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精读教学探微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诗歌意象教学,是从“象”的角度切入,探究诗歌之“意”,进而把握诗歌主旨的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范例,进行诗歌意象精读教学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解读意象、把握主旨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而释题与介绍创作背景、解读意象、体悟主旨及综合探讨等步骤可以为诗歌意象精读教学提供操作性强而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诗歌 意象 精读教学
  诗歌教学以鉴赏为主要的教学活动,鉴赏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象”的角度切入,探究诗歌之“意”,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而准确理解“象”,应以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为前提。诗歌意象精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养成把握主旨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能力意义重大。在诗歌意象精读教学活动中,可按释题与介绍创作背景、解读意象、体悟主旨及综合探讨等四个步骤进行。笔者以郑愁予《错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为例,对诗歌意象精读教学略作试探。
  一、释题与介绍创作背景
  诗人通常用题目来表现诗歌内容、主旨、创作目的或诗歌体裁。题目中关于诗歌的一切内容均需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
  介绍创作背景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步骤。诗人因受环境的刺激而心有所动,发而为诗。因此,创作背景决定了诗人创作动机与所表达的情感。
  如在教学郑愁予的《错误》时,可借指导预习来引导学生先对文题进行初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题目《错误》指什么,老师再与学生讨论文题的含义。
  对于作者,应介绍其生平经历、时代背景、重要著作、思想人格及学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尤其是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作品与作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错误》一诗为例,作者是郑愁予。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笔名愁予,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及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祖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出身军人世家,四岁正值中日战争爆发。逃亡、流浪及战争的悲惨情景,深深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说:“我从小在战争中长大,所以我是在战乱中接受文学、艺术、人生的种种影响。我父亲曾参加抗战,这期间我和母亲住过不少地方。因此我自小便习惯流浪,而且懂得在流浪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和意义。”①这样的成长背景,使“浪子情怀”不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错误》一诗中的“过客”正是“浪子”的身份。本诗创作于作者二十二岁时,是郑愁予早期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辍笔十五年后,诗人重新执笔,此后的作品表达对家国、岁月的感触增多,对生命的体悟也更深刻,与早期充满感性、浪漫情调的风格迥异。诗人在回答本诗是否为其经验之作时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却有一种美感。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记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断断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我说过自己因为逃避敌人,走过许多地方,看见许多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妇人,我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候我父亲在前线作战,她便跟我相依为命,成了这首诗最根本的因素。”②
  《错误》和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闺怨”诗的主题相同,即诗人所说的和古典诗歌的内容相同,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诗人也指出这首诗创作的根源是他流浪经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以,解读诗歌,要教会学生知人论世。
  二、解读意象
  诗歌是文学中最精致的体裁,以简洁的形式表达无限的情思,解读意象是理解诗歌内容和体味诗人无限情思的基础和关键。意象即诗中的事物。诗人以“象”明“意”,借“象”表情达意。教学中,必须仔细解读意象,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我们要认识诗歌,应当从哪里起步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意象’!如果说,写一首诗就是从事一项工程建设,那么,作为这项工程的整体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意象。无比瑰丽的诗歌殿堂,就是由它叠成的。诗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也就是这个意象!意象,是诗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③
  对“象”的解读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了解材料(象)与主旨(意)之间的关系,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材料来表达主旨。入诗的材料包括事情和事物两类。解决诗中之“象”,需要对这两类材料进行深入探究。如教学《错误》一诗,对材料可作如下解读。
  (一)事情(事件)材料
  1.“我打江南走过”──浪子流浪
