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探索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体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标志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情境问题积极参与思考每一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决不能把现成的数学结论教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引导学、寻找规律、获得结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已经注意到突出定理结论发现过程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剪拼的方法,归纳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我建议在教学中,不仅仅限于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过程。如图1,a∥b,它们被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和∠1 ∠2=?若a与b相交,如图2,∠1 ∠2仍然等于180°吗?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了多少?∠3跑到哪里去了?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这样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分暴露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关系,二是把数形结合摆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使其在直观中体会抽象。从而使其自主寻找规律、获得结论。
  二、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数学课程的内容抽象性比较强,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化抽象为直观,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东西可想,又要让学生想得出,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大部分学生在两三分钟内就可以解决,或者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合作一下子就可以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如:在圆周角定理的教学中,教材是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程序,突出了定理的证明方法。但学生的思维仍然比较被动,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探索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如下的情境问题。如图3,∠AOB为⊙O的圆心角,∠AOB如何度量?(∠AOB的度数=弧AB的度数)然后提出问题的拓展化思考。
  若∠AOB的顶点不在圆心,而是圆内任意一点P,∠APB如何度量?如图4引导学生比较图3中的∠AOB与图4中的∠APB,特别在∠AOB的两边都通过圆心,那么,O在AP边上,则∠APB如何度量?如图5,最后引导学生深化思考。当P在AO上运动时,∠APB仍然不是定值,能否考虑更特殊的情况,比如P在圆周上(直径的端点)时,不难得到∠APB= ∠AOB,如图6。若圆心O不在角的任何一边,又有什么结论呢?如图7和图8。你能否化归为已经解决的图6的问题?这样我们发现了圆周角的度量方法,给出圆周角定理。如上教学设计,揭示了圆心角、圆周角的内在联系,既突出了知识结构,又强调了化归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这样一步步的情境深入,学生在充满挑战中不断得到思考的满足,体会到学习主人的快乐。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留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实施教案时实行启发式教学,如导学案,引导学生提前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前置功能。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把导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能否想象其图像可能是什么样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由“数”想到“形”。比如x≠0,可知这个函数的图象与Y轴没有交点。类似地,由y≠0可知这个函数图象与x轴也没有交点;由xy=1可知 取值符号是相同的,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是如何变化的?在第三象限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点(1,1)与点(-1,-1),点(-a,-a)与点(a,a)……都在反比例图象上吗?像这样的两个点有什么样的特殊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索,他们不仅仅获得了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感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了画函数图象的经验,这对以后学习其它函数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建立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认知的作用高度重视,而对情感的作用则重视不够。实际上,情感对于学生的内驱力及学习结果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情感走向情思,拓展情思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使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情思数学中的“情”是指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信念;“思”是指儿童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它
【摘 要】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很强的科目。实验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以及提高学生善于合作的科学作风,并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不
一、融合信息技术的KWL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有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且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师生交流形式单一、课堂相对静态化等特点导致课堂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KW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学者Donna Ogle提出的,指的是让学习者利用视觉刺激,在原有知识上探究、建构新知识的一种集体讨论模式,包括K(知道什么)、W(需要知道什么)、L(学习了什么)三项内容。KWL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的宝库……”这么多的“荣誉”陪伴着书,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它的好处吗?拥有一句话,是你的幸运;拥有一段话,是你的的幸福;拥有一本书,是你一生的快乐。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爱书。那么它又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书中自我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什么书可以伴你成长?因为一本书中有许多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你欣赏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你评估的地方。  书籍——知识的海洋
(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尘埃落定,伴随着改革所带来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要求都在随着教改的深入而不断的生成、发展、成熟。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由知识形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备受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的关注,新课改将小学《自然》改为小学《科学》更是一个重要的佐证,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定位为启蒙课程,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重点,提出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晨会”是国家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试行)所规定的,利用每日早晨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时事教育的重要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10分钟,它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主旋律,让晨会课成为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去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让晨会充满爱的温馨  晨会是班主任和学生面对面,心与心交流的最佳时机。每次上晨会,无不倾注着班主任对每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培养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形式化的反思阻碍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应该伴随着知识的建构过程。本文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激发探疑;巧借一题多问,经历释疑;重视反思梳理,引导拓疑”,以问题为抓手,引发质疑,理清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发展,逐步养成反思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9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新沂举行,105个新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的代表和教育专家约800人齐聚新沂,共话幸福教育。  新沂市教育局局长王学伦以《人本 求是 创新——办有温度有灵魂有激情有品质的教育》为题,作新沂实验区新教育行动叙事。新沂市王智慧、张晶、王婷、吴百灵、任敬华五位教师作新沂实验区教师生命叙事。  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河北省隆化县、内蒙古自治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作用很大。当前现代教学手段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因此要想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历史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结合,应当是教学研究的一
思考常常能够带来相应的意义。人类所有的有意义的东西,或者个体的成长进步,如思维的完善、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等等,莫不是因此而来。“我思故我在”嘛。然语文课上,由于教师的原因,学生往往囿于文字的表层意义,思维的触角摆动很小,思考总是“软绵绵”的。  苏教版有篇课文叫《嫦娥奔月》,许多老师在教学时,都以理解“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切入口统领全文的教学。如:  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嫦娥,嫦娥给你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