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长期、动态的历史过程,应该结合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因素,辩证看待认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倾向。为此,要精心构筑认同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宽容的文化环境,夯实认同的物质基础,并通过主观努力,加强自我修养,从多个维度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利益需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40-03
  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然而,目前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层面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党员群体较之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等群体,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领先性没有明显发挥出来。高校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囿于传统思维习惯和简单化,目前缺乏对影响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认同过程的辩证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出,是应对国情、世情、民情、社情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层面提出新的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倡导”,极其鲜明地回答了中国要建构什么样的国族观、社会观、公民观,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
  (一)整合功能。整合是尊重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多元前提的有机整合,并非是无数单个的归一和合并。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历时向度和某一社会历史阶段的同时向度亦如此。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认为,许多单个个人意志最终“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合力指向一个总体前进的方向。人在发展中有多种价值选择,社会发展不可能沿着每个人选择的方向前进,相反,会整合社会群体趋向大体一致的方向。价值关系的丰富性、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决定着物理世界有多样的价值观,各种价值观之间要共处,必须有一个价值共识即主导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统帅、主导其他多样价值观的功能作用,能调节不同民族、阶级、阶层、政党、群体、个人之间的价值观,达成价值共识,保障目标趋向的大致同一性,保障国家和社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驱动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前进的精神动力,一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意志转变成为个人具体、自觉的个人意志,内化为个人的价值信念,外化为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有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艰巨的,要凝聚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各阶层价值共识,力往一处使,铸成坚强的意志,把这种意志变成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推动力。
  王宏维指出:“社会价值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统摄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认同所实现的。”因此,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调、整合、驱动的功能,首要的是全体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同和遵从,内化于个人,成为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事准则,才能实现价值转移,发挥驱动的功能作用。由此看来,认同是个体价值观念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的中介物。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结构结合,认知上、情感上、意志上认同了,成为个人的意志、信念、自觉的精神追求,才能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审视各种价值关系和文化现象,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二、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总体趋势是好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对于自己新担任的党员的角色认知,对其所属群体倡导的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好感,拥护党和国家在全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认为“非常有必要提出”。他们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身体力行,在高校涌现出许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典范。但也呈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大学生党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处在较低层次。他们牢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把这些内容存于知识记忆中。由此可见,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粗浅的,处于知识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有待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第二,大学生党员较之其他学生群体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并未表现出领先性和模范性。大学生党员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其他群体同样出现抵触、冷漠,对其价值认知模糊,导致认知与实践脱节,知行不一。
  第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不平衡性。关注的内容不一致,在国家层面比较关注富强、民主,在社会层面比较关注平等、公正,在个人层面比较关注诚信、友善。
  三、影响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
  (一)时空域的急剧变化。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们总是离不开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利益格局分化、社会阶层分化乃至各种社会压力投射到敏感的大学生党员当中,左右他们对价值观的选择和接受。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问题,如党员的贪污腐败;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紧张;社会风险不断增加等社会压力,提前预支甚至透支大学生党员对未来前途的情感,出现担忧和焦虑的情绪。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前途的规划,还未认清“我是谁”、“存在的意义”,就已经思考“我能成为谁”,因此对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角色责任缺乏辩证看待,更多的关注“为我”的利益。
  (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受到如实用主义、相对主义、情绪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和错误思潮的影响,对权威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怀疑态度,内心抵触。在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出现了困惑,对党员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产生了质疑,在是非、对错、荣辱上态度欠缺鲜明性,党性不够坚定。由此出现知行不一,认知与实践脱节。   (三)价值主体的价值意识发展程度。李德顺认为价值意识包括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价值心理的内容包括“欲望、动机、兴趣、情趣、意志列为个体心理层面的内容”,价值观念形式主要由“信念、信仰、理想”表现。价值意识的发展是价值心理向价值观念逐次上升的过程。大学生党员价值意识处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他们知识经验正在积累、理论修养正在提高和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而他们在微时代、新媒体时代所养成的“碎片式”浅阅读、浅思考,使得学生党员价值意识发展缓慢。看待问题,大部分停留在“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的表层认知和非理性价值评价,不愿探究真知,不进一步追问“怎么样”、“怎么做”、“如何才能获得意义”等。他们对价值关系的判断停留在个人价值心理上的动机、兴趣。心理学认为,人会在自己感觉到舒适的地方停留不前。大学生党员不积极发展自己的形式逻辑和理性思维,信念、信仰、理想等稳定的价值观念一时难以形成。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却不深入了解“怎么样”、“为什么”,自然不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什么,通过怎么样的付出才能获得,因此有价值的东西反倒被他们漠视了。
  此外,大学生党员自我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他们某种程度上抵触权威。王宏维认为“自我中心类型的社会成员是比较难以统摄的”。由于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地位上并未拥有利益优势,处在教化阶段,在社会评价上期盼实现“话语的占领”,因此在对社会现实的评价中出现非理性的评价,越是权威的、强制的,往往越是抵触、反感,追求“独特”的社会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出、宣传、倡导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动员了一切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进行大力宣传,国家权威的威慑力无处不在。极少部分人认为这是国家在试图控制自己的思想,这种情绪蔓延在青年人身上,造成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种程度的冷漠和抵触。
  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者呼吁:守住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底线。确实,青年人的价值观像钟摆一样偏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但始终都围绕中心左右摆动,大学生党员并非到了价值底线失守的地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正处于一个不断深化、不断趋向一致性的过渡期。
  四、辩证地看待大学生党员认同出现的问题
  (一)以个人的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抽象知识趋向生活化,融入自己的认知内容结构里。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可以借助其他具体多样化的价值观,结合具体经验性情境进行认同,如勤俭、感恩、助人、宽容、自律、自省等具体道德话语来吸收内化极其抽象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比较抽象的范畴,青年学生理性思维尚在发展完善过程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对一个范畴的理解和把握可以通过其他具体特殊的概念来理解和把握。正如我们对“水果”范畴的认识,可以通过具体的“苹果”、“雪梨”、“草莓”、“葡萄”等概念来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学生党员同样借助于物理世界的生活情景和其他具体的价值观去认同。因此,学生党员往往会结合学校、社区、宿舍、班级等在具体生活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范畴由概念认知到逻辑推理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使得认知上升为个人信念变为可能。
