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巧用问题教学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可見问题和学习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学习也就停止了。
  在生物教学也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即问题教学法。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张扬、提升的过程;就是要凸显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次课改所倡导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的理念,彰显了学生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经过努力学生就有了质疑提问的习惯。如:在讲核酸时;书本上讲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有一学生马上就提出问题:“既然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那还存在别的什么部位?”我首先肯定了该学生提得好,接着补充说,还有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再如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时,书本说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下课后有一学生发问:“上课讲的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那么物质出入细胞还有什么方式?”上课所讲的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形式是针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而言,对于大分子还可通过内吞和外排作用实现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如草履虫、变形虫。
  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个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问题意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问题意识存在误区,以为只要多提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结果导致课堂发问的泛滥以及简单化,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反而培养了思维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这种牵牛式教育,主动质疑的自主意识也就被遏制,很明显是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相悖的。二是教师的问题素养。因为教师的影响总是第一位的,如果教师“人云亦云”或者“书云亦云”,仅凭着教参上的几个问题,是不能把一堂课上好的,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先行。
  课堂上教师所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克服随意性提问。提问的语言要科学、精要、准确、清晰。学生对每个章节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书本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即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脑筋转个弯儿,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考才能回答。如讲述“生物的遗传”一节时,可运用有趣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初生的老鼠会打洞”这是为什么?使学生发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指出这就是遗传。那么,为什么亲代的性状能传给子代?这时学生脑筋必须思考,同时还需转弯,亲代并没有将性状直接传给子代,仅仅将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生殖细胞中究竟有什么呢?原来生殖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遗传的物质基础,结果不言而喻。这种以曲代直、变换角度的提问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提高。抓住契机,富于技巧的提问,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会让学生学得主动,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随着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提出,口语交际成为一门新课型进入了语文教学的阵地,口语交际能力成为评估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口语交际课中,利用师生交际,生生交际的双向互动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际上,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单凭教材安排的8次口语交际课,量是不够的。俗语说“实践出真知”,我认为实践就是口语交际的生命,十
思维是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实现的基本条件,没有思维能力的提高,就不会有语文水平的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 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极提出疑问——这
分析了《内经》脏腑藏泻的有关论述,认为《内经》的脏腑藏泻理论不仅以藏泻之别揭示了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而且以藏泻关系揭示了脏腑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联
从我国保健食品开发应用的优势和开发老年人保健食品市场的必然性,我国老年人保健食品开发应用的现郑州 保健食品市场开发应用的重要举措等3方面对保健食品在老年人市场中的发
现代教学论认为。人的发展必须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来呈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避免总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分析讲解来取代学生的主体感受,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主体精神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较多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有
介绍管遵信导师针刺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经验,概括为4个方面,梅花针扣打患部、耳毫针或耳压、沿受损经络循经取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1合维生素B12。
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第一次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明确构建以国家基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实践告诉我们,在政治课的教學过程中,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讲授新课前教师若能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巧设悬念,把握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  1. 故事导入  根据初中生都喜欢听故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微藻不但为河蟹早期幼体提供饵料,对调节水质和控制病菌群的生态作用也很重要。微藻的种类和密度常是河蟹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 Micro-algae not only pro
从含有少量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硝酸水溶液中回收和净化硝酸,汽液平衡数据是必需的。通过文献查阅没有查到充分而可靠的汽液平衡数据。因此我们利用改良的 Rose—Williams 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