  这句诗叙述一名浪子从江南走过之事,整首诗描述的内容正是该流浪的过客的所见、所感。正因是流浪的“过客”,充满落拓不羁、飘泊不定的心态,所以“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而造成“美丽的错误”。来去匆匆的浪子意识,正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
  2.“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思妇漫长的等待
  这是造成“错误”的另一原因。正是思妇坚贞执着的等待,使过客的“达达马蹄”声成为“错误”,造成思妇心中巨大的失落,失落愈大寂寞便愈深。
  此诗以“过客流浪”与“思妇等待”两条线索相结合,在“过”与“等”,“归”与“等”之间交错盘结,造成“错误”。
  (二)事物材料(物象)
  1.人物性材料:“过客”与“归人”
  诗中的“过客”与“归人”构成矛盾,“过客”非“归人”,而“过客”造成的“归人”假象使思妇产生误会而与期待形成强烈反差,这反差正是“错误”。
  2.自然性材料
  思妇是闺怨诗中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诗描写一闺中少妇,春日登楼,看见盎然春意时的心理变化。从“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觅封侯”表现出思妇心中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最终是思念丈夫之愁绪,浓于“教”丈夫建功立业之愿望。功名富贵对思妇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与所爱之人朝夕相守才最真实。而《错误》一诗并未直言“思妇”,而是以“莲花”、“柳絮”等物象来象征。
  “莲花”——象征思妇形象。“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句中以“莲花”象征思妇,取莲花高洁、坚贞之义,用以表现思妇高洁、坚贞且清新的形象。而“莲”与“怜”同音,因此借“莲”喻女子惹人怜爱的姿态。如此一思妇,让“过客”为之动心,然而思妇早已心有所属,坚贞不为所动,使这份邂逅对“过客”而言也成为“美丽的错误”。
  “柳絮”——象征思妇的心绪。“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句中“柳絮”象征思妇的心绪,如柳絮一般,随着归人的归来与否而飞扬或沉寂。而“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有希望对方留下之意。因此,在此也象征思妇期待归人早日归来之意。
  “东风”——象征“归人”。“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句中“东风”象征“归人”,“归人”之于思妇,正如“东风”之于万物。“东风”带给万物和煦、温暖,更为大地带来生机;“归人”之于思妇,也同样带给思妇温馨,为思妇的生命、生活注入活力;而“归人”不归,思妇生命的春天就永远不会到来。
  “江南”——比喻美丽、绚烂。“我打江南走过”,“江南”风景秀丽,自古即是文人骚客笔下浪漫、多彩的地方。白居易《忆江南》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忆江南?”道尽江南的美丽和绚烂。暮春三月更是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此地的男男女女更该是儿女情长。诗中以“江南”的美丽与绚烂,反衬出思妇“独憔悴”的寂寞形象。
  “季节”、“三月”——是时间意象。“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中,“季节”是泛指,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更替,思妇的等待也随着季节的流转周而复始,可见其等待的漫长。“三月”为暮春时节,眼看一年中的春天又将过去,而思妇等待的春天,仍未到来。诗人以这两个时间意象,暗示思妇漫长的等待,希望与失望也随时间不断流转,在心中起伏。更突显思妇寂寞的形象。
  “马蹄”——马是古代男子的骑乘工具,过客骑马流浪各地,勾画出过客潇洒飞扬的情采,与浪子潇洒不羁、落拓不群的形象相吻合。而诗中特写“达达”的马蹄声,与“跫音”相照应,写出思妇无心外出,只凭“跫音”与“马蹄声”来判断归人是否归来,因此产生希望落空的“错误”。
  3.人工性物象
  (1)跫音——指人的脚步声,行人的声音。古时女子由于礼教的束缚,再加上思妇紧闭的心扉,所以于门户重掩的家中等待归人,只能以“跫音”来判断,以听觉代替视觉,此处诗人勾勒出一位深闺少妇静坐屋中,侧耳倾听“跫音”的深情孤寂画面。
  (2)城、青石街道、窗扉——“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城”比喻思妇寂寞而坚贞的心,“城”的坚固特征,正与思妇坚守爱情的执著坚贞心志吻合。以“青石街道”象征思妇寂寞心绪的无限绵长,如街道般延伸。“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的“窗扉”象征思妇的心。以紧掩的小小“窗扉”象征思妇紧闭的心扉。“城”→“青石街道”→“窗扉”,空间不断地凝缩,思妇把自己锁在这小小的空间中,其孤寂的形象便渐次凸显出来。
  三、体悟主旨
  探究诗义主旨,是语文精读教学最高目标之一。对名篇主旨的探究,应从文义到主旨。教学中,应先讲解诗文的辞面意义,通过词语分解、语句剖析来解说文辞的意义,才能初步了解文辞所表达的事理或感情。有些诗歌,从文辞中即显出主旨;有些诗歌,无法从文辞中读出主旨;另一些诗歌,文辞意义中显出部分主旨,却在文辞之外隐含另一层含义。这些或显或隐的主旨,都须先了解文辞意义,再配合诗题、背景详加推敲,随文义参悟,逐处阐明,解说补充,学生才能充分了解。
  如对《错误》进行主旨精读教学指导时,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
  (一)文义讲解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此诗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交代故事的背景——“我”经过江南,邂逅了一个“等待”中的美丽女子,故事便由此开始。“走过”可见“我”的“浪子”身份;而“等”则表明女子正是“等”着归人的思妇。“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容颜”显然是指“红颜”,用“容颜”在“等”,可见其因等待而青春不再。“如莲花开落”中的“开落”,可见岁月流逝,彷佛莲花已经历几度“开落”,已经历几载岁月的绽开、凋零。而“如莲花”的美丽容颜,正是造成“我”的“美丽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诗人极力铺写思妇的坚贞与寂寞。“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以景寓情,“东风”喻思妇所等待的人,“柳絮”喻思妇,等待之人“不来”,思妇的心“不飞”。若没有东风,便无法造就柳絮飞扬这份美丽。诗人由东风柳絮推及于人,“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等待之人的“跫音不响”,思妇的“春帷不揭”,等不到归人,思妇不会揭开心中遮挡浓郁情愫的帷幕,可见思妇的等待虽遥遥无期,却坚定执著。而“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本令人惆怅,“青石的街道向晚”少有行人,凄凉昏黄的街道,更令人感到寂寞。而此刻“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通过比喻与空间的凝聚,凸显思妇的坚贞,也让人对她的孤寂投以更多的同情。
