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珍珠”到“项链”的嬗变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7167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写作表达,可以改变以往写作远离或游离生活的情况。学生作文时,在感悟生活亮丽的同时,走进社会、了解他人、审问心灵、思考生活,这样的写作已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学生平时的作文许多内容是 “唱别人唱过的歌”,“吟别人吟过的诗”、 “吃别人嚼过的馍”,脱离自己的生活。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好素材,它们如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生活中被尘封起来。如果将其串连起来,让生活的“活水”激活作文教学,那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根精美的项链。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完成生活素材从“珍珠”到“项链”的嬗变呢?
  一、 观察生活,采撷“珍珠”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对于写作,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生活,任何写作技巧与词汇积累只能是空谈。”而学生对生活中有价值的作文素材,往往因熟视无睹,使得许多素材像珍珠一样散落在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采撷“珍珠”,把五光十色的生活引入作文课堂,使学生获得新鲜的作文素材,激活学生写作的欲望。当今社会是开放的、多元的,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色彩斑斓,多姿多元的新鲜事,真可谓“气象万千”。学生要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全新的“写点”,采撷“珍珠”,同时注意多角度延伸视野。
  一次记叙文的片段训练中,笔者发现以下几篇描写人物的文字:
  ① “那茂盛的长发,无论是劳作还是奔走,它们都在母亲肩上:田边,地埂,一直蜿蜒到村道上,晃晃悠悠地荡着秋千:活泼、轻盈、欢跳。”
  ② “那一头黑发披肩而下,像闪亮的瀑布,而当它们飘扬起来时,又如微风柔柔地抚过湖面。”
  ③ “母亲原来那黑得发亮的头发中间,凛然生出一撮撮白发,像春天那黛青的远山背面的一抹抹残雪。”
  从这些描写人物的文字中我发现,其内容都是我们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所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那是怎样的一种乐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总能引发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品味。选材时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其共性,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才能避熟就生。这一粒粒珍珠,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躬身采撷。
  二、 感悟生活,抛光打磨
  面对生活,鼓励并教会学生大胆地从自己的心灵体验出发,真诚地投入生活,能用开阔的胸襟去感悟生活,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展示生活风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能变换角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感悟,要敢于点化、推陈出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将自己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之由原始素材变成文章主旨表达所需题材。感悟生活,将“珍珠”抛光打磨,个性化地延伸感情。
  如写母亲的眼睛,两段文字经过抛光打磨后,如此呈现:
  ① “那是怎样的眼神啊!它是早晨第一缕阳光对娇花的抚弄,它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它是夏日里那一抹霞光对弱柳的拂拭,它是秋夜里皎洁的月光对修竹的依偎,它是冬日里朝阳与小草的细语。”
  ② “母亲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又如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滑到了我的双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
  从中可见,抛光打磨是整个制作工序中的核心,做得不好,首饰将黯然失色,完全没有珠宝的气韵。故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务必指导学生做到真诚地投入生活,深入感悟,个性体验。用独特的思维角度,博采众长,对材料去枝除叶,孕育出新的思想;对材料作一些个性化解读,从中渗透作者的个人倾向。
  三、 表述生活,串“珠”成“链”
  俗话说“只有胸中藏丘壑,方能笔下生锦绣。”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悟生活,下一步就是如何表述生活了。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故事如何组织,怎样才能串“珠”成“链”?组材时如果做到苦心经营,巧运匠心,就会收到“尺水兴波”之妙。
  一次以“倾听”为题的写作训练,学生将生活中家人的一些细节和关注到的社会上的事件,很自然地倾注于笔端,化为笔尖涓涓的墨迹。在他们笔下,有母亲为自己送夜宵时轻轻的推门声、有父亲因为家而辛劳付出奔波在生意场上染了烟瘾后嘶哑的咳嗽声,有外婆轻柔的催眠曲,婴儿的初啼声,有汶川地震时,那救援声、鼓励声,有南非饥饿的儿童们的呻吟……,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呈现在面前的就是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
