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改性茶叶渣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茶叶渣为原料,通过共沉法制备铅离子吸附材料磁性茶叶渣(Magnetic Tea Leaf,MTL),用红外光谱对MTL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考察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为铅离子初始浓度140 μg /mL,初始pH值5.5,吸附时间140 min,吸附反应温度40 ℃,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9.08%,吸附容量为27.67 mg/g。
  关键词:磁性;改性;茶叶渣;铅离子;吸附
  近几十年,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重金属,当其流入江河湖泊,水体会受到污染,还会随食物链富集传递,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若含量过高则会引起铅中毒甚至死亡[1-2]。因此,急需高效快速的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的方法,现如今去除污水中铅离子的传统方法有很多,例如生物材料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活性炭吸附法、膜技术、离子交换法等[3-6]。
  作为饮茶大国,2019年茶叶销量为206万t,预计在2023年时,茶叶销量将超过251万t[7]。茶叶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碳物质,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表面积[8]。还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如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苷类等)、茶皂素、可可碱、维生素、微量元素(钾、钠、镁、钙、铜、锌等)及芳香物质等[9]。茶叶渣作为吸附剂,常用于去除污水中Cr+、As3+、Pb2+、Cd2+、Cu2+、Ni2+、Zn2+、孔雀石绿、亚甲蓝、苯酚等[10-13]。通过改性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甲醛改性[14]、茶叶渣活性炭[15]、氧化剂改性[16]、乙醇[17]、表面活性剂[18]、酸碱改性[19],但对茶叶进行磁性改性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茶叶渣为材料,通过磁性改性,得到磁性改性茶叶渣(MT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铅含量,以铅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为判断指标,研究MTL对污水中的铅离子最佳吸附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本研究所用的绿茶购自青岛崂陈茶有限公司;铅[Pb(Ⅱ)]标准溶液(1 000 ?g/mL),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FeCl3·6H2O、FeSO4·7H2O、氟化銨、氨水、亚铁氰化钾、十二烷基硫代硫酸钠、NaOH溶液、抗坏血酸、氯化钙、盐酸、无水乙醇、冰乙酸、百里酚蓝、二甲酚橙均为分析纯,均购于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
  FTIR920型红外光谱仪: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科晓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124s型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UV1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MTD-204恒温水浴锅:天津欧诺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3 磁性茶叶渣制备方法
  1.3.1 茶叶渣的前处理工艺研究
  以绿茶茶渣为原料,对绿茶进行分拣,在90 ℃的温度下用蒸馏水进行色素消除,70 ℃条件下烘干至恒量,磨粉,过80目筛,并得到了后续实验所需的茶叶渣粉(Tea leaf,TL),置于密封袋中备用。
  1.3.2 磁性粒子的制作
  通过共沉法[20]制备磁性粒子,称取FeCl3·6H2O(10.8 116 g)
  和FeSO4·7H2O(5.5 604 g)溶于200 mL去离子水中,使Fe3+与Fe2+摩尔浓度比为2︰1,超声30 min,功率400 W,两者充分溶解混合。用25%~28%的氨水调节体系pH值为9.7,继续超声1 h,利用强力磁铁进行磁性分离,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在70 ℃下干燥至恒量,粉碎过筛后得到成品磁性粒子,置于密封袋内封口保存。
  1.3.3 磁性粒子与茶叶渣复合成磁性茶叶渣(MTL)
  称取10 g磁性粒子溶于30 mL水中,加入2.22 g十二烷基硫代硫酸钠和1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此混合物置于92 ℃的条件下加热1 h,再用盐酸调节至中性,收集固体,获得磁化剂。称取30 g处理后的茶叶渣粉浸泡在150 mL、0.002 mol/L的氯化钙溶液中活化2 h,加入磁化剂溶于适当量水中60 ℃搅拌,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次冲掉活化剂及剩余的磁化剂,最后将其于70 ℃烘干,得到磁性茶叶渣吸附剂MTL[21]。
  1.4 吸附实验
  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称取0.1 g的MTL加入25 mL已知浓度的铅[Pb(Ⅱ)]标准溶液中,控制初始pH值2.0~6.5,在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20~160 min,温度为20~60 ℃。吸附完成后,立即离心分离,测定铅离子浓度,并计算吸附率(式1)和吸附容量(式2)。制备1 ?g/mL、2 ?g/mL、4 ?g/mL、6 ?g/mL、8 ?g/mL和10 ?g/mL浓度梯度的铅溶液,采用分光光度计于58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以铅离子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y=0.024x+0.004 7,R2=0.999 0。
   (1)
   (2)
  式中,qe为吸附容量,mg/g;V为吸附体积,L;m为吸附剂用量,g;C0为起始浓度和Ce吸附平衡后浓度,mg/L。
  2 结果与分析
  2.1 MTL吸附剂的表征
  TL和MTL的红外光分析图谱如图1、2,TL在3 417 cm-1和1 375 cm-1附近出现明显的吸收峰,主要是茶叶渣中的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收缩振动,1 639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碳氧双键C=O的伸缩振动,1 053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来自碳氧单键(C-O)的伸缩振动。茶叶存在的这些官能团物质主要为茶多酚、茶多糖和茶蛋白等,为吸附铅离子提供了可能[22]。对比TL和MTL的红外光谱图可以发现吸收峰由3 417.6 cm-1   移动至3 435.6 cm-1、1 638.9 cm-1移至1 635.6 cm-1,1 375.7 cm-1
  移动到1 395.4 cm-1,1 053.2 cm-1移至1 058.1 cm-1,主要是因为改性后MTL羟基(-OH)的收缩振动增强,羧酸类和酰胺类化合物中C=O的收缩振动减弱,聚天冬氨酸上C=O络合作用的加强,脂肪醚中的碳氧单键(C-O)的收缩振动加强,在640 cm-1附近增强的吸收峰对应的是Fe-O,这证明了反应产物中铁氧化物的增多。