  (二)角色承担的机会促进价值认同。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深化、对其产生的信赖感,可以通过角色机会承担唤起价值认同。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大学以后,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期间,经过党校的系列学习、培训,资格审核、政治理论专题讨论学习等。他们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形势等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通过递交入党申请书、党校学习、专题讨论学习、党组织生活、入党宣誓等“仪式”,正在不断确证“我是共产党人”的身份。由角色赋予青年学生的预期反应,他们在心理不断唤醒和强调自己的新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党员区分“我者”(共产党员)与“他者”(非共产党员)的边界之一。由对自我角色的强调,以及对这个角色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社会预期,青年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自豪感会被唤醒,不断加强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话语特征,要把这个意识形态话语转化为青年群体的话语,离不开他们结合自身生理结构、认知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建构,在观念上形成比较清晰的视图模式,由潜隐性变成现实性,从而转化成行动指南。
  从大学生党员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一直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价值观的浸染,如“五讲四美”、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具备较好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在同质性的社会里,这为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较好的承接基础。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过程,既要尊重他们成长发展规律,看到他们的非理性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又要相信他们能通过教育、引导正确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五、优化策略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处于形塑阶段,应加快引导青年学生融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因此,既要尊重青年学生党员的自然认同发展过程,又要创造条件,优化认同的环境,加快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家、校、社会形成合力,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缩短认同的过渡期。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萨摩亚岛的进行人类学观察时,发现萨摩亚人特有的文化环境能够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顺利度过。她认为,“整个文化都赋予他更好的准备,使他能够顺利地克服他所遭遇的各种困境。”青年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上接少年期,下承成年期。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党员创设比较宽容的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党员的身心成长,缩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   (二)重视价值观认同教育。列宁的“灌输”理论认为,工人不可能自生出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同样道理,学生党员不可能自发生长出执政党期待的政治价值追求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化,重视党员发展后期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党员自主学习和系统学习机制,根据大学生党员认知、思维发展特点,创新价值认同的载体和手段。
  (三)尊重主体利益需求,提高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所谓“利益,是指处于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由于对物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利害关系”。利益的产生源于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衣食住行,生存发展需要。应正视大学生党员当前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利益需求,特别是成长利益追求和生存、发展权益的保障。国家和社会应该做好大学生党员生存发展的保障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党员资助力度,减少因经济压力带来的群体性危机。二是创设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保障社会阶层纵向流动机制的合理化,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人才进出机制。四是拓宽政治利益表达的途径,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加快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社会化,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通过利益认同夯实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同,激起爱国主义和自豪感,转而自觉维护和坚定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但是要注意,尊重个体的利益追求和权益保障,不是倡导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对利益的追求。而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党员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装在心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担任角色,将自己的责、权、利整合起来,正确处理好自我和集体、社会的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为我”的价值追求升华为“社会、集体、国家的大我”价值追求。
  (四)大学生党员要勤学、修德、笃实,加强自我修养。在保障党员学生个体的基本利益,更要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自己放在更高的层次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党员群体中的一员,学生党员要严于律己,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价值取向结合起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遵守各项党纪党规,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观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贯彻在个人反思及身体力行当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和大学生党员的努力,大学生党员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内化为个人的意志和信仰,成为稳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事准则。
  【参考文献】
  [1]林涌谋,郝志刚,陈曦.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以广东六所高校调查情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德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7)
  [4]王宏维.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L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7]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8]列宁专题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立项课题(LX2014657);2014年校本党建课题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党建工作研究课题(XSHXYDJ2014006)
  【作者简介】罗燕霞(1981-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对天津地区的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桩锚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在整理、分析收集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天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6-02  互动式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需要教师创设必要的条件来保障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良好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发展应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物流服务供应链中供需结构冗杂、信息不
又是一年毕业时。当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离开象牙塔,奔向各自的前程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目前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业——村官。
【正】2月27日清晨,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小学发生学生踩踏事故,4名小学生不幸身亡……在痛心疾首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像秦集小学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撤并学校还有多少?我们
转眼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站了十七个春秋.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教材在不断地翻新、学生的认知领域也不断地在扩大.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方法
为普及征信知识,提高群众信用意识,进一步树形象、创佳绩,实现中牟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中牟联社)的稳健发展,近日,中牟联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为
【摘 要】《城市游戏》是一部表现体育美学的电影。电影以极限运动为对象,表现了极限运动的特点和审美因素,同时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从事极限运动者的人生经历、生活乐趣和个性特征。它把体育运动置于社会的背景下,反思了体育的社会影响、价值和作用等,表现了对体育文化的现代性思考。  【关键词】《城市游戏》 体育美学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迅速崛起和发展,建筑密度不断增大。为了缓解地面建筑用地紧张的现象,建筑领域开始逐渐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筑基坑就是为进行建
【正】"有效教学"其实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效率、追求效果、获得效益。在平时的工作和实践中,我认为如果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把握和处理好课堂的开始、中间和结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