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A视角提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的学习理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社会里更好的适应社会,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开拓的眼光和开阔的思维。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很多的教师过度局限于陈旧的教学理念之中,而本文的研究将会对以上现状进行改进,从而使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科教学;学习理念
  一、 引言
  当前,小学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深入其中,致使很多小学拓展实践课程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一度被取消。教学模式也变成了单一的教学体制。很多小学因为对学生的分数要求十分严格,甚至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给的任务,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一度将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改变。一些具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变得无足轻重,甚至也被一些语文、数学等的文化课所侵占,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机器,也会变成统一的呆板模式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二、 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的STEM教育学习理念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s这四个词的开头字母的组合,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
  这种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知识系统体会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具有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的学习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来对这个项目进行实践实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要有以下的认识:(1)教师在教学目标上要对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然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调整构建知识体系,并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2)教师要在学习任务设计上立足于整个STEM教学设计模式。学习任务一定要放在特定情境中呈现,需要将设计的问题放在特定情境中具体化,这样教学问题和情境就能够更好的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思考。(3)学习活动设计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这样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4)总结与强化练习,这一方面教师要对一些跨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规划,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测试出学生最终学习的效果,进而进一步规划以后的教学流程。可以说STEM跨学科整合设计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我国急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 实际应用中STEM教育学习理念的体现
  基于STEM视角,我们来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学习理念,会发现这是跨学科的融合教育模式,强调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的是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学习教学体系之中,将浅显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层面的知识融入到小学教学实践中去,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会在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一) 制定合理主题
  小学教学实践并不是无目的性开始的,它需要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教师在综合思考之中,根据课程大纲,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开展,对于书本的教学内容要严格遵守,也要根据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基于STEM教育学习理念的角度就需要教师根据主题灵活的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在综合的考量中就可以制定合理的课题,最终就可以在实际情况中开展和实践活动学科教育。
  (二) 考虑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教师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可行性中考虑到现实的问题,只有在综合稳定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思考的能力,对一个实践活动,学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计划和安排,也要与家长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要注意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知道环节和具体的步骤,以及人员配备情况。二、 要对所有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随时与家长沟通,明白学生的不同个性。三、 要对实践教学中的工具进行准备,这样有利于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也避免对学生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四、 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保障,不能让学生出现任何人身安全问题。
  (三) 作业检查,客观评价
  这就是教师在总结与强化练习过程中注意这种方式的检测,也是教学在科学的理念之下完成的一种完整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些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并且指导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可以在手工完成一些作业。这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对一些做得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度引导,最终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也会让学生对现实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四、 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对策
  (一) 创设情境
  STEM教学是基于现实情境的,需要学习者置身于真实、具有客观环境的教学环境。也可以说综合学科实践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教学,而是一个整体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时刻探讨学习理念,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只有学习者采取主动、自觉以及真实客观情境下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进步。
  (二) 体验情境
  体验总是会让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深刻,只有进入体验的情景,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知识。
  (三) 表达体验
  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成并不是空洞的,如果做完了没有思考,对于学习过程也是没有帮助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做完一些实践活动之后主动进行表达和总结。
  五、 结语
  综上,小学综合活动学科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新课标之下对学生的全新的要求,只有更新学习理念,不断总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这一过程是艰难的,也是难以推行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综合平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主动跟学校和家长联系,获得一定的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的教学和这样的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思考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黎智锋.小学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及实施研究[J].教师,2017(16):100-101.
  [2]万小青.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课外语文,2017(09):42.
  [3]黃贤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J].广西教育,2014(12):46-48.
  作者简介:
  陈丹,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辽宁何氏医学院药学类专业所开设的少学时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改革;少学时  现国内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基础课程的理论课学时缩短成为少学时课程已是大势所趋。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资源共享,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形式也在近几年被各大院校所采用,在辽宁何氏医学院,药学类专业的少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就基本采用了
摘要:随着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浏览器的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浏览器存在安全隐患,出现问题导致的不仅是系统中毒,尤其是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将泄漏。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主流的浏览器,谁较为安全呢?  关键词:Win10内置浏览器Edge;谷歌浏览器Chrome;火狐浏览器Firefox  近日有网站声称,Win10内置浏览器Edge比谷歌浏览器Chrome以及Mozilla的火狐浏览器更为安全,其证
摘 要:当今社会,环境恶化日趋严重,雾霾现象司空见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在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从幼儿时期培养幼兒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家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家园能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那么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意识;家园合作  一、 走进环保活动,探索其奥秘  如何将热爱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深
摘 要:为了打造初中政治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生活化;有效提问,激发思考。多方面拨动学生心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习目标;课程资源;生活化;有效提问  一、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首先,孙老师提到权威人士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将推动优秀传统文
摘 要: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是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任何一种爱无法取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爱。学生能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名老师,只要用真心、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一个微笑、一句暖心窝的话语都对孩子健康成长起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  关键词:点燃希望;成就未来;故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摘 要:在执教人教版七上第十课《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二板块“发现我的生命”内容时,一个课堂瞬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称之为一个哑口无言的课堂瞬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利用;资源  师:聆听“我的”生命故事。(老师出示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三张照片,介绍这三件大事,并讲述这些经历对我生命的意义)1991年,我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低,我也不是非常愿意当老师,但是这份职业对我生命的意义
摘要:只有立足学情、顺学而导,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科素养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学情;导思;素养;实效  “立足学情、提质增效”是我们一线教师永恒的教学主题。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不乏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更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拿我们政治科来说,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观点抽象,不易被学生直观把握。因而在教学上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中,学生能够借助丰富的语言文字描绘世界的丰富多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其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小学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五大教学模块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都为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而不断努力探索着。笔者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历、深入到小学进行的走访调研,特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饱含三部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德育教育也逐渐地演变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社会各界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鉴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小学德育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本文就从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角度针对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对后期的小学班主任
摘 要:数学作为人们学习、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将培养与发展学生数感设置为重要学习内容。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展开分析,进而让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感去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所谓数感,也即是指人对数以及数的运算体现出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能够帮助我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