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摄血法对阴虚漏证止血疗效的探讨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2-02
  【关键词】 养阴摄血法 阴虚漏证
  本课题根据《内经》提出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融“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于其中,对于崩漏的治疗,以止血、澄源为要。 傅青主指出:“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而虚火不用补阴之药,则易于冲出,恐随止而随发,以致终年累月不能痊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而行其止崩之法。”此法乃滋阴以抑阳,阴盛则火降,而血海宁,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妄行之血归于脉中,气血和调等理论,提出“养阴摄血法”为阴虚漏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育阴安血汤治疗阴虚漏证前后症候疗效及症状积分,进一步探索养阴摄血法对阴虚漏证止血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人来源
  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省太和中医院,所有受试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选择60例患者。
  1.1.2 诊断标准
  1.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妇产科学》(第七版)[2]的有关标准,拟诊断标准为:
  (1)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或多或少,甚至大量出血。
  (2)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增厚。
  (3)BBT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4)内分泌测定血清FSH、LH、确定为无排卵。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诊断标准及“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3]
  主要症状:阴道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稍稠。
  伴隨症状:1)腰膝酸软
  2)五心烦热
  3)失眠盗汗
  4)耳鸣心悸
  5)舌质红,或偏红,苔薄,
  6)脉细数.
  其中主要症状必备,伴随症状具备2项.
  1.1.3 纳入病例标准:
  (1)年龄15-55岁之间[1]
  (2)符合上述西医病名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者;
  1.1.4 排除病例标准:
  (1)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急性大出血者;
  (2) 萎缩型子宫内膜者;
  (3)经检查证实由异位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宫内节育器(IUD)、外伤、生殖道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引起者;
  (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观察前3个月使用过女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者;
  (6) 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选择合格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分布、病程比较、就诊时阴道流血天数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出血期间取育阴安血汤(人参20g、麦冬15g、五味子20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益母草30g、茜草10g等),水煎内服150ml/次,3次/日,7天为一个疗程。若一个疗程后仍未止血,继续服用一个疗程。
  2.2.2 对照组:在出血期间服用宫血宁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7日为一个疗程,若一个疗程后仍未止血,继续服用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后7天后复诊)。
  3.观测指标:
  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症状: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稍稠。伴随症状: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耳鸣心悸、舌质红,或偏红,苔薄,脉细数。采用半定量积分法,主症:无为0分,为有1分、轻2分、中4分、重6分;次症:无为0分,有为1分,轻1分、中2分、重3分。16分以上为重度,11—15分为中度,6—10分轻度。(见表4)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疗前积分ⅹ 100%
  ①痊愈:n≥90%
  ②显效:66.7%≤n<90%
  ③有效: 33.3%≤n<66.7%
  ④无效:n<33.3%
  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6.研究结果
  6.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见表1
  6.2 育阴安血汤改善症候疗效评价
  通过临床研究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患者症状具有改善作用且优于对照组。从单项症状改善情况来看,对淋漓不尽、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色淡白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明该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1~243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0~331
  [3] 张玉真主编.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第一版:106—107
  [4] 孙立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情报资料,1998;(2):7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1-01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便秘 中风  便秘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少,硬或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等。有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65%的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1].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患者用力排便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再次出血加重患者脑部损伤,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1-02  【摘要】目的 对自拟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急性胆囊炎病例90例,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只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自拟清热利胆方治疗。结果 较之于A组,B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康复时间、用药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0-0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6-01  【关键词】清热解毒法;强直性脊柱炎;张鸣鹤名医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最早期的表现为晨僵、腰骶不适,臀部、腹股沟酸痛不适,症状在休息和静止时加重,活动后反而缓解。晚期出现脊柱韧带的钙化,活动受限,造成病人脊柱强直,骨质疏松,骨折等。  1、病因病机  张师认为该病乃是本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7-01  【摘要】目的:讨论并且分析应用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68例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进行治疗或者给予胰岛素、维生素B1、谷维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表现分为双则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6-01  【摘要】目的 归纳中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用药规律及实验研究概况。方法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0年至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药以益气补血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补阳药为主,共占全部用药类型的74.1%;中药治疗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 .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4-01  肾功能异常在临床上常见,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的肾康汤治疗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肌酐高于正常指标)43例,疗效满意,并与用常规西医疗法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参于临床观察的患者来自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治疗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7-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5-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耳三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耳三针针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8-01  【摘要】 从经典的“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的古方“四物汤”,到历代直至现代沿用四物汤加减演变的“调经汤”,无不是以调理气血为主,或以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或以滋阴补阳活血通经,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良方层出不穷,收效颇多,但随社会的发展,人为所造成的经血亏虚、如多次人工或者药物流产,清宫创伤、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