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治及预防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0-0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并探讨预防治疗措施。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進行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能够显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热程度,有效缓解患儿各种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辩证施治
  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1,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类型,总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并探讨预防治疗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3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65例,肺炎患者59例,肺肿瘤患者2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8例。
  1.2 方法:对我院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 [3]。根据患儿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预防措施。
  预防方法:热天可以采用佩兰10g,藿香10g水煎服预防,其他季节可以采用板蓝根10g,大青叶10g,贯众10g水煎服进行预防,上述药物均每天服用一次。另外要注意非药物进行预防,如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注意气候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2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对患者的痰液标本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表明,200患者中有53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被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6.5%。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对患者的痰液标本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表明,200患者中有53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被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6.5%。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真菌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真菌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真菌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真菌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上述结果表明,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能够显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热程度,有效缓解患儿各种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梦丽, 陈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治及预防[J]. 河南中医, 2012, 32(004): 442-444.
  [2] 侯安存, 刘晓红. 儿童呼吸道感染风寒与风热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诊断及治疗[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9): 723-724.
  [3] 陈宣名, 汪受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 2(2): 160-162.
  [4] 徐雯洁I, 刘卫红, 张轶勋, 等. 北京市朝阳区 3~ 6 岁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木[J]. 2011.
  [5] 黄新尧. 捏脊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2-01  作为妇科类的慢性盆腔炎是现在妇科比较常见而又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增多的趋势。常见的慢性盆腔炎有盆腔积液、包块等几种表现形式,这种病相对比较“顽固”,经常反复发作,比较难治。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结合我在临床参考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地医院妇科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25-0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对损伤血瘀证早期IL6的影响,了解IL6动态变化规律及黄芪对其干预的作用。方法:将家兔分为21个组别,每组8只,分别观察大腿内侧定量砸伤后1H、8H、24H、48H、72H、120H、168H空白组、损伤组、损伤灌药组IL6的变化情况。结果:黄芪可以有效控制损伤早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2 .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1-0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脾胃病证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72例脾胃病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72例患者经过对症诊断及对症中药组分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病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17-01  【摘要】闭经是妇科临床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整体机能失调在妇科的反映,其病因复杂,证型繁多,虚实夹杂,又属难治之症。一般以经停三月以上谓之闭经,原因复杂,较为难治。现代医学认为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各个环节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闭经,不下三十余种。中医对闭经的辨证,总的来说,不外虚实两大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2-02  【摘要】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 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ST-T持续时间改变,同时测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3-01  【关键词】脾;眩晕  从脾这个角度,分析中医脑病科常见疾病——眩晕,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理解,助于临床的辨证分析与治疗。  1、古代关于眩晕病名的更迭  眩晕在中医脑病科是常见病证,《内经》中就包含 “目眩以转”、 “眩冒”、“眩”等多种称谓,唐代名医孙思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21-01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及中医护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及中医护理,连续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连续8周护理干预后,治疗组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0-02  【摘要】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缩短病员的住院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1-01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便秘 中风  便秘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少,硬或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等。有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65%的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1].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患者用力排便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再次出血加重患者脑部损伤,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1-02  【摘要】目的 对自拟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急性胆囊炎病例90例,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只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自拟清热利胆方治疗。结果 较之于A组,B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康复时间、用药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