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的缺失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89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企业动力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失的原因,并从强化企业责任、加大激励力度、树立高职专业品牌、提高服务企业能力、降低毕业生顶岗实习待遇诉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经贸类专业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易兰华(1969- ),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高职教育;林国安(1963-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湖南长沙410205)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与方法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8QZC004;主持人:易兰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5-0109-02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后,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一种“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其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不高,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在高职经贸类专业显得尤为严重,一直是困扰各相关高职院校和经贸类各专业教师的重大难题。本文拟就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失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为这一难题的破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失的原因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之上的经济价值观。因此,从根本上说,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失的原因在于企业难以甚至不能从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中获取足够的回报。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难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首先,高职经贸类专业所能为企业提供的智力支撑作用极其有限。一方面,现有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升格前的中专学校和升格后所招聘的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不仅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不高,且绝大多数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更没有企业管理咨詢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由于高职经贸类专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专任教师数量严重缺乏,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积累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知识与经验。这使得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并不强,企业很难指望合作院校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师能为其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题。其次,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不能减少企业用人成本。一方面,与酒店、旅游等专业不同,企业对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基本没有淡旺季之分,不存在于经营旺季接收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以减少用人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职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班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还不是很强,不具备“零距离”上岗能力,很难直接胜任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岗位,这使得企业不太可能通过接收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来减少正式员工数量从而节省用人成本。最后,毕业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难以弥补企业直接支出。企业接收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不仅要指派大量的一线员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较大冲击,从而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而且从现有情况看来,企业还得按正式员工薪酬的80%左右的标准支付每位实习生工资。而与工科等类专业不同,高职经贸类大多数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其工作成果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这使得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经贸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所能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为有限,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难以弥补企业的直接支出。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2009年,我院选拔了20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赴湘贵酒业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从事苹果醋的销售工作,实习生月工资为1200元左右,而整个实习期间,实习生人均月销售额只有3000元左右(产品毛利润约为30%),其毛利润远低于工资,更不用说弥补相关管理费用的增加了。
  2.学生就业的流动性为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人才支撑带来较大风险。企业能否于学生毕业时优先录用“订单班”学生或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关系到企业能否充分享受自己投资参与校企合作的收益。如果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不能和“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或参与顶岗实习的毕业班学生确立稳定的雇佣关系,培养出的人才没有进入原先预定的岗位,或者被同行轻易地“挖墙脚”,企业自身就会遭到严重的损失。而当前,部分高职毕业生心理特征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缺乏理性的思考,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估量,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岗位、积累经验,以寻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因参加“订单班”或顶岗实习而让他们为一个企业终身效劳,从他们本身来说是比较难以做到的,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学生的自由流动也是较为容易的。特别是经贸类专业人才与工科、农科等类专业人才相比,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各行业间的通用性较大,就业的流动性更强,这使得在一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毕业后极其容易转向其他企业,从而使出于人才需要而与高职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更难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经贸类专业先后组织六十余人与三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与顶岗实习,这些学生毕业后竟仅有一人留在原企业,这为这一风险做了很好的注脚。
  3.政府政策激励乏力,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难以获得足够补偿。虽然国家在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明确规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进一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报酬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享受的优惠政策作了详细说明。但是,实践表明,这项优惠政策对企业与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激励作用很小,主要是因为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相较其接收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所增加的直接或间接的费用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4.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现状,有利于企业转嫁参与人才培养的成本和风险。专业人才供需状况是构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环境。假使某一企业易于从“外部劳动力市场”获得岗位所需的高职毕业生,它便不必参与职业教育。就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及相应的劳动力需求层次正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北老工业基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从依靠简单重复和廉价劳动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特别是作为吸纳广大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主要遵循“规模生产战略”,对基层技术工人、职员或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不高,从而使得我国企业整体对高职毕业生需求的内驱力不足;另一方面,据教育部统计,普通专科毕业生数量2006、2007、2008年分别为204万、248万、286万,几乎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而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这三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维持在70%左右,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状态。由于在高职毕业生人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后备军,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选择余地较大,很多企业都认为没有必要投资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自己培养人才,从而将人才培养的成本完全转嫁给高职院校及社会。这一问题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而在经贸类大多数专业显得更加突出:一是由于培养的相对低成本而导致的经贸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二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环境不规范所导致的企业对经贸类大多数专业所对应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学历要求不高。
