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目标设计是以获得优秀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与设置对于有效地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目标 浅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并且用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编制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阐明教学目标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普遍要求,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核心的环节。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科学设计目标本身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层次,是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图1)。
图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方法等)。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
依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学校体育目标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和有关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制定了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材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它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指令性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确立应突出其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同时,也应全面考虑在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规定与影响下,体育教学目标所反映的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的可能性依据。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由于这种阶段性和个体差异,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因此,应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不同需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提出相应的目标。这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性依据。
教学环境,也有人把它包括在教学手段之中,这里指的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如物质条件(优良的环境、图书设备、场地、器材、教具等)、社会条件(学校的管理水平、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和心理条件(指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这里讲的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教师和学生及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或自己开发的器材资源的具体情况,才能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系统,不论制定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还是小目标,都应从整体出发,注意目标系统纵向与横向的有机联系,特别要研究各层次目标的纵向衔接。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规定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必须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化的量化指标加以描述。这样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为体育教学实施,特别是检查与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体育教学目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保持体育教学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5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指教学目标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体系有五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其次,要全面,即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诸多领域的目标;第三,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要具体、可操作;第五,难度适中,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2)灵活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尽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但由于不同学生体育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目标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按难度设立不同等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
(3)整体性原则。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指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编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从整体出发,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并注意处理好一般和具体的关系。
(4)可测评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用比较科学、准确的逻辑语言来描述的,这种描述一般比较抽象,比较难确定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用笼统、模糊的语言来描述,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检测。
(5)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长期目标应同短期目标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不应该直接指向终极目标,相反,长期目标应该分解成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实现后,就自然加大了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研究的成果表明,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具有其合理性,因为短期目标能够给学生以期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期目标给学生以遥远感,长期使用长期目标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体育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要求、原则,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方向性指导,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9.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9.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目标 浅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并且用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编制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阐明教学目标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普遍要求,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核心的环节。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科学设计目标本身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层次,是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图1)。
图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方法等)。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
依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学校体育目标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和有关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制定了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材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它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指令性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确立应突出其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同时,也应全面考虑在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规定与影响下,体育教学目标所反映的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的可能性依据。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由于这种阶段性和个体差异,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因此,应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不同需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提出相应的目标。这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性依据。
教学环境,也有人把它包括在教学手段之中,这里指的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如物质条件(优良的环境、图书设备、场地、器材、教具等)、社会条件(学校的管理水平、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和心理条件(指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这里讲的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教师和学生及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或自己开发的器材资源的具体情况,才能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系统,不论制定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还是小目标,都应从整体出发,注意目标系统纵向与横向的有机联系,特别要研究各层次目标的纵向衔接。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规定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必须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化的量化指标加以描述。这样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为体育教学实施,特别是检查与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体育教学目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保持体育教学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5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指教学目标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体系有五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其次,要全面,即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诸多领域的目标;第三,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要具体、可操作;第五,难度适中,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2)灵活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尽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但由于不同学生体育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目标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按难度设立不同等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
(3)整体性原则。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指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编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从整体出发,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并注意处理好一般和具体的关系。
(4)可测评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用比较科学、准确的逻辑语言来描述的,这种描述一般比较抽象,比较难确定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用笼统、模糊的语言来描述,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检测。
(5)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长期目标应同短期目标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不应该直接指向终极目标,相反,长期目标应该分解成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实现后,就自然加大了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研究的成果表明,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具有其合理性,因为短期目标能够给学生以期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期目标给学生以遥远感,长期使用长期目标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体育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要求、原则,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方向性指导,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9.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