  2.2 确定最优吸附条件
  对MTL的吸附效果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
  2.2.1 初始浓度对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
  Pd2+溶液的初始浓度与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Pd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从20 ?g/mL增加到120 ?g/mL时,MTL对Pd2+的吸附容量增大,达到了
  23.41 mg/g,初始浓度为120 ?g/mL到160 ?g/mL范围时,MTL的吸附容量基本不变。当Pd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在20~60 ?g/mL内,吸附率变化不大,浓度大于60 ?g/mL时,吸附率开始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当水样铅离子浓度较低时,绝大部分铅离子可以被MTL所吸附,吸附率随之升高,达到91%,但是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升高,吸附达到饱和,吸附率下降。
  2.2.2 吸附时间对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
  吸附时间与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20~120 min内,MTL对铅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20 min之后基本不变。MTL对铅离子的吸附是个比较快速的吸附过程,120 min以后,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变化不大,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是因为吸附位点被占据,达到了饱和。在120 min时MTL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77.33%,吸附容量达到23.20 mg/g。
  2.2.3 吸附温度对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
  吸附温度与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吸附温度在20~40 ℃变化时,MTL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上升。温度的升高,导致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吸附反应更容易发生,同时温度升高也引起了茶叶内部结构产生溶胀效应,从而导致吸附率和吸附容量上升[23],温度超过40 ℃以后,分子热运动过于剧烈,吸附反应反而不容易发生,也可能是温度过高改变了MTL的吸附位点,导致了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下降。在40 ℃时MTL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77.67%,吸附容量达到23.30 mg/g。
  2.2.4 初始pH值影响
  初始pH与MTL吸附率和吸附容量的关系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pH在2.0~3.0时,MTL对铅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基本不变,在pH3.0~5.0,吸附率和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并在pH为5时达到最大。pH值稍高时Pb2+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变化不大。当溶液的pH较低时,高浓度的H+,与铅离子发生竞争吸附,使得MTL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较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溶液中H+浓度逐渐变低,竞争作用减小,同时H+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作用也会减弱,使MTL有更多的吸附位点与铅离子发生吸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上升。
  2.2.5 正交试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MTL对Pd2+吸附性能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L9(34),确定MTL最佳吸附条件,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由极差R值可以看出,影响MTL吸附效果的因素顺序为C>B>D>A,即浓度>温度>时间>pH。得出最佳吸附条件为浓度140 μg/mL、温度40 ℃、时间140 min、酸碱度pH5.5,在最优条件下,MTL吸附容量达到27.67 mg/g。
  3 结论
  研究以茶叶渣为原料,采用磁性改性的方法,得到磁性改性茶叶渣(MT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MTL吸附铅离子的最佳条件为:铅离子初始浓度140 μg/mL,吸附时间140 min,初始pH值5.5,吸附反应温度40 ℃,吸附率为79.08%,吸附容量为27.67 mg/g。
  参考文献
  [1]文永林,刘攀,汤琪.农林废弃物吸附脱除废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35(4):1208-1215.
  [2]姚寶艳,张玉环.环境中铅的污染、毒性与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7(6):215.
  [3]赵扬,汪源浩.化学沉淀-吸附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20,40(1):61-64.
  [4]袁绍军,姜斌.电解法净化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试验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20(1):7-10.
  [5]谢辉玲,叶红齐,曾坚贤.膜分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5):41-43.
  [6]雷兆武,孙颖.离子交换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0):82-84.
  [7]邹溪.茶叶行业及茶叶行业质量现状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9):49-50.
  [8]李志威.茶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0(6):219-220.
  [9]廖婵娟,曹雅琴,赵健全,等.茶叶渣再利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6,45(11):2144-2148.
  [10]万顺利,徐圣友,张庆瑞,等.废弃茶叶渣净化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3,39(8):8-9.
  [11]马宏飞,刘荣强,李薇,等.茶叶渣对孔雀石绿吸附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5,44(6):1090-1094.   [12]UDDIN M,ISLAM MA, MAHMUD S, et al.Adsorptiv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by tea wast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4(1):53-60.