  最后一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点出诗题,呼应“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如果“达达的马蹄”是期待已久的“跫音”,该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在你(思妇)深切的期待中,“我”达达的马蹄声在无意之中造成了你的失望,所以对彼此而言这原本美丽的邂逅却是“错误”。诗人借“美丽的错误”,营造了一种反常却合理的美,让读者不禁在怦然心动后随着思妇与过客幽幽喟叹。
  (二)整合提炼主旨
  诗歌精读教学,要就诗歌主旨的“主题类型”与“显隐类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整合提炼。
  王立在《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中提出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即惜时、相思、出处、怀古、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笔者以此为基础,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结合重新归纳为七大主题。一是怀思,包括相思、思友、思乡、思父母手足之情等;二是怀古;三是咏怀;四是关怀国家社会;五是别离;六是惜时;七是哲理。
  根据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主旨的显隐方式,主旨的显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主旨全显类型”,即主旨在诗中完全显出;二是“主旨全隐类型”,即将主旨隐于篇外;三是“主旨显中有隐类型”,即在显出的主旨中隐含另一深意。
  教学《错误》,探讨完诗文的文辞意义后,可概括出此诗的显旨是篇末的“错误”,整首诗,从一开始的“走过”与“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中,一“过”一“等”之间便产生“错误”;而篇末的“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明确点出“错误”。然而,这却是一份“美丽的错误”,虽是“错误”却仍是一份美丽的邂逅,更显出这份“错误”所带给人的惆怅感。于篇末点明,不但戛然而止,画龙点睛,更令人回味无穷。
  综观本诗,此诗与古典诗歌中的“闺怨诗”,主题相同,都是抒闺中少妇相思之情。此诗虽然表面写一位女子,因期待归人落空而造成美丽的错误,却是从过客“我”的视角,观察女子的心境变化。而女子心境之所以会产生由期待到失落的强烈反差,主要因为思念归人之深情,与期待归人的坚贞与执著,因而产生过客所见、所感的“美丽错误”。再从诗人创作的背景看,诗人以“母亲”等待在前线作战的父亲的心境为基础,由此可知此诗更深层的主旨应是表现思妇的坚贞与无尽的寂寞,而这与中国传统闺怨诗的情感表现是相合的。因此,此诗显旨是“错误”,但隐旨是表达“思妇的坚贞与寂寞”,主旨的显隐类型为“显中有隐”。
  四、综合探讨
  文辞是文章的外在形式,主旨是文章的生命,生命有赖于形体的提供,而形体需要生命的支撑。在诗歌精读教学中,文意需细细咀嚼,细细阐释;主旨要细细品味,细细发挥。在这细细体味之中,语文教学的能力训练、主旨欣赏、精神陶冶等功用,可以一并实现。所以,诗文中主旨与材料如何通过文辞结合,教师应当讲清。这个步骤是探讨如何通过“意”与“象”来构成整首诗歌。从“意”与“象”的角度切入分别分析之后,进而将两者结合探讨,关涉“意”与“象”的结合、表现与组织,即探讨诗的主旨如何与诗歌中所选用的材料相结合,作者所选用的材料如何形成个别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主旨,选用哪些词汇,又通过什么修辞来完成艺术表现,使用什么文句结构将个别词汇或概念组合起来,使用什么结构将整首诗歌的“象”与“象”、“意”与“象”、“意”与“意”组织起来,等等,均属诗歌意象教学综合探讨的范畴。
  如《错误》一诗,其意象构成如下。
  实景(含事)——过客:“我打江南走过”;思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虚景——(含情)(含情:大):“东风不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含情:小):“跫音不响……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实景——(含情):“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实景(含事):“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此诗前后两段为实景,但含着事件,以过客和思妇为线索展开。中间写情的部分,是以景抒情,将思妇内心寂寞与等待的坚贞通过景物来比喻,最后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收束,从马蹄声在思妇心中造成的错误期待,到原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错误,两线又合并在一起,更带出“美丽的错误”的莫大惆怅感。整首诗通过虚景、实景交错,以事件呈现,将情感蕴含其中,含蓄地表达出彼此的深情。
  此诗的显旨是“错误”,而隐旨是“思妇的坚贞与寂寞”,以下便从显、隐旨与材料的表达两方面,加以综合,可见其连结的方式。
  意:显旨──美丽的错误←象(事件材料):过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思妇),“过”、“等”,“我是过客,不是归人”、思妇等待归人、寂寞的城。
  意:隐旨──思妇坚贞与寂寞←象(事物材料):莲花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窗扉紧掩,达达马蹄。
  从上述连结方式可知,此诗通过“事件材料”来表现显旨,正是“过客”、“思妇”与“归人”之间一系列错误之事,显出主旨“美丽的错误”之情。而这“美丽的错误”的根本原因是隐旨“思妇坚贞与寂寞”,显旨将隐旨包含于其中。通过“事物材料”来暗示情感,具有含蓄温婉的美感。如此一显一隐的主题,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动人,形成美丽浪漫却又令人惆怅的古典情调,令人再三回味咀嚼。
  在教学中,对诗歌范例进行意象精细解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充分阐发探求诗人内在的情思,同时使学生了解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了解诗歌主旨的类型与表现方式等知识,不但让学生懂得如何鉴赏诗歌,而且通过鉴赏学习如何创作诗歌,应该是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注释】
  ① 张灼祥. 作家访问录:郑愁予——心灵的流浪[M]. 香港:素叶出版社,1994:153.
