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促进感悟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城》是长春版教材四年上中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以下实录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过程。
  师:站在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之上,相信任何人都会感慨万千,我们的作者也不例外,此刻,作者站在长城上会想到什么呢?我们来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作者联想的语句。(板书:联想)谁来说一说你画了哪部分?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大屏幕出示这部分语句)大家来自由读一读这部分语句,一边读一边来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把这段话当中的一些词语下面画上了重点符号,好,请你再默读这段话,结合这些重点词语再次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想必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以下词语加点:数不清、两三千斤、没有、也没有、无数、一步一步、陡峭、凝结)
  师:还有哪句话让你的感触很深?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你那一步一步读得多轻松啊!这可不是常人的一步一步啊,他们要一步一步地登上这陡峭的山岭,什么是陡峭?
  生:直上直下,坡度很大,不容易攀登。
  师:八达岭的平均海拔1015米,相当于300多层楼高。你们闭上眼想像一下,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背负巨石一步一步走上这崇山峻岭的。请大家睁开眼睛,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该学生再读这句话)
  师:全班一起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看凝结这个词,一坐城墙,作者为什么不用建造一词,而要用凝结一词呢?
  生:凝结里包含了智慧。
  师:对,这是一座用智慧建造起的城墙,还有吗?
  生:用汗水修筑成的。
  师:在古书记载中,隋炀帝时期修筑长城,十天就死了十五、六万人,你们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还是用什么筑成的?
  师:同学们,把目光停留在这句话,凝视着它,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许多画面。带着你们脑海的画面,和老师合作读这段话。黑色的部分老师读,红色的部分大家读,带点的部分老师和大家齐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流露在这字里行间中无以言表的情感。
  师:老师非常感动,因为我听到了从你们心底发出的声音,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那种顽强抵御外族入侵,坚忍不拔、聪明智慧的民族精神,那长城是用劳动人民的智慧、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筑成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城。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教师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抛弃了繁琐的分析与讲解,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例如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每次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学生通过默读来迅速捕捉文章的信息;自由读则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指名读,通过个体的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合作读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激发其情感。
  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文本。如理解“两三千斤”这个词,采用了与学生体重作比较的方式,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把一个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为学生可知、可感、可理解的词语;“陡峭”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让学生懂得古人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学生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感悟,通过朗读,从而体会到作者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作者单位:吉林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教育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教育者——当教师,不囿于清贫和窘困,平凡中谱写出“耀眼”的辉煌;  他是一位管理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管理者——当校长,掌管一乡教育,每到一处总能“风生水起”,绘就一片新天地;  他是一位调查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调查者——立足实际,以教育理论为支撑,“高屋建瓴”地写成了一篇篇可以供他人“借鉴”的好文章;  他还是一位阅读着的思考者与思考着的阅读者——在忙碌的教学和领导
在三尺讲台上,他神采飞扬,才华闪烁;在八小时之外,他手不释卷,笔耕不辍。他那真诚自信的微笑,勤奋忙碌的身影,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就是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易征兵。“征服士兵易,征服人心难,唯道德与学问方可服众。”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名字所蕴涵的深意。他深知,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他也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  顺德一中实验学校是一片神奇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不经意间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和孩子们相伴,有泪水、有无奈、有气愤,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已记不清送走了多少批学生了,但每一批学生都在上演着类似和不同的故事,有的已淡忘,有的已经模糊,但有些却像微电影,那些可爱的、淘气的脸蛋不时地冲击着我的思绪。  由于刚入学不久,我作为他们的体育教师,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课堂
市里认定“学科带头人”,我忝在“评委”之列。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按照规则每名候选人需现场上一节“微型课”,先抽签确定课题,稍事准备,再说课和答辩(共5分钟),接着开始上课(15分钟)。十几名选手轮番“轰炸”,换老师不换学生,就跟走马灯似的连轴转,场面好不热闹。整整一头午下来,自诩定力超强、久经战阵的“老将”我都被折磨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而那些正当花季少年的初中生们,几乎始终要保
曾几何时,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了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早”字,被后人誉为“课桌文化”鼻祖。此举虽小,却因其行为的激励含义和名人效应而被广大莘莘学子广为效仿,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与创造,成就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课桌文化”。  走进一间教室,就会发现课桌椅上凌乱的笔迹、斑驳的刻痕……与考试相关的文字符号、情感宣泄的信手涂鸦、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情意绵绵的浪漫絮语、帅气迷人的歌星名字等,可谓五花八门、良莠并存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整个教育最概括、最本质的认识。作为普通教师,最为可贵的是让我们敢于在具体教育问题上有这类“看法”与“认识”。虽然站在不同立场和出发点上所取得的对于教育的看法或认识,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可以借助现有宏观的正确教育观来指导,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仅涉及教育某个细小问题而被笔者冠以“微型”的原生态、个性化的教育观。  笔者对一些教育新事物和教育
1963年的10月份,北方的早晚已经很凉了。一天傍晚,学生柴某突然肚子疼,同学们陪他去小镇医院看病。大夫检查后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尽快手术。他家住在离小镇五六十里的白音花屯,当时通信特别不方便,根本来不及与家人联系。作为班主任,我心急似火,找学校领导想办法去通辽市医院治疗。学校领导同意了我的建议,准备了马车(当时交通不方便,一天只有上午才有一班去通辽市里的汽车),并且派校医护送,连车老板在内我们
学校建设离不开合理的师资配置,当前新课改理念下,不少学校都铆足了劲,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展开创新教育的旅途,以图开拓一条星光大道来。然而,对于如何整合教师资源,却往往有很多学校苦于找不到更加有效的路径。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道路。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
他,是一位致力于学生发展的乡村教师;他,是一位思考着的教育行者。他从教21年,有过两次有违常人之道的“放弃”。终于,在一片较为宁静的乡村世界里,在自己熟悉的和喜爱的学科教学工作中铸就了辉煌,成为一名乡土名师。有领导评价说:“宋孝雁做教师是幸福的,做宋孝雁的学生是幸运的。”  从“专业不对口”到“教学能手”  入职前,他是农业学校的毕业生,他学的是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可没想到,毕业后竟然要他从事学生的
音乐体验式教学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与培养情感为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与情趣。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来看,大多教师只注重歌唱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亲自体验。这样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应该摒弃。为此,教师需要变换教学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发体验兴趣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