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收获快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乃生命之本。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读书、作文是多数学生苦恼之事,如何让学生们勤于读书、乐于作文,一直是教师们广为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而写作又可带动阅读。阅读不但能在观点、主题、素材方面给学生以启示,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写作方法的范例,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取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途径很多,其中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当为重点。所以,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现在,教师们已充分认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实际运用却少有做到“有机结合”,把读写生硬地套在一起,先对优秀课文详细分析,反复品味,再告诉学生应学习哪一种写法。由于教师头脑中都是读写简单相加,所以在学生的意识中读写始终隔着一条鸿沟,从读中学到的方法不能有效运用于作文,作文水平提升缓慢。
  笔者认为,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教法,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帮助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过程,巧妙地把“读”的内容包裹在“写”的形式中,以读训练写,即“化读为写,以读促写”。具体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精心提炼课文中的作文训练因素,为帮助学生“迁移”做好准备
  
  备讲一篇课文,不仅要以教学目标为准绳,还要从作文辅导角度考虑,精心选择课文中的作文训练因素,有效运用。
  1、确定指导点。确定指导点的要求是“实用”。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毛病对症下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牢牢抓住讲读课文中的训练重点不放。讲读课文是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更具有典范性,它的训练重点,就是本课作文指导意义的体现,所以不能让它溜掉。其次是对非重点也不应忽略。它虽然在本单元作文训练上没有典型意义,但对以后写作有用,或者对常见的毛病有改正意义。确定指导点不要贪多,务必追求少而精。
  2、斟酌教法。确定指导点后教师要对其细细咀嚼,联系课文理解透彻,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然后再联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考虑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接受。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可以采取“虚设”的方法,在头脑中和学生问答、讨论,从而理顺指导步骤,争取在讲课中做到有条不紊、一气呵成,让学生学有所获。
  有学者对通过阅读文本材料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和单纯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写作教学既不能提高写作能力,也不能提高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教学则对两者都大有裨益。《向沙漠进军》,它的训练重点之一就是“中心句的运用”。“运用中心句”这种形式对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很多的好处,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切合学生实际,易懂易写。而且学生平时作文就常有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的毛病,所以可把“掌握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写法”作为本课作文训练的指导点。备课时就先要对中心句的各方面特点理解透彻,然后设计指导步骤:(1)利用课文有关内容分析清楚中心句和支撑句的特点。(2)教师归纳总结,并提出两种结构模式:中心句——解释、阐述——举例说明;举例——分析例子——结论(中心句)。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模仿写作掌握中心句的用法。(3)考虑布置片段练习,加深印象,掌握技巧。
  
  二、创设情境,运用“模拟写作”法教学
  
  這一步是帮助“迁移”的具体实施过程。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模拟”的手段积极创设情境,用“写”的形式讲授“读”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的思维领域,让学生始终处于“如何写”的情境中,有意识地去思考类似的写作方法。
  1、语言模拟。为了达到作文指导的目的,教师的语言也要从“写”的角度设计,克服呆板的、千篇一律的讲解灌输式语句,不要处处提到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写法,以免学生总是以为在读,在学别人的作品。转变角度,换个说法,以灵活的、形象的、富有启发性的语句,激起情感体验,调动思考积极性。最好能够多用问句,激活思维。
  2、课堂教学过程模拟。教师要在保证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下,改变原来那种完全从分析课文写得如何精彩的角度进行的教学过程,从“写”着眼,按照写作一篇文章的构思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师生和文章作者共同写一篇或一类文章的过程,以“写”的形式讲授“读”的内容,用“读”训练“写”。
  3、加强思维诱导。按照精心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运用模拟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采用提问——思考的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启发、诱导,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掌握规律,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也可采取书面练习形式,如“词语的选择”,则可让学生先动笔选择,然后再比较分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因此,仅仅靠读课本里的文章是不够的,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如初中生必读的名著之一《骆驼祥子》中描写“在烈日和暴雨下”的那段文字,主要特点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教师指导阅读时可将“如何把自然环境写具体”作为指导点。以一、二段为依托,按照描写一段景的构思过程,采取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一次写景片断练习。精心设计的诱导过程是:(1)讲解: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完成一篇写景文,题目是“夏”。无论何时何地,景都有一个总特点。提问:夏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概括。(炎热)
  (2)你可以用些什么词语来形容“炎热”呢?(下了火、憋闷、热得发了狂等)
  (3)讲解:前面两个问题就总体写出了夏天的天气特点,但不够具体,还应从多方面渲染炎热。怎样渲染呢?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也就是用植物、动物、静物在炎热天气下的各种表现、感受来突出。(4)提问:应该选择哪些植物呢?(柳树);动物呢?(狗、骡马);静物呢?(路);人呢?(拉车人)。(5)提问:它们在夏天天气热时都有 什么表现呢?
  (狗吐舌头,骡马张鼻孔、路干巴巴、人们喝茶、不停扇扇子)
  (6)在写各种事物的表现时,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等)
  (7)总结写法:写自然环境,可采取总分结构。先总写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然后从多方面烘托渲染。分写过程,先确定此环境下有哪些突出事物,再确定这些事物的不同表现,最后生动描写出来。通过以“写”的形式安排的指导,再设计练习,学生就掌握了写法。
  
