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补充 灵活调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法结合律”教学片断
  
  出示体育活动的情境问题图: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1:(28 17) 23=68
  生2:28 (17 23)=68
  师: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相等,它们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28 17) 23=28 (17 23)。
  师: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生1:加数相同。
  生2:加数所在的位置相同。
  生3: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师:任意给出三个数,写成等号左右两边形式的算式,计算结果是不是还相等呢?
  (接着教师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编出两道算式并算一算。再指名几位学生任意写出三个数编算式算一算,最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剖析:“加法结合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一组等式:(28 17) 23=28 (17 23),接着出示两道算式: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45 25) 13( )45 (25 13),(36 18) 22( )36 (18 22),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三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本片断中执教教师对教材思路做了一个细微调整:把“算一算,下面(
  )里能填上等号吗?”这一环节改成师生任意写出三个数字编两道算式去算一算,从而引导发现加法结合律。俗话说:“看不如写”,这一细微调整,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另外,如果按教材去教,不能仅仅简单地从三组等式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还得引导学生一一举例验证。师生任意写出三个数编算式去算一算,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疑虑。这里执教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调整,让教材由封闭到开放,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反思:有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要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更丰富的信息;其次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各种情感。新课改后的教材基本上是围绕这些目标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鲜活。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呈现方式多样。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它仍然有不足之处。“加法结合律”一课中如果按教材思路去设计教学流程,学生也能发现加法结合律,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变得狭小了。这些需要执教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经验对教学进行灵活调整,让教材更加开放,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上面教学片段为我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的一个范例。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课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转变是一“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地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生成性、开放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让生活资源真正成为激活教材的“引擎”。    一、关注生活。激活教材的几点做法    1 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拓展教材内容  按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主要功能是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的机
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而字理是识字析词的根本。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一、创设情境,建立大语文观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记忆力强,喜欢朗诵、听故事、背韵文等。因此,利用生动的插图,再配合文字和故事情节,制造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儿童透过图画推测故事情节和认识生字,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创作新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呢?    一、激发绘画兴趣,挖掘创作想象空间    1、利用形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足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甚至成为人们的崇拜偶像。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语文课文中人物
[写作背景]  这是一节课题研究课《认识几分之一》,我们课题组围绕“如何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创设情境”,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野营的情境图,再通过动画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小朋友,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动画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是多少。    [发生在课堂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场景图。  师:今天是兰兰的生日,为了庆祝生日,她和哥哥一起到
自古至今,三尺講台一直是教师们才华施展的阵地,是属于教师成长和表演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成了一群被老师支配的木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也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局面,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牛刀小试的滋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快。社会发展了,学校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如何把握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强化学校战略管理。所谓“学校战略管理”是指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或维持学校自身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或谋略;是使学校能够达到其前瞻性目标而采取的决策艺术或科学。具体做法就是要对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课程建设、公共关系、师资、教学质量、生源等做全面的科学的分析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比较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重视学科解题技能的演练,重视在数学内部纯粹性地学数学,而却忽视学生的数学活动、情感体验。忽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忽视多维度地学数学、说数学、做数学,忽视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写数学日志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机会与平台,可成为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    一、数学日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结合“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猜想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猜想情境,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影响着新知识的构建进程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有效的基本保证,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课堂高效的重要特征。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富有如下特点: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