教育第一个目标是:这种亲爱是无条件的,并且在一生当中不会变质;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爱你的父母、兄弟,再扩大,爱你的家族、邻居;再扩大,爱社会,爱国家,直到“凡是人,皆需爱,”而这个亲爱的终极关怀是“仁民爱物”。“物”的范围很广,包括动物、植物和山河大地。儒家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其次需要讲“夫妇有别”。學术界不少学者指责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是轻视妇女。其实这是误读了孔子的话。“夫妇有别”,“别”指夫妇任务不同。男子外出谋生,负责家庭的经济支撑;女子主内,相父夫教子。妇女的这个责任比男子的责任重。周朝三个圣人即文王、武王和周公都是他们的祖母、母亲借圣贤教诲教出来的。古人说,圣贤母亲才能教出圣贤儿女。妇女的这个使命真难担当啊。然而在古代,这是每个中国女子的理念和使命。现代的女子跟男子平等了,都外出赚钱,但“教子”的使命疏忽了。20世纪上半叶的印光大师在《印光法师文钞·复慧淑、慧庆两居士书》中讲“人生世间,必须各尽自己之职分。……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本,而教女为尤要者。”他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啊!
  五伦里做到了“父子有亲”和“夫妇有别”才能造就“家和”,进而才能“治国”“平天下”。但“齐家”必先“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有三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第一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礼记·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乎立德。……第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总书记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育人为本是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儒家的《大学》讲“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三纲。成就三纲必须做好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关键是从每个人的身心修起。内修,必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能内修,方能外治,依次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德”是每个人本有的,是一个人的纯净纯善的本性、自性、本真。现代人不明了、迷了、受污染了。如何恢复“明德”呢?这需要“明明德”。怎样才能“明明德”呢?这需要格物,格除物欲,才能致知,扫除障碍人们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污染物,从而开悟,启发智慧,进而诚意、正心。中华伦理道德慈善教育就是教人们做“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功夫。
  修身就是修“三纲、八目”,重点是格物。格物首先要觉悟到自己并非圣贤,并非十全十美,而是瑕瑜互见,有优点,也有缺点和过失,从而懂得“自省”和“反思”,改过迁善。然而“自省”很难。真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人不多。孔子讲“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矣也。”为什么?《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外界的诱惑太多了,让人很难自律。《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是三种人对“道”的不同态度。孔子是“上士”。他讲“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而开悟,这种快乐和喜悦如同泉水在心中激荡。“中士”是中等人,有知识,但缺少智慧,知而不行,所以若存若亡。“下士”是愚痴的人。他们追求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享受。他们认为,倘若放下及时行乐,岂非是傻瓜。所以他们“大笑之”。在“五常”仁义礼智信中,中国圣贤突出教“仁”和“义”。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什么叫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即顺乎人情,合乎道理,服从国家法律。情、理、法统统都顾到,这里蕴含着智慧和诚信。五常做到了,国家会长治久安,世界会和平。   儒家教育有一个切入点,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纯净纯善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是后天形成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人是可以教育好的。方法是克服不良习性,回归本性,恢复本性的纯净纯善。这是中国古代圣贤“究天人之际”所感悟到的道理。《中庸》是儒家四书中理论性最强的,是专门讲“究天人之际”的道理的。这里限于篇幅,不能引述太多。《中庸》讲“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要使内心诚实,是有方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内心诚实。)“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真诚是天理的根本;努力做到真诚是为人的根本。天然的真诚,不用要求就能得到,不用思考也能得到,自然符合中庸之道。圣人就是这样的。做到真诚的人,选择善,并永远付诸行动。)“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于真诚而身具明德,這就称之为性;由身具明德而达到真诚,这称之为教。真诚,就能明德;明德就能达到真诚。)天之道是真诚,是本善;人道也是真诚、本善。迷了,才会不善。只要克服习性,破迷开悟,就回归本性,回归真诚,也就天人合一了。而教育可以完成这一使命。中国儒家教育谈“人文”跟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不是一个概念。儒家讲的“人文”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圣贤讲“人文”是“究天人之际”,以求得人与天以及人与人的和谐。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人文主义”是反对中世纪的专制神权,提倡人权,并在后来发展为“人类中心主义”,人跟自然对立,人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掠夺,乃至强势的人对弱势的人的奴役,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奴役。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人性恶,因此只能靠法律来约束人,维持社会秩序。