  三、适当布置对口练习,巩固写作技巧,完成“迁移”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还只是一种“虚”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写作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在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后,教师还要趁热打铁,精心布置练习,巩固已学到的带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可以采取片段练习的形式,它能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为单元作文夯实基础,直接服务于单元作文。练习既可以利用课后作业中的小片段练习,还可根据指导点自行确定训练方向、题材。自行设计时要注意四点:一是有针对性,必须对口,跟指导点一致,有具体要求,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二是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充分发挥能力。三是要有阶段性、整体性。阶段性就是要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整体性就是教师在大纲精神指导下,把握总目标及各年级、各册、各单元的作文教学目标,使每次小作文都围绕总目标进行,以便突出每次作文的重点。四是片段训练必须及时,不能滞后。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它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说明文。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征,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课后练习六就要求写一段话“把你在生活中喜欢的桥的特征写出来”。这个练习就应认真对待。学生要由一直写记叙文过渡到写说明文,难度很大,所以布置一次“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一种事物”的练习。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寫,并给予成功激励,能够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
  无论是阅读向写作迁移还是写作向阅读迁移都涉及到两者共同的基础认知过程。只有通过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并肩发展,读写互动,才能扩充脑海中的“认知材料”库:在写作时,有据可依,有例可举;在阅读时,有章法可寻,能够了解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提高。
  教师只要能做到以读训练写为基础,把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练习三个步骤有机地结合,灵活运用,就一定能顺利帮助学生完成读写“迁移”,提高写作能力,在收获中体验愉悦,快乐学习。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乐园。教师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携手漫游语文天地,品味语文作品的内涵,给学生语言文字的魅力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学中乐,乐中学”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构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课堂环境中,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
世事无常,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灿烂的年华终究抵挡不住人间的沧桑。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要在这时光的飞逝、世事的巨变中,让灿烂的年华留一些痕迹予斑斓的世界?  回望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了李白的痕迹,它告诉我:李白来过!我仿佛看见了他在生命的轨道中,被变化戏弄:知遇、被贬……他带着怀才不遇的苦闷,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愤懑,并仰天长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他并未被朝
世所共知,李白,杜甫是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位诗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诗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研究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其社会生活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一、李白的创作风格和社会生活经历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被后人称为“诗仙”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浪漫神奇想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一.在文本的
教学细节,就是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是教师无意中反映出来的的行为,有时,却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教学难点的破解点,素质培养的落脚点。  教学细节如此重要,可因为它的细小,却经常被人忽视,给许多课堂带来不足与缺憾。下面摘录几个教学行为的片段:  片段一:面带愠色或面无表情地进入课堂  这样的教师进入教室,或是将教案、课本随意地丢在讲桌上,或是重重地砸在上面,这样的表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是对美文美篇的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血有肉的情感空间,领略作品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大语文的教学目的。     一.领略作家情感,拓宽学生感性思维空间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作家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作品的
李朝威《柳毅传》中的钱塘君是一个刚肠激烈、嫉恶如仇、勇猛无畏的人神合一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艺术中逐步走向丰满,走向完整的。  作者的高明就在于一开始并没有让钱塘君正面出场,而是采用曲笔,通过洞庭龙君的口初步塑造出一个刚肠义骨,勇猛无畏的形象。当小龙女的婚姻悲剧传布全宫的时候,宫中皆恸哭。洞庭龙君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何故不使知?”洞庭
寒假的每一天,在我,时间似乎被浓缩了三分之一。因为早晨睁开眼睛跟这个世界说“你好”的时间,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启齿。看起来,我平常的失眠纯属工作效应。本质上,我该是条挺爱睡觉的小懒蛇呢!  似乎约定好了似的,老天在寒假开始的那天起就摆起了臭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嫉妒。天阴冷着,小雨滴答滴答,偶尔打了伞,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感受年关将近时节日的气氛在街头慢慢浓郁的气息。偶尔会没心没肺地看看来来往往形形
读过鲁迅小说《故乡》的人,我想是很难忘记中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闰土这个艺术形象获得成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成功的场面描写,功不可没。  “场面”这个词是从戏剧中借用来的。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空间内,景物不变的一段时间里人物活动的情况。场面描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具体描写。它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写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是以人物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