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伴农村孩子快乐成长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宫中心小学是一所由六校合并的农村小学,60%的学生来自于附近村落,其他学生均为外地务工子女。2005年初,所做的“学生阅读”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除所学教材外,没有一本课外书;80%的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每天自主阅读的时间为零;86%的家长为初中或以下学历;95%的家长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平常根本不读书。这样的阅读现状,与《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相差甚远。
  2005年3月,为了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我校以“亲近经典诗文,享受快乐诵读”为突破口,以“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传承优秀文化”为目标,精心培育“喜欢诵读、底蕴丰厚、情操高尚”的新时代的农村小学生。
  
  构建班级诵读环境,激发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产生诵读兴趣,学校积极落实“五个一”,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诵读环境,形成“人人读经典,班班飘书香”的局面。
  赠送一册经典读本。我们创编了一套“内容全面,方便自学:单元组成,主题鲜明;语言引导,重在激励:精选名著,拓宽视野”的经典读本,学期初赠送给学生,人手册,使学生有书可读。
  设立一个快乐书架。教师将学校图书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下放到各班,这样每个班就有近百本图书。学期中,再将图书流动、交换,实现资源共享,使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书籍。
  
  开辟一个诵读专栏。在教室的壁报上开辟诵读专栏,师生共创主题、共同设计,以体现出不同的班级特色。有的班以“诗苑奇葩”为主题,下设“诗词赏析”、“电脑诗配画”、“诗配文”,有的班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主题,下设“我与书的故事”、“经典诵读手抄报”、“名言警句欣赏”。
  召开次诵读交流。每学期召开次经典诵读交流会,畅谈诵读之感受,再次品味经典之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诗词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构建校级诵读环境,延续诵读热情
  
  为了使学生的诵读兴趣持久,我们利用“三个渠道”,创设浓厚的学校诵读氛围。
  发放倡议书,邀请学生参与。学期初,每位学生会收到一份倡议书,学校会用诗一般的语言真诚地邀请他们踏上经典诵读的旅程。
  快乐午读30分钟。每天中午12:30,广播中就会号召学生拿出自己最喜欢看的课外书,静静地专心诵读。
  搭建平台,展示成果。每学年开展次全校性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生用歌舞、吟诵、表演、赛诗等不同形式演绎经典,使同学们再次品味一首首经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构建家庭诵读环境,培养诵读习惯
  
  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鼓励家长和孩子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通过“优秀诵读家庭”的评选来展示成果,以真正实现家校和谐的诵读环境。
  四年的经典诵读之旅,不仅使孩子们熟练诵读150余首经典诗词、五本经典名著,更使孩子们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品悟着亲子诵读的幸福。
其他文献
远离城市的喧嚣,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北京市商业学校(以下简称“商校”)就坐落在昌平区温榆河畔这片怡人的水光山色之中。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遵循这一办学理念,商校以创新、拼搏精神克服了职业教育转入低谷的种种困难,探索出了一套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得以快速扩展,今天的商校,面貌已焕然一新:一座座造型大方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
【摘要】将吟诵教学模式用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吟诵教学是一把让我国经典诗词文赋走入初中生内心的钥匙。在教师的引领下,大量吟诵经典诗词文赋,走进一个个传统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生命追求。  【关键词】吟诵教学;初中语文;经典诗文;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要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们谈起园长冯惠燕,总是提到她的笑。在老师们的记忆里,冯园长总是笑呵呵的,再大的问题到她那儿,都能被她春风般的微笑化解掉;而在小朋友们眼中,冯园长总是那么美丽可亲,是她们最爱的“冯妈妈”。  30年前,冯惠燕成为一幼的教师,她把这份温暖和爱给了孩子;15年前,冯惠燕成为一幼的园长,她把这份温暖和爱给了园中的每一份子。人们总是看到笑着的她,但是岁月见证了她笑容背后的探索之艰、奋斗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名师们早已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极富启发意义的范例。他们或精心取舍,或巧妙拓展,或大胆改动,或多方整合,或沟通读写,或接轨生活,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赋予了教材蓬勃的活力,带给了语文教学无穷的魅力。      一、精心取舍      许多课文内容学生自己完全能够读懂,名师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
我校语文学科的“自主品悟”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感的积累,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获得审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针对这个研究,分不同课型、不同年段进行了研究,那么针对低年级来说我们怎样进行“自主品悟”教学研究的,现以《雨铃铛》一课为例写出我的点滴思考。    片段一    1.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你们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演示“雨”字课件)了解雨字
穿过东城区灯市东口的内务部街,在街巷的深处,醒目的“北京市第二中学”校名和“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黑木金字对联牌匾让人眼前豁然一亮。走进有着浓厚古韵的牌楼式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以灰黄为主色调的整体建筑。这里的动感喷泉、艺术灯柱、碎石小路、林荫座椅相映成趣,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  6年前,一位校长满怀激情和梦想,提出了富有智慧的独特办学理念。6年后,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长智慧的理念变
编者按:新课改推进至今,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手段、新的方式层出不穷,这时,对新课改精髓的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本刊于2008年第一期曾围绕《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作了一期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探讨,这里我们同课异构,谈谈课堂教学如何切近新课改精髓的问题。    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实录    ◆陈耀文戴德明    【教学创意】  这篇文章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1958年访
考试是评价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这是命题者和许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给考试评价带来了新的变化,笔者结合北京市语文模块考试样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考试评价的变化在于努力把促进教与学落到实处    例1.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_________,披肝沥胆,_________。两位勇士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成为让学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当前,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积极探究了基于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养成;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
【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文章以“地理科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结合“工业区位因素”教学实践经验,在活动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活动型课堂;地理学科  帕斯卡尔认为:“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人的全部尊严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