  [13]GOKCE Y,AKTAS Z.Nitric acid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from waste tea and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phenol[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3(313):352-359.
  [14]赵秀琴,向乾坤.甲醛改性茶叶渣对废水中铬的吸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72-374.
  [15]RAJAPAKSHA A.U,VITHANAGE M,ZHANG M,et al.Pyrolysis condition affected sulfamethazine sorption by tea waste biochar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66):303-308.
  [16]万顺利,马钊钊,薛瑶,等.氧化锰改性的茶叶渣吸附水体中Pb(Ⅱ)[J].环境化学,2014,33(12):2198-2205.
  [17]宋娟娟.废弃茶叶渣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48-49.
  [18]MOHAMMAD FD,HOSSEIN A,MOHAMAD E,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dsorptive behavior of Congo red in cationic surfactant-modified tea waste[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5(95):226-236.
  [19]AZADEH EP,ELHAM S,MOSLEM B,et al.Alkali treated Foumanat tea waste a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form 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J].Water Resources and Industry,2014(6):64-80.
  [20]GURUNG M,ADHIKARI B.B,Alam S,et al.Adsorptive removal of Cs (I)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polyphenols enriched biomass-based adsorbent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3,231(9):113-120.
  [21]陳义伦,姚巧云,刘鲁强.改性磁性荔枝皮对水及果汁中砷的吸附效果及动力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267-272.
  [22]ZHU F,MA SY, LIU T,et al.Green synthesis of nano zero-valent iron/Cu by green tea to remove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groundwate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4):184-190.
  [23]FAN SS,WANG Y,LI Y,et al.Facile synthesis of tea waste/Fe3O4 nanoparticle composite for hexavalent chromium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J].RSC Advances,2017,7(13):7576-7590.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910859004)。
  作者简介:陈金融(1998—),男,河南信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通信作者:李书启(1985—),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改性材料。E-mail:526824874@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2019年底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抽系统”)在各机构正式使用,目前食品安全抽样工作受到各级监管部门的重视,抽检是检测前的一道重要环节,影响后续的检测和政府监管判罚,是行政执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抽取样品的代表性、抽样程序的规范性、抽样方法的科学性都决定着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正性。本文对运用国抽系统在食品抽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摘 要: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既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又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注重问题源头管控,提高食品安全性与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基于此条件下,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及制度,通过实际应用,确保食品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品检测;质量管理;现状;展望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均发生显著
摘 要:机器人大厨与人类大厨制备的菜肴味道的微小差异可被伏安型电子舌区分,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舌的灵敏度,本研究致力于制备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的新型伏安型味觉传感器,并进行不同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可以区分不同浓度的单一溶液,并可区分由标准菜肴制备的混合溶液中的不同味道。表面修饰后的味觉传感器的灵敏度相对于未加修饰的味觉传感器的灵敏度有显著提升,能够识别和分辨味道的差异。  关键词:味觉传感
摘 要:本文从内容、各项指标、要求等方面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19—2018进行探讨,并比较了新旧两版,指出了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关键词:食醋;标准;比对  食品加工的色香味俱全离不开调味料,食醋作為佐餐和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1],不仅深受许多人的喜好,还具有广泛的作用。2018年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
摘 要:本文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几种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多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食品行业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方法选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培养法;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弧菌[1],常在河口、海底沉积物等海洋环境中,以及鱼贝类等海
摘 要:目的:基于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苹果、杏复合饮料工艺配方,并对复合饮料稳定剂进行选择。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结合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苹果、杏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结果:复合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苹果汁与杏汁配比为4∶3,白砂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12%。稳定剂最佳选择为:0.15%的CMC-Na。在此配方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为8.76,离心沉淀率为0.55%,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及苹果、杏的
摘 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3-羟丙基去甲基他达拉非)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流动相A为磷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60∶20∶20),流动相B为磷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8∶46∶46),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结果:3-羟丙基去甲基他达拉非浓度在11.
摘 要:为了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黑皮鸡枞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黑皮鸡枞菌为研究对象,对水溶性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方式干燥的黑皮鸡枞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干燥后的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共18种;游离氨基酸中天冬氨酸、精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在两种干燥条件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表明干燥方式对游离氨基酸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摘 要:本文以食用油作为基质,采用极性溶剂乙腈提取,非极性溶剂正己烷萃取,得到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内标的回收率,确定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提取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在极性溶剂中,对于低lg Kow(lg Kow5)的PAEs(BMPP、DPP、DHXP、DCHP、DEHP、DNOP、DNP及其内标)由于其脂溶性较大,更易被非极性溶剂萃取。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极性;
摘 要:现行农业部1063号公告-6—2008,农业部1629号公告-1—2011,NY/T 3145—2017等检测标准都是使用外标法对饲料中的β-受体激动剂进行检测,而外标法在检测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时所测数值有一定的误差。基于此,课题组应用内标法对β-受体激动剂进行测试。内标法的优点是结果更准确,可以消除操作条件等变化引起的误差。对饲料中的β-受体激动剂提取液进行优化,克服了原提取液中盐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