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县油菜籽产地加工情况的调查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东地区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经济区,常年种植油菜在100万亩左右,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辖区互助县油菜种植面积达36万亩,产量约占全地区的1/2,已成为全区乃至全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大县和商品化生产基地。该县生产的油菜籽,在青海省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其中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级、四级精炼油被评为绿色食品,“西海”牌精炼油被评为青海省名牌产品。通过油菜产后走农户联企业连接市场,有效规避了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风险,对发展油菜产业化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1.原料基地初具规模
  互助县的油菜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优质杂交油菜和常规油菜的繁育和推广,产量和品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也从九十年代初的10多万亩迅速增加到现在的36万亩。近年来,通过选育、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措施改进等措施,已将甘蓝型油菜推广到海拔近3000m的地区,使优质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油菜杂交化程度达89%。2010年,该县油菜平均单产175.1kg,总产达6.3万t,油菜籽商品率达80%以上。目前油菜种植形成了川水、浅山、半浅半脑地区以甘蓝型油菜生产和常规油菜制种为主,脑山地区以特早熟杂交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生产为主,北山林区周边以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为主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品种结构搭配合理,生态适应性逐步增强。
  2.油菜籽加工企业情况
  油菜籽不仅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而且是销往省内外和国际市场农产品经营上的一项大宗农产品。目前,全县也是海东地区建成规模较大的油菜加工企业有3家,年设计加工能力为21万t,近三年平均年实际加工3.7万t,其中: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油菜籽收购、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为7万t,实际年加工油菜籽3万t,生产国标1、4级植物精练油1.2万t,其中生产国标1级植物精练油0.5万t,在全县油菜主产区乡镇签订原料生产基地14万亩。主要加工设备都选用精炼设备、自动等压罐装机、计量输送油泵、高位储油罐等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成套设备,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青海通达油脂加工有限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为4万t,实际年加工油菜籽7000多t,年生产国标4级植物精练油3000t。青海汉尧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是我县新建的又一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为10万t,目前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
  目前,以互助县为主的油菜籽实际规模加工能力不足8万t,约占全地区总产量的2/3。生产的精炼油主要销往省内及甘肃、宁夏、内蒙、广州等内地市场,今后随着油菜籽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油菜生产和加工的优势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适宜
  互助县海拔高(种植区海拔2100~3021m)、光照充足,辐射强、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为3.4℃)、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典型的“冷凉性”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特点,是春油菜的生态适宜区,这里生产的油菜具有无污染、病虫危害轻、高产、优质、籽粒饱满、含油率高等特点,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境内山川相间,具有独特的天然隔离条件,非常适宜春油菜及半冬型杂交油菜品种的隔离制种要求。
  2.油菜品质优良
  我县推广种植的甘蓝型春油菜,互丰010,青杂1号、青杂2号、青杂3号等品种和青油14号,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产品符合低芥酸、低硫甙的国际双低油菜标准:这些品种的芥酸含量<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30μmol/g,种子含油量>40%。
  3.技术优势明显
  近年来,互助县杂交油菜选育不仅推动了本省油菜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一,生产的杂交油菜种由于纯度高、抗逆性强、千粒重高、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享有很高的声誉,已成为北方春油菜区主要种源基地。
  4.市场前景看好
  互助县生产的甘蓝型春油菜籽由于品质好,含油量高(约高出全国平均7个百分点),深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同时,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植物油消费量将进一步提高,社会需求广泛,发展空间巨大。
  5.科技投入增强
  近年来,实施“互助县双低油菜良种繁育及加工建设、青海省互助县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及精练油加工”等一系列国家支农项目的同时,互助县在油菜生产及加工方面的科技投入不断得到增强,科研规模逐年加大,人员素质逐年提高,科研投资密度呈上升趋势。
  6.政策措施到位
  近年来,地、县党委、政府把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化经营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不但提升了互助油菜制种和油菜籽精深加工的规模档次,而且为油菜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制定了优惠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尽管油菜籽加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一是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基础薄弱,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弱;主要以生产4级精炼油为主,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大多加工企业加工规模小,设备陈旧,老化严重,缺乏足够的晾晒场地或烘干设施,加上产地原料分散,使一些企业不得不扩大收购区域,不仅增加了收购成本,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仓储能力和设施建设滞后,油菜籽收购后损失率一般在10%左右。
  二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还不够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大多数还是买断关系,基地与加工、销售相脱节,订单农业还比较脆弱,履约率较低,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而不是结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资金严重不足。油菜籽加工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量大,由于受企业资信、金融政策、贷款规模等方面的影响,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同时,财政对油菜籽加工业企业的投入较少,税收、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很好地落实。
