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的活力源泉在哪儿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鸿洲:中职活力课堂的活力源泉在于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要着力树立适合活力课堂的学生观、成长观和成才观。
  学生观:要把学生从作为“认知体”向“生命体”转变。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从教师的讲解精彩度转变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参与度,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转变为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活力课堂的教学要超越知识教育,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走向生命智慧。
  成长观:要从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向“成长规律”转变。从学生成长历程来看,“活力”是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潜能的激发、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看,“活力”是体验的共享、认知的合融与心灵的感召。
  成才观: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为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创造人人都有人生发展的机会、生生都有出彩的空间。
  陈金国:活力课堂的活力源泉首先在于教师。因为教学创新与变革的主体和设计者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教师如果相信能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能在教学设计时自觉寻找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如果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能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鼓励合作探究,促进多元生成。同时教师是否精通专业知识、博学多才,是否具备教育理论修养、教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及敏锐的时代意识,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生态。其次,活力课堂的活力源泉还在于学生,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学习潜能的生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应,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习理论,坚持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从会学、学会到乐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不断生成。
  姜华东:活力课堂其“活力”来源于哪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充实课堂的活力?
  一、学生的学习愿望
  学生有无积极的学习愿望,是学习效果的主观决定性因素,是学习活动的起点。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实施赏识励志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分析自己与普教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异;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判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强调所教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宜的教学内容
  首先,所学专业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次,学生对所学内容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第三,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适度、难度适中,符合最近发展区或“小步快走”等教学理论要求;第四,课堂教学内容要链接生活,贴近专业发展形势,使学生感到亲切、实际。
  三、教师的激情倾注
  首先是对学生的激情,对学生的激情源自对学生的爱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其次是对知识技能本身的激情,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应对本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抱有崇敬、自豪之情,它们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是自己的教学资源。第三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激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师就会对自己的课充满自信,会处于对课堂教学效率的热切期待之中。
  四、民主的师生关系
  俗话讲“锅不热,饼不靠”。亲近的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的润滑剂,专制式、放任式的师生关系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应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相互尊重,教学相长。二是课堂外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师生关系,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的关系。如出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或是师生之间因兴趣爱好有所联系,等等。这种出自爱心、友谊、共同需要而形成的师生关系,会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和人格魅力,从而影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力课堂一定是来源于教师的激情,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当是“有情教育”。
  五、适当的教学呈现方式
  包括先进的教学观念、合适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内容等。如果没有适宜的教学呈现方式,就难以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课型、内容的不同,选择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教師一讲到底,学生一坐到底,师生行为呆板,课堂气氛沉闷。
  赵文平:要追寻活力源泉,首先要从学生学习或认识发展的规律谈起,看个体知识与经验获得或个体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强调,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可以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行动过程,通过“做”来学习。此时,行动、做、活动等就是活力课堂的活力源泉。
其他文献
小朋友,你认识以下图形吗?说说看,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智救宠物
中职校招生难题,在安徽华夏旅游学校校长王卫东看来,并不绝对。1999年学校刚创立时,他就开始尝试免费职业教育的办法,吸引一部分家庭贫困但有求学意愿的孩子入学。2002年学校实行与旅游酒店校企合作全程免费:学生第一年在学校上课,第二年在企业实习,第三年回到学校回炉提高。用人单位只需把学生第二年实习的劳动报酬返还给学校,学生不必支付任何学费。目前有60多家知名旅游企业加入这种合作模式。  随着生源大战
【摘要】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育人目标,以构建中高职衔接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贯彻“积极教学”理念,弥补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缺陷和不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代班组长 
各设区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各会员单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青年为本。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经研究决定,举办2018年度职业教育青年学术讲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青年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应为与作为。  具体内容如下:  1.進入新时代:青年职业教育工作者职
以下是图文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好习惯会善待你一辈子,而坏习惯会折磨你一辈子,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妨多去培养一些好习惯。   好习惯是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工匠精神,具备精益求精的品质,坚持不懈,必有所获。
【摘 要】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背景、管理机制以及运行成效。实践表明,建设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运行高效、实训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成效  
【摘 要】“微课”因其时间短、容量小、内容集中,可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过程,从中看出教师如何助学,而越来越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中职校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引入微课设计可以更好地达成说明文教学目标,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分析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的主旨。  【关键词】微课;说明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