  总之,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素材的一个天然“富矿”。那一粒粒散落在生活中被尘封的“珍珠”,需要我们串“联”,完成从“珍珠”到“项链”的嬗变,让作文,不再有挤牙膏般的痛苦,而是不吐不快的激情冲动,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轻松,如此从胸中流泄出来的作文,必然神气完足,情韵丰满,激荡人心。
其他文献
自1965年以来,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彻底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艰难局面,为香港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17年12月,工程累计对港供水240亿立方米,相当于搬运了1个半洞庭湖的水,占香港总用水需求的75%。那一道流淌不息的清冽东江水,化身为粤港两地紧密协作、携手同行的情感纽带,诉说着“共饮一江水”的同胞情谊。  老一辈香港人的“制水”记忆  
想象一下,如果在冬春之交,你患上了流感会如何?  这个问题在这个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让人心生忐忑,但在往年,最大的可能性是:你或许感到有些头痛,于是你卧床休息;体温在升高,你也愈发难受,或许还会出现一些呕吐、腹泻的症状,直到这种難受的程度达到峰值,你缓慢好转。  奥特姆·瑞丁格也是这样想的,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一周去两次健身房,年纪也不算大。因此当她以为自己感冒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甚至
上世纪70年后期以来,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一直是日本的两大支柱产业。在平成时代(1989年—2019年),這两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结果。  总体来讲,直到今天日本的汽车行业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比起平成元年的1989年,日本的汽车行业地位其实是上升了。但是电子行业在平成时代的后半部分,相对衰落了。  笔者认为日本电子行业的最高峰是从1979年到2007年左右。很多人认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电子行业
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巨大飞跃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出生存在人体表面和人体内的许多病毒,并将它们统称为“人类病毒组”。  最近对人类样本的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在我们的肠道、肺部、皮肤和血液中存在几十种以前未被识别的病毒。其中,有的可能是某些神秘疾病的根源,但有些可能是无害的。  破译这些新发现的病毒如何影响人类,有助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处置”:确定哪些应进行预防和治疗,哪些可以忽略甚至与它们长期共存。  偶
教学参考书在“练习说明”中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一句中的“于”字解释为“被”,这似乎令人有些费解,而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认为此句中的“于”字应解释为“从”。  教材下面没有注解这个“于”字,各种参考资料的解释也都和教参一样。可教参的“参考译文”是这样翻译此句的:“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译文中并没有出现“于”字的义项“被”字
疫情来势凶猛,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战胜这次疫情后,将更加繁荣昌盛。”“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给人信心,给人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
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近几年高考小说这种体裁考查较频繁,弄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通过高考和课本实例对小说环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中教育竞争的不断加剧,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家庭投入不仅包括财力和物力层面,还包括了人力和精力层面的投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从孩子呱呱落地便开始投入到一场漫长的教育竞争甚至是教育军备竞赛中去。这也重塑了新生代的城市家庭角色分工:多数城市家庭既以子女教育为中心而进行角色分工共同作战,又因子女教育而发生内部冲突甚至开战。 1.不让孩子输在
作文教学,向来低效。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时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既不能说又不会写,将我们的语文教学推向非常尴尬的境地。不少教师望洋兴叹: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而观其现状,有序作文、系统训练,为黯淡的作文教学平添了一分亮色,但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难题依然横亘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究其根本,是“写什么”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教师不知道将学生的作文导向何方。笔者且行且思,在困惑中思考,在实
“脱钩”是误判大势的逆动  美国一些政客想用“脱钩论”左右现实、阻挡大势,只能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中国发展壮大的脚步不会停止,中美平等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大变局中的乱云飞渡,如何把握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是各国面对的重要课题。令人遗憾的是,恰恰在人类需要加强团结合作的关键期,美国一些政客却以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