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氛围,而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沮丧、怀疑、厌恶、倦怠等,都影响学生语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积极情感的培养。
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英语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二英语模块5 Unit 15 “Teachers”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should be a good teacher and good students? And what should be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acher and his students? ”然后比较现实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说明师生应有的正确关系,同时引入教材例子说明好老师与好学生的定义,使学生意识到,在好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必须有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才能成为好学生。最后以鼓励性的句子作为结束语:“Above all, we must believe in ourselves, and we must believe that everybody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
合理利用教师自身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在课堂或生活中所保持的积极乐观高涨的情绪,时刻感染着学生,激发着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课堂上的微笑会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切、容易贴近之感,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反之,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出现在课堂,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恐惧、紧张的课堂气氛。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压抑的心理,哪有心思去学习呢?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的随和,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师生之间就很难产生共鸣,导致教学效果降低。所以,教师必须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创造最佳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我们应该打破以前那种概念对概念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身边的疑难问题开始,因为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例如,在讲解模块5 Unit 14的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没有使用传统的先交代后引入的教学方法,而是在上课之前突然命令一个学生:“Close the door, please.”该动作刚完成,我随之又命令另一个学生:“Open the door, please.”就在学生大惑不解之时,我让第三个学生回答:“What did I say to the two students?”学生恍然大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很快掌握了这个语法规律。
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还可以使用直观教具,多采用活动教具,如卡片、图片、实物、幻灯和电子课件。学生记单词难,我尽量避免使用先带读后拼读再默写的方法,也提醒学生不要过分依赖书本。每上新课前,我要么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要么用幻灯片展示生词,逼迫他们使用瞬时记忆的方式先强记生词,再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用竞赛的方式抢先记忆单词,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形成恰当的高期望值,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反之,学生则可能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并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关心和尊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每个学生建立适当的期待,在课堂上给予各人不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让他们得到赞语。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得到 “It doesn’t matter. Try your best and I’m sure you can do it.”教师还应不断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不适当的期待。面对进步快的学生,要反问自己鼓励了没有,如何鼓励;面对失败的学生,要反问自己是否作出批评,是否表现出失望的眼神等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
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英语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二英语模块5 Unit 15 “Teachers”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should be a good teacher and good students? And what should be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acher and his students? ”然后比较现实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说明师生应有的正确关系,同时引入教材例子说明好老师与好学生的定义,使学生意识到,在好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必须有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才能成为好学生。最后以鼓励性的句子作为结束语:“Above all, we must believe in ourselves, and we must believe that everybody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
合理利用教师自身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在课堂或生活中所保持的积极乐观高涨的情绪,时刻感染着学生,激发着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课堂上的微笑会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切、容易贴近之感,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反之,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出现在课堂,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恐惧、紧张的课堂气氛。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压抑的心理,哪有心思去学习呢?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的随和,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师生之间就很难产生共鸣,导致教学效果降低。所以,教师必须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创造最佳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我们应该打破以前那种概念对概念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身边的疑难问题开始,因为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例如,在讲解模块5 Unit 14的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没有使用传统的先交代后引入的教学方法,而是在上课之前突然命令一个学生:“Close the door, please.”该动作刚完成,我随之又命令另一个学生:“Open the door, please.”就在学生大惑不解之时,我让第三个学生回答:“What did I say to the two students?”学生恍然大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很快掌握了这个语法规律。
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还可以使用直观教具,多采用活动教具,如卡片、图片、实物、幻灯和电子课件。学生记单词难,我尽量避免使用先带读后拼读再默写的方法,也提醒学生不要过分依赖书本。每上新课前,我要么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要么用幻灯片展示生词,逼迫他们使用瞬时记忆的方式先强记生词,再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用竞赛的方式抢先记忆单词,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形成恰当的高期望值,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反之,学生则可能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并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关心和尊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每个学生建立适当的期待,在课堂上给予各人不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让他们得到赞语。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得到 “It doesn’t matter. Try your best and I’m sure you can do it.”教师还应不断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不适当的期待。面对进步快的学生,要反问自己鼓励了没有,如何鼓励;面对失败的学生,要反问自己是否作出批评,是否表现出失望的眼神等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