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的翻译

来源 :山西青年·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信、达、雅”为标准来翻译《诗经》,一直是文学研究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诗经》翻译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实现“信、达、雅”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并以藏诗的翻译状况为启示,进行了以自由体形式来译《诗经》的尝试。
  关键词:诗经;信;达;雅;自由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次语言的变迁,《诗经》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已和现代汉语有了很大差别。作为《诗经》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我们希望弄清每一个字的读音和释义,探寻每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并用尽可能真实优雅的语言将其转述给现代的读者。揭开远古的面纱,当《诗经》能被更多人读懂时,它将拥有更多的读者,也将得到更好地传承,这就是我们翻译《诗经》的意义。遗憾的是,目前通行的《诗经》译本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诗经》的翻译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以更加优美的姿态来诠释风雅精神。
  一、求“信”—— 最初的艰辛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里这样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从此,信、达、雅就成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普遍准则。在这三字箴言中,“信”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简言之,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即为信。看似简单,却被翻译大家严复视为难事。事实证明,所谓“求其信已大难”绝非言重。虽然在众多语言文字学家的努力下,我们已能够基本了解古汉语的面貌,但就《诗经》的翻译而言,历代学者在很多细节上都存在着争议。
  求“信”之难,首先在于字词的理解。一个字的解释不同往往会造成整句话含义的迥别,甚至全篇情感基调的变化。如《周南·葛覃》中“薄汙我私,薄澣我衣”的“薄”字,高亨先生认为“薄”与“忙”同意,可译为“急急忙忙”。但还有很多译本将“薄”字视为语气助词,翻译时不将其译出。结合前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字译为“急忙”时,全句节奏加快,有迫不及待准备回家的喜悦之感。若视为发语词不译,则体现不出这种情感。另外,在《诗经》的翻译中,对故事背景的掌握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周南·麟之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往的译本一般认为此诗是对贵族公子和麒麟的赞美,但高亨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孔子所作的《获麟歌》,是一首麒麟的悲歌。高亨指出:“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在该首诗的附录里还举例说明《诗经》中的“于嗟”都是表达悲伤怨恨的感叹词,进一步证明了《麟之趾》是一首表达悲叹之情的歌咏。本文认为高亨先生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难以就此定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会存在类似理解上的分歧,求“信”之难由此可见矣。
  二、“达”与“雅”—— 渐入佳境的升华
  在“信”的基础上,严复又提出了“达”与“雅”的要求。简单来说,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谓“达”,有文采谓“雅”。“达”与“雅”的联系非常密切,从文辞畅达的角度讲,“达”已是基本层次的“雅”,“雅”则更加强调译文的文学性。而《诗经》的翻译,尤其是《国风》部分,本为各地民间曲调,很多歌词本就是十分古朴、口语化的。这样的篇章在翻译过程中,对照“雅”的标准,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到底是应该遵循诗歌本来的面貌,以朴素流畅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是一定要追求文采的标准。如果说“文采”谓之“雅”,那么“文采”又该如何界定呢?华丽是一种文采,但谁又能说古淡自然不是一种文采呢?所以又有人将“雅”解释为文学性,这就不局限于辞藻的修饰了。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着多种风格,俗有俗的浑然天成,雅有雅的精妙可喜,淡泊致远是一种境界,华美绚丽也是一种格调。以“文学性”释“雅”,尊重作品本来的形态,不失为一种均衡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诠释“达”与“雅”,在实际的翻译中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目前《诗经》的译文基本上都是五言或七言的形式,注重通篇格式的整齐,也因此在情感和意蕴的表达上受到很多限制。传统观点对于五、七言诗的要求之一是押韵,虽然译文不需要遵守严格的声律标准,但尾音仍以押韵为佳,这就对上下句译文尾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短短的五到七个字中,既要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到选词的恰当和雅洁,还要照顾尾字的合韵,可以说比较困难。《诗经》中的作品以四言为主,所用的语法和字词的意义都是十分古老的,而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就在于词约义丰,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无尽的韵味。因创作年代的久远而形成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加之遣词用字的精妙以及配乐演唱所成就的古朴韵律,使人视之在目,读之在口,感之在心,都有一种古风盎然的情怀。但是一旦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尤其在字数和音律的限制下,很难再现那种诗性之美。如《召南·草虫》中的名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意境忧伤凄婉,用字音韵和谐。翻译成现代汉语,七言如“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蕨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五言如“爬到南山坡,前去采薇叶。不见心上人,心中悲切切”。这两种译法都把原句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意境却欠缺了许多。再如《召南·采蘩》,在现代汉语里,“蘩”就是白蒿。“采蘩”在《诗经》时代就是很平常的“采白蒿”之意,只因它有幸成为《诗经》中的语汇,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被人为赋予了古色生香的意蕴,怎样读来都觉雅致。而翻译时,白蒿是人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触摸到的凡俗之物,不具有文学和古典的味道。我们会认为“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是一种风雅,而“何处可以采白蒿,胡泽之畔和沙洲”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诗经》的翻译再如何完善,也不会绽放出原句的光彩,因为那些简短的四言句已不再只是它们自己,漫长的时光和文化传承赋予了它们远超出文字本身的美。作为研究者,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努力趋向“达”与“雅”的佳境而已。
  三、自由体译文的尝试 —— 藏诗翻译之启示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文学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歌用藏语写成,它与《诗经》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 如果不经翻译,普通读者都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藏学家于道泉先生最先将其整理为汉文,此汉译本采取“直译”的方式,语言质朴,最大程度保留了诗歌的原意,呈现出自由体诗歌的形态。以此为蓝本,曾缄和刘希武先生分别将其译成七言和五言的古体,创造了很多文采斐然、广为流传的警句。《仓央嘉措情歌》译法灵活,形式不拘一格。以于译本的第二十二篇为代表,于道泉所译的自由体形式为“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中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曾缄所译的七言古体形式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刘希武所译的五言古体形式为“我欲顺伊心,佛法难兼顾。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三种形式各有千秋,而以曾缄的版本最著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启示:《诗经》的翻译同样可以不拘一格,所谓“达”,也就是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用自由体的现代诗形式来翻译诗经呢?以《召南·殷其雷》的第一章为例,原文为“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七言古体形式可译为:“雷声隐隐响隆隆,好像就在南山南。为何才回又要走,不敢稍稍有闲暇?诚实忠厚心上人,妻在家里盼你归!”若将其试译为自由体,便可呈现出如下面貌:
  “雷声轰鸣,响彻南山之阳。
  你匆匆离别去了何方,竟不敢有稍稍的闲暇?