  ② 张灼祥. 作家访问录:郑愁予——心灵的流浪[M]. 香港:素叶出版社,1994:153.
  ③ 王长俊. 诗歌意象学[M]. 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7.
  (作者单位: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中学)
其他文献
根据我省援疆工作统一安排,为实施好“百名专家学者赴新疆培训工程”项目,省教育厅组织一批特级教师、国培教师和优秀校长赴新疆和田皮山县讲学,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省教科院副院长徐贵亮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人赴疆讲学。  皮山县是我省的援疆对口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距乌鲁木齐1800公里,少数民族占98%以上,是新疆最南端的边境贫困县,多是戈壁和沙漠,气候干燥,多风
近日,有记者拿出4篇小学生作文,交给中考、高考阅卷老师点评。  在事先不知道出处的情况下,福州教育学院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屏东中学林密老师给这4篇作文都打了48分(满分60分)以上的分数。同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福建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福州市高中语文中心组顾问薛章辉给每篇作文的分数也都在45分(满分70分)以上。可事实上,这4篇作文的作者,半年前全是福州市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但
今年有幸参加扬州市中考作文阅卷工作,阅卷归来感慨良多。今年扬州市中考的作文题目是“在乎”。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  应该说这个题目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人文关怀,学生会有很多话可说,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学生不能脚踏实地,言必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早读课是一堂很重要的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但对如何组织上好早读课却很迷茫,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学校对这堂课也缺乏管理,仅仅是看老师到没到岗而已。而学生呢,有的在自由读的时候,不知道该读什么才好,一会儿读读这,一会儿读读那,最后什么都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启航之时,此阶段习作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良好的习作兴趣、习作习惯和习作质量。《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但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依旧颇多,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写心理,致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如人意。我根据学段特点,从“基于文本,激发兴趣”、“
老师带领视障学生感知大自然。  5月13日,“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探访河北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在特殊教育学校内,孩子们在特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习舞蹈、盲文、生活知识等。(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學生们学习舞蹈。
【内容摘要】“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写作”“批改”是能力的训练,而讲评却是能力的提升。在作文讲评中要注意:第一,讲评应当纳入整个作文教学的总体设计中;讲评前要做好资料准备;作文讲评应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讲评不应仅停留于“讲评作文”的水平上,不能以一种“随物赋形”的态度来对待作文讲评。  【关键词】作文讲评 问题 交流 讲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尤为重要,
中医治病多用“药引”、讲究“治病必求于本”,治愈之后还注重调养和食补,疗效好而且持久。如今,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的普及,造成了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暴露于不良信息的侵害之下,形成了各类校园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将其视为学生思想中的“疾病”,运用“中医治病”的理论和方法,或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体会源自一个学生真实的个案。  吴鹏是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的一名学生,天资聪颖
【内容摘要】问题学生存在于每所学校,存在于每个班级之中。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更新观念,把转化问题学生看成是一项富有挑战、富有魅力的工作。其次要纠正眼光,把问题学生看成是可转化学生。再次要讲究沟通艺术,优化多种沟通途径,对症下药。最后,要有一颗博爱宽容之心。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转化 更新观念 纠正眼光 讲究沟通 博爱宽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所谓数学概念,就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属性的思维形式。简单地说,数学概念就是指书本上的一些名词术语。它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量较多且需要下定义的,如:方程、函数、角等;一类是数量较少且不用下定义的,如点、线、面等。  每一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某一对象的一切基本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适合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  概念具有确定性与灵活性。确定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