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联想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思维广阔性的必备思维,只有将书本知识进行拓展,联想到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然而,对我们的数学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由最初的好奇,乐学逐渐转化为消极的听课,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学生在数学上的联想,并不奇怪,因为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对数学并不陌生,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然而,结局并不乐观,那与数学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生活的习惯,教育的方式相关。我们习惯于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后走,如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有关习题的解决,老师会认为,已经解决了课程内容,实际上,这种“去问题”的教育方式,只能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深入思考,应用实际,或者举一反三,他们的思维,逐渐趋向于书本知识,越来越狭窄。作为教师,如果不只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而是以问题为纽带,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习题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习题的理解,容易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对解决数学提供帮助。例如在教学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提出阅读材料“蚂蚁和大象一样中吗?”首先由学生凭生活经验回答,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为什么我们书本中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不是太荒唐了吗?毛病究竟出在哪?”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平方根的含义,并解决这一问题。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掌握了什么?又有哪些不同?你还有什么希望知道的?这个童话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那里确实是蚂蚁获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学生不会觉得下课就离开了数学。有些内容看上去似乎和数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各方面的联想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信息所需解决的问题,具有辨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保护学生的质疑,并提倡多角度联想
  在西方绝大多数人迷信上帝的时候,尼采却提出上帝已经死了。他是不迷信权威的典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他,但为什么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迷信权威,尤其是老教师,他们长期的教育,使知识点明了化,此时,学生如果提出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否定他的发现。对于新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变通,也容易否定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上黄金分割点的时候,讲到人的黄金分割点最好落在肚脐眼上,这时候的人看上去会感觉特别的舒服,此时,有个学生提出:左老师,你的黄金分割点是落在肚脐眼上吗?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不太懂礼貌,怎么可以这么问我,于是,我就没有搭理他。事后,我仔细的回想这个过程,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有创造性,他能将书本知识立刻联想到实际,如果,我当时能够顺着学生的思维,立刻提问:如何才能知道我的黄金分割点是否落在肚脐眼上?如果不在,那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与实际立刻相连,而且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很多学生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碍于老师的权威,不敢轻言,此时,如果教师立刻否定学生的疑问,其他学生会庆幸自己的少言,同时,以后的教育中,学生会越来越沉默,思维也会逐渐狭隘,同时,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保护学生的质疑,实际上是保护学生的联想动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激发提供保障。同时,教师应提倡学生多角度的联想,例如:教授多边形时,除了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边形组合成各种图形。要求使用一种多边形组合,多种多边形组合,并用适当的言语概括创意内容。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否完美,教师都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数学,不仅仅只着眼于我们的课本知识,应该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教授这节内容时将学生带出课堂,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同学升高、路边的小树,集思广益,至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当然遇到困难时候,可以请求帮助,这样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室外,容易联系实际,当有想法时,可以立刻实施,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容易发散思维,多角度联想。对于学生有些不切实际的联想,例如,有学生说,可以弄个热气球来,升上去丈量一下。教师不应该立刻否定他的想法,“方法固然正确,但现在我们怎么实施?”学生自然会明白,肯定想法的正确性,同时提出问题所在,交给学生自己解决。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联想教育的前提,在实施联想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数学学科之外,还涉及科学,语文,甚至绘画,童话教育等,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對教师的要求更加突出,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才能在学生提出疑问,想法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涉及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联想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有些同学在计算平均数时,使用计算器,而有些同学则选择计算机,教师需要了解的内容更多。21世纪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老师已不是严肃的代名词,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幽默的个性和亲和力,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联想能力。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灵感。教师需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解决问题,更深的挖掘问题,并对学生问题能够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评价方式。 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操作过程中,就会存在缺憾,甚至收不到任何的效果。就如我前面教学黄金分割的一样,如果能够抓住问题,并适当表扬,学生的信心会大增,学习会更加主动。一旦错过,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主动的应用与实际,而且,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也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联想是想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联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非逻辑思维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是一门最新的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信息技术的教育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又有别于的其他学科,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本人从事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几年时间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教学实践介绍如下: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
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在,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外在表现参差不一,而且愈来愈复杂,其性格也表现得愈来愈脆弱。因此,与学生谈话的技巧掌握得好,谈话效果就好,否则将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师生间的对立。 初一学生,小学教育的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其家庭背景的影响,家长的教育形式各异,使学生性格千差万别。因此与之谈话的方式,也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别对待。 有的班主任不太讲究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还包括师生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内容和情景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 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 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 》中曾把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