  我那勤劳朴实的心上人啊,盼你早日回到我身旁!”
  自由体译文的优势在于较少受字数限制,形式灵活,可以更充分的表达诗句的原意和情感。与五、七言体相比,无论原诗的基调是俗是雅,自由体译诗也都更易于做出恰当的文学性表达。但我们必须承认,《诗经》中的很多诗,的确更适合译成五、七言的规范形式,如果硬性将其译成自由体,会倍感吃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四言、五言还是七言,都具有某种相通性和传承性,五言和七言正是由四言演变而来。从继承的角度讲,四言的《诗经》译成五言、七言的古体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讲,诗歌的演进是向着更加生动活泼的道路前行,那么译文也该如此。我们应该多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更恰当的方式来解读和展现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高亨.诗经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夯.诗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1
  [3]中国藏学出版社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意三百年[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薛清文,女,1988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关键词:智能;测控技术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深层次结合产生的全新概念的仪器,是对传组仪器概念的重大突破,是仪器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虚拟仪器是继第一代仪器——模拟式、仪表器二代仪器——分立元件式仪表、第三代仪器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更新换代,井下工程的测量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相应的测量工作者本身必须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将矿产的测量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采矿工程;井下工程;测量工作  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每行每业的发展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对于采矿企业来说其风险更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其风险的存在更是关乎人们
期刊
摘 要: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路堑挖方是非常重要部分;它不仅涉及到边坡防护、安全措施等居多因素;因此,路堑深挖方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路堑深挖方施工技术,为类似的深挖方路基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路堑;深挖方;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工程路基填筑基本上挖方为主,其中K9+700-K9+800、K11+000-K11+110、K11+600-K11+990、K13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桥涵施工在公路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对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负责,要严格做好公路桥涵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本文列举了桥涵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对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在交通建设中示很重要的。但是,当今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出发,分别从公路桥梁施工前期、施工
期刊
摘 要:李白与西域文化之间有不可切断的密切联系。本文就西域乐舞方面展开其与李白作品的考论。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歌酒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李白;西域文化  李白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从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学者便开始探讨有关李白与唐代文化的课题,如袁行霈的《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与房日晰的
期刊
摘 要:东北官话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独特的发展历史,因此虽然相关研究起步晚,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法库方言是东北官话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东北官话的整体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描绘出法库方言的语音系统,以期能充实相对较薄弱的东北官话研究。  关键词:法库方言;语音系统;方言特征;方言归属  一、法库方言语音研究概况  法库县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的市辖县。根据贺巍(1986
期刊
摘 要:阳曲县位于忻州和太原的交界位置,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阳曲的方言在归属上也有着较大的分歧与争议。本文将从该方面入手,就阳曲方言归属的主要分歧,背景,缘由及意义等进行描写研究,力求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合理化定论,进而为后世对阳曲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意义和参考。  关键词:阳曲方言;归属;分歧  一、阳曲的地理位置  阳曲所辖范围,东西界于东经112°12′-113°09′,南北界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阐述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现实意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论述了消除网络生活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生活;影响  一、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现实意义  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虚拟世界,主要指互联网网络,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进入亿万家庭,给人们的日常学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汽车4S店的数量与日俱增,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汽车经营模式。如何让4S店在目前竞争激烈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是绝大多数4S店所要面临的难题。4S店必须积极降低汽车销售的成本,从而增加利润。降低维修、美容等业务的成本,积极地利用政府的支持与倡导的政策,为4S店的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探索。 
期刊
摘 要:设计形状的渐变,设计方向的渐变,设计形态位置的渐变,设计大小的渐变设计色彩的渐变。  关键词:渐变重复;渐变构成;重复构成;变异构成  作为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俄罗斯套娃继承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见证了俄罗斯社会的种种变迁与改革。作为一种走向世界的民间传统艺术,了解套娃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套娃的艺术设计特色与理念,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研究,发展和创新都有着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