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个“生长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基于以上要求,信息教师要实现“有效性”这个目标,就要在课堂的组织上关注“三个生长点”,即兴趣培养、实践操作、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三方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生长点 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动作状态良好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程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探究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和悬念,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都有新发现、新收获,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求知欲、探究欲。例如,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因此笔者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巧妙地引入了“七巧板”这一教学内容,将单击、右击、拖动融入其中,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分析,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从而巩固了鼠标的五种操作。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了鼠标操作。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运用游戏激发兴趣,如利用所学的上网技能到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搬运工”练习上下键的移动,“打地鼠”进行指法练习等,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3.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客观、科学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满怀信心、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由此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
  二、重视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实践操作来实现;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发现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将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内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要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避免上机课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有效。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问题的设置,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他们的“协助者”。
  三、重视信息素养提升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1.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许多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当教师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计算机解决,无形之中告诉学生什么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甚至更明确地显示可以用什么应用软件解决。当学生自己遇到类似和问题时也能快速地意识到用计算机解决,从而培养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教师有意识地采用基于信息的问题教学法,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自主学习,又和别的同学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体味到使用信息技术的快乐。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作品,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其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不断增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网上递交作业,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也渗透了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积极态度的培养。
  2.加强学科课程整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单靠信息技术课程是无法完成的。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出发点在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一、背景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展示课给音乐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了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已经确立。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现
摘 要: 马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的著名女作家。正如她其他的成熟作品一样,《黄金国度》也重复了“回家”这一主题。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通过返回过去寻求力量从而战胜中年身份危机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小说,力图阐明在现代社会倍感压抑的女性只有返回过去、返回历史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光明的道路,在分析主人公从过去寻求未来的过程中探讨亲属、根基、孤独、死亡与生存等一系列现代社会使人倍感迷惘的话题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契机和源泉。常言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叶勃发而见春,一叶飘落而知秋。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中隐含的道理,领悟自然景物中蕴涵的哲理,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就可以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一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
摘 要: 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引导不走形式主义,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道而弗牵中相机点拨;2.在强而弗抑中开启智慧;3.在开而弗达中激发创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引导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在开放的课堂中,我们常见到教学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交流时见学生有困难又把自己的思想直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注重语文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
摘 要: 根据《物理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有效”课堂含义与特点出发,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新型课堂 物理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以崭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人们勾勒出一幅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然而,新课程并不在于课堂形式的更多变化,而在于学生科学、全面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既想提高质量,又要贯穿新课程,就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降低学生探究的
摘 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数学教学,从情境的来源和情境的表现形式两方面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课堂的引入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数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示数
摘 要: “轻负担,高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如何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作者从六个方面剖析了一些走极端的、不恰当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从五个方面就建立崭新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轻负担,高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反思    前段时间我市教研室在枫桥镇中召开了“轻负担,高质量”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讨会,全市共有100多位教学骨干参与研讨,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学案以其前瞻性、大容量,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宠儿。然而调研发现,中学历史对学案的运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使得学案要么成为各类答案集散地,要么成为外表华丽的演示场,违背将学案引入课堂的初衷。  关键词: 学案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 新课改    一、学案概念的界定  学案,相应的英语词汇是lesson plan,在英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授课计划”,是指教师依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