  二、激发和增强企业校企合作动力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参与责任,提高企业参与意识。首先,要通过向社会各界宣传校企合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激起企业社会责任感。让企业意识到,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仅看重眼前利益,更应该看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带来的无形利益,增加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配套法规与政策,依法加大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监督力度。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市场、舆论等调控手段,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企业施加驱动力,保证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对没有履行职责和义务的企业,应该责令其改正。也可以通过征税收取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分摊成本,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
  2.加大激励力度,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高职教育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事务,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社区学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行为都是在政府的积极推进与大力扶持中逐渐成熟。对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薄弱,而发展更活跃的我国高职教育,要调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更离不开政府在财政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基于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政府应在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除了现行的减税优惠措施之外,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财政资助、精神奖励、社会宣传等,以激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专业品牌,提升企业认可水平。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招生录取制度所造成的“差学生读高职”以及长期形成的劳动价值观念、行业收入差异、社会福利保障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一直不高,这是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高职经贸类专业不能打响质量品牌,不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声誉的持续提升,要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社会声誉不仅是高职经贸类专业自身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经贸类专业应通过推动品牌专业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赢得企业信赖,改变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态度。
  4.加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关键,是任何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高职经贸类专业要想赢得企业的尊重和支持,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以提高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的能力。服务企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一批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且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所以,高职院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当前师资紧张的局面,为经贸类专业教师学习和研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以提升理论水平,通过兼职与挂职锻炼等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以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提供时间保证和物质激励。同时,高职院校应采取激励措施积极引导经贸类专业教师将科研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企业提供直接服务上来,一方面,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充分关注企业员工的再教育需求,主动与企业联系,结合各企业现有实际情况,开发员工培训项目,提供员工培训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也可以借此吸引更多企业主动寻求与经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
  5.降低毕业生顶岗实习待遇诉求。由于前述经贸类岗位的就业特点,企业接收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不但不能减少原有的正式员工的数量来减少用工成本,反而需要派出大量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使企业的协调和管理成本增加。而对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应是其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不应考虑取得与从事同等岗位工作人员的同等报酬,而且还应当为完成学业支付一定的成本(即學费)。因此,降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是非常合理的,高职院校所应做的是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考核,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以协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则积极与企业沟通,落实实习岗位和指导老师,并对企业行为加以监督,以防止企业将顶岗实习学生安排到非专业对口岗位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2]刘春生,张宇,柴彦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激励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10日消息,为做好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
自支撑氮化硅膜结构一般是基于微纳加工技术来制备的。为了提高膜结构的品质,本文分别对自支撑氮化硅膜结构制备中的干法刻蚀参数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其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黄岩区乡镇工业发展较快,2000年工业产值221.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3%,2001年突破250亿元,比重跃至95%。但东强西弱,发展极不平衡。西部乡镇地域占全区2/3以上,
新媒体时代,网络治理中普遍存在着囚徒困境与博弈现象:即在互联网内部管理、互联网价值管理中存在囚徒困境;在互联网管理部门、互联网产业管理、互联网业务管理中存在博弈行
近年来,金山区枫泾镇把社区治理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起来,探索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继“三访四步”服务群众工作法后创新实施“四治五建”社区治理工作法。以维护社会稳定
近日,黄湾镇(尖山新区)的翁高线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改造后南面路面整体宽度7米,同时公路由混凝土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翁高线东起钱江村,途经黄湾村,西至尖山村,连接省道08线.
[摘要]工科类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核心力量。能否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与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紧密相关。文章从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入手,对其内涵及成长阶段予以分析,阐释了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段特点,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科类大学教师教师专业化   [作者简介]鲁烨(1983-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理工程师、助
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比以往有了很大地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多年来,教师和家长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体验,造成学生写作文时束手无策
2004年自交通部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以及2014年实施公路生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认真贯彻“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
在20世纪最后的一年里,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所见所闻,受益颇丰.而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虚拟企业的经营模式已成为西方企业界最具潮流的新思维,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