  四是辖区内分布有200多家小型榨油作坊,由于这些加工作坊生产技术落后,厂房规模小,而且只能生产毛油,油菜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对发展油菜籽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要按照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油菜籽生产示范基地,主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实现良种、成套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扶持和引导加工企业建立一批有规模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减轻农民种植风险,确保加工企业原料供给。
  2.大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产业化的扶持资金投入,培育壮大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公司、青海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加工和制种企业,搞好订单,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发低芥酸菜籽油及其深加工产品,延伸油菜产业链。继续扶持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扩大搞活市场流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我县现有的3家油脂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4级精炼油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积极引进油菜籽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完善精细化配套设备,淘汰工艺落后、生产率低下的小作坊式油脂加工企业。建议主管部门整合加工资源,立项投资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式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加工设备改造升级、新产品开发、储藏设施建设等支持企业发展项目,培育和壮大油籽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充分开发和利用油菜副产品,增加附加值。
  4.加大政策、金融等扶持力度
  由于加工企业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造成油菜籽集中上市,收购资金量大,企业自筹困难。为此,建议在收购期间给予贴息贷款、按收购量补助资金等方面的扶持,缓解加工企业负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新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完善  目前,许多村级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没有很好地执行民主理财制度,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自
期刊
[摘要]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农业经济发展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仍然面临着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偏
期刊
[摘要] 本文剖析了水稻种植大户聂天喜的生产经历、效益及体会,对湘北地区土地流转集中及发展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种粮大户;效益分析;湘北地区    家住湖南省安乡县陈家嘴镇联盟村的村民聂天喜,拥有水稻种植面积113亩(每亩667㎡),是我县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户。一家4口人,除念高中的女儿和念小学的儿子,就只剩老婆和他一道打理田土。  一、113亩稻田的来历  1971年出生的聂
期刊
[摘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 生活保障条件之一,推进农村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解决“三农”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沈丘县在土地流转中进行了一些有意的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客观要求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
期刊
近几年由于蚕丝在国际国内供不应求,蚕茧价格一路走高,在市场拉动下,全国蚕茧生产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增加,据农业部农情调查,2008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500万亩。我省大理、思茅、楚雄等地蚕桑生产面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2007—2008年,我省新增桑园面积近30万亩,全省桑园面积达到120万亩。我州祥云县、鹤庆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农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国家实行了“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
期刊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铧式犁耕翻和裸露休闲越冬制度的变革。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降低对土壤的耕作强度和次数,并用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护土壤自然功能和土地产出能力,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较早的西方国家先产生的,由于大规模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地导致土壤流失,土壤耕层越来越薄,环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规律、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加快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力培养选拔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是实现农业科技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把握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规律,创设条件促其较快成长进步,是当前各级农业部
期刊
[摘要] 地下水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部分,研究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灌溉技术对我国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灌溉用地下水的水质,供水水源地选择,地下水开发模式,供水水量计算以及灌溉系统的管理技术措施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更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  [关键词] 地下水;农田灌溉;开发管理  一、地下水灌溉应用现状  地下水是我国农业生产重要的供水水源,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期刊
近几年随着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棉铃虫直接寄主作物减少,加之重茬年份长,作物结构单一,棉田棉铃虫的发生日趋严重,呈爆发趋势。在棉铃虫的防治上,我们采取了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压低越冬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相结合,合理用药、保护天敌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近几年突发性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造成大面积的棉田补种或者揭膜重播,使得棉花生育期偏晚,生长缓慢,棉铃虫的发生也相对较重,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
期刊
随着“三农”形势的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分”的方面来讲,农民在市场的主体地位很脆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统”的方面来看,集体经济大多变成“空壳”,原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健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而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和工商企业急需土地,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