  儒家教育强调师德。习近平总书记讲“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内涵较广,但首要的是师德。孔子严厉批评“知”与“行”脱节的人,指出他们谈道德只是“记问之学”,“不可为师也。”高素质教师首先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你所教的,人家才肯相信,才肯接受。你自己做不到,怎能教别人做到!教师和同学都要努力克服“知”跟“行”失调的陈弊。这样,大学才能在社会上发挥“灯塔”作用。高素质教师首先是能将道德信条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儒家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教师千万不能把教学当作生意来做。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公共场所张贴有《南开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骄、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是讲威仪,后半部分是讲涵养。然而有多少师生已经将这容止格言熟记于心并内化于身心呢。高校教师要成就高素质,需要终身自我教育,不懈地修炼,恪守的是我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负的道德义务。重要的是养成个体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即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善恶观念、义务观念、正义观念、是非观念、荣辱观念、正邪观念等融入自己的身心,逐渐做到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我们终生的教育目标。
  地球上的灾变,人类的生存危机,这是坏事,但它让我们高度警觉,反思我们伦理、道德、慈善教育的缺失,下决心把这一教育置于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日前,媒体报道综艺节目“创造101”的某些粉丝以拉票名义集资百万元后卷款逃跑,粉丝疯狂追星行为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粉丝追星要慎重,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法律红线。绝大多数粉丝团是非法组织  梁桐栋(律师)  近年,粉丝追星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专业的粉丝团。  与个人的追星行动相比,专业粉丝团的行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更大影响力。粉丝团往往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包括会长、副会长、企划
当我们对老师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声色俱厉”的阶段,鬼下以其另类的造型横空出世。他戴着渔夫帽、穿着花衬衫、戴着大金丝框眼镜、说着“yo yo whaf sup”……誒?不对!印象中玩嘻哈的不都是花臂纹身大金链、鸭舌帽发带包着小脏辫吗?这位有着低音炮和魔鬼嗓,唱着rap说自己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同志,你确定没走错地方?  在今年夏天最热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里,鬼卞出场,立即震惊四座。他魔鬼般的低沉嗓音
上次我们讲了防盗墓的三大“毒招”,超级厉害是吧?那么,既然防盗墓的招数这么厉害,想盗墓的总该涨点儿记性,弃恶从善了吧?然而,直到今天,盗墓这种恶行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来。这是因为,盗墓贼也开始借助科学的力量“闯关”,他们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现代化,连遥感、磁感技术都用上了。这些人真的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言归正传,现在小编就带你看看古人为防盗墓设计的其他“毒招”吧!  第四招
别再谈论花开,它们早就建议,  也别再谈论树,你最好对玉石、  泉水和山峦,沉默。  一切早在一手之下。  这惟一之手不是你的,  它是守佛之手,  守护佛的睡眠和所有的睡眠,  在久醉的大地。  4月的晚上,在北京一所高校,顾彬讲完课后,邀请了一位来自上海旁听的女生朗读了上面这首诗——他写的《在香山》,还邀请了一位男生朗读了中国13岁小诗人朱夏妮的《耶稣》。  随后,顾彬又用德语朗读了一遍《在香
为应对暴雨和洪水灾害,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海绵城市”。  然而近年来,城市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仅仅规划应对暴雨和洪水的“海绵城市”,显然是不够的。  如何保证城市有足够的能力,化解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弹性城市理念,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弹性”术语是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概念,指生态系统受到扰动后恢复到稳定
语句有歧义  家里停电,是保险丝烧断了,老爸爬梯子上去修,我在下面问:“爸,保险断了没?”  老爸:“没,受益人是你妈,你就别指望了!”镶牙一个月  前一段时间镶了颗牙,牙医说适应几天就行了,我觉得都挺长时间了,还是不得劲儿。问老妈:“我这牙镶了快一个月了吧?”  老妈回:“怎么,你还想给牙过个满月呀?”摩的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摩的,为了防护和躲避城管,在车上贴了一张特大的白纸,上面写着三个大字:
像对待婴儿一样,拥抱和照顾自己的情绪  上一篇谈到创造喜乐。  首先,我们要懂得创造喜乐,当我们内心喜悦快乐,我们就变得强壮,然后才有能力去处理内心的痛苦。不懂得处理快乐,快乐就会像过期的食品一样变质。因此,我们要懂得怎样滋养和保存快乐,也要懂得怎样滋养爱和保存爱,不要让快乐和爱变成其他负面的东西,如憎恨、悲伤等等。一个好的修行者,既要懂得滋养快乐和喜悦,也要懂得处理痛苦。  拥抱痛苦  接下来的
7月25日,陕西省慈善协会在西安召开了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省慈善协会《201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汇报》《2018年上半年财务收支及年度财务收支预测报告》《2018年“9·5”献爱心慈善联合大行动实施意见及“9·5”献爱心扶贫一日捐倡议书》、《关于增补省慈善协会理事的议案》。省慈善协会老领导徐山林、陈再生和常务理事及代表38人出席,荣誉会长沈浩、刘旭、王西林、思孝聪、孙
标题  当教育邂逅互联网,当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国内互联网教育便成为一座金矿:不仅参与者众多、涉及面更广,吸引创投资金的量级也在不断增加。  据《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图谱(2014年秋季)》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  有数据显示,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人们会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第三产业,比如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
到了年底,看着微信和微博里的中国,比照着身边的欧洲,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中国人最“物质至上”。中国人大概觉得这话没什么稀奇,甚至会反以为荣---你看看,全世界也就中国人还有钱消费,欧洲美国什么的都太萧条了。  没错,这大概是30多年来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自然结果。但仔细想想,难道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么简单吗?  比如,圣诞节,原本是西方的节日,很多西方人很好奇地问我:中国人也过圣诞节吗?而实情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