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并使学生从自己的已知出发,不断探索未知。恰当的教学情境正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情境就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数学教学情境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较强的外部影响。有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就经常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收获颇丰。笔者认为,数学中的情境教学,要十分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且,数学中的问题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恰当的问题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情境。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表现为不断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是思维活动的中心,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数学思维,提高思维效益的关键,而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优化问题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就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的问题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识。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学习。问题过易则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已知进行简单的思考,从而推理出问题的答案,得到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用旧知识发展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二、问题情境应尽量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应尽量反映社会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应符合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件、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把文化科技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三、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出特有的数学价值
  我们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注重生活化,同时还要突出问题中的数学价值。如果没有数学价值,那么我们提出的问题就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听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时,我们还要注重突出问题的数学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负数时,许多教师选用天气预报来让学生认识负数。我认为,如果选用天气预报的话,一定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解说员,在解说时总是说:“××城市零下××度到××度。”如果仅仅听解说员解说建立问题的话,学生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负数的概念。但如果仅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又会对负数缺乏在实际问题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负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要体现出负数的数学意义。生活化和数学化缺一不可,两者都应注重。
  四、问题情境应多元化
  创设问题情境的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常开展数学学习。但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运用都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问题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我们要尽量选用多元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应用到教学内容。另外,多设置些问题也可以与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五、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技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枯燥地提出几个问题,要有技巧,要适时宜地提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创设问题时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急切需要得到答案的愿望。富有悬念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解出答案后得到强烈的精神满足,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问题的提出可以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都有好玩的天性,如果问题具有趣味性,那么他们肯定乐于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用具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物品,从教学内容出发,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
  3.可以利用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矛盾也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意识的方法。提出的问题可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并在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万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2]栾庆芳,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3).
  [3]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AIM To establish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ulcerative diseases, especially Crohn’s disease(CD), primary intestinal lymph
期刊
一辆三菱帕杰罗V73越野车,搭载6G72型发动机,用户反映该车近来出现怠速“游车”、开空调无提速及加速无力的症状。
2011年1月3日,重庆卫视放出重磅消息:晚间将不再播放以往市民熟悉的电视节目,改为播放重庆卫视自办的红色节目,且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3月1日,重庆卫视再次宣布停播所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国际化接轨,外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获取英语知识的只要来源就是英语教学的课堂。但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呢?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课堂充满兴趣,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英语 趣味教学 课堂效率 兴趣 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国际化接轨,外语
2013年8月30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大特急文件,分别为《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
分析了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为开发河北省体育旅游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记者提问:"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这是我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
故障现象:空调不凉。检查分析:检查发现空调开启后出风口吹出的是自然风,压缩机电磁离合器不工作,看来应对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相关电路进行重点检查。
汽车空调系统在炎热天气会进入故障高发期,在空调系统形色色的故障中,制冷剂缓慢泄漏是最让维修人员感到棘手的故障之一,因为它症状不明显、涉及范围大、检修时间长并且拆检部件
摘要:英语是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下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  英语是当今社会的一门重要语言,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英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