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结合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问题所在,我们找了一台没有故障的变速器总成进行替换试验,结果实验了几天,怎么试车均没有问题。看来故障还在变速器本身上,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现在可以证明液力变矩器本身、液压控制阀体(含电磁阀)等部件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应该出在自动变速器内部。  既然问题出在自动变速器内部,而液力变矩器本身又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应该出在液力变矩器的油路上。为此,将变速器彻底解体后,顺着液力变矩器的供油油路及
我校是由4所普通乡镇中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制新学校,现在已有4年历史。合并前,学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也很少进新教师。近两三年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先后引进了三十多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担任中小学教学工作,其中大多数还是全国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学校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而且对原有在职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还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师资素质和师资结构。然而,这些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新
衡岳峨峨,湘流浩浩,神秀启文明。濂溪通书,船山思问,湘学夙扬名。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平。沦灵明兮兴教化,崇令德兮蜚英声。继自今腾实恢宏,振绪滋荣!  ——明德中学校歌    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推开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眼前浮现的是历史的硝烟,脑海中掠过的是红色的记忆,耳边响起的是“磨血育人”的呼喊。这,就是历经百年沧桑、被誉为“辛亥革命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中央教科所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近5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英国《道德教育》杂志等八家教育类杂志社以及来自中学的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主要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德育研究、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岁月匆匆流逝,昨日尚嬉笑顽皮的我们,如今却已即将为人父母。而那些轻狂与张扬的性情似乎正在渐渐淡出生活的轨迹。一辆英俊、“爽朗”的蓝色机器却适时勾起了我的欲望。它的出现,刹那间激起我心中的涟漪,正所谓英雄出自年少,别克的新一代“年轻才俊”仅仅通过外表就已让人心醉。    事实上,渴望运动与激情的“80后”正是别克英朗的主要受众人群。这一代人年轻而富有朝气,事业蒸蒸日上而渴望与众不同。作为取代凯越HR
说起辽宁铁岭,很多人一下子会想到赵本山。这位铁岭长大的艺术家,用他独特而又高超的逗乐技艺,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铁岭这座城市。实际上,让铁岭声名远扬的不仅有赵本山的小品,还有它的创新教育。在2009年12月20日举行的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上,铁岭市人民政府以“教育年活动”一举摘得“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这在全国市政府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铁岭教育创新的大花园中,铁岭德育静悄悄地开放,吐
我是一个在北京长大的“80后”,几年前来美国留学。在这里,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经历了林林总总的事儿。我发现,同样一件事儿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往往大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曾很困惑,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是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不是吗?让事实来说话吧。    一个单身妈妈的精彩生活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一个单身妈妈的生活总是凄惨的,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同情的对象。然而,我遇到的这个单身妈妈截然不
王威:我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思政课已经从我的脑海里淡去了。近来无意间翻开角落里的教材,不禁想起了期末考试前背书的情景。作为一名在校博士生,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好思政课对我们人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也许在一些同学看来,学习思政课既不能帮助他们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不能帮助他们出国和就业,因此,他们觉得这几门课对人生毫无益处。实际上,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理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着眼,加强校内外的合作与整合,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发挥三个系统内部育人合力、调动各自力量的基础上,要扣准结合点,力求发挥育人合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的整体性与协作性,推进整体育德,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作者简介] 代玉启,北
编者按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成为现代新型公民,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社会文化育人机制。在实践中探索这“两个结合”的有效途径并建立长效机制,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为推进这“两个结合”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整合利用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