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不但能补充国家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文章通过对化学校本课程《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的实施及反思,讨论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必要性和注意点。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5个方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學课程标准》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发展提出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1]。”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选用或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在国家课程方案中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2]。”基于此,笔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本着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培养为目的,努力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该校本课程的名称为《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课程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课程通过利用初中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结合高一现学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相关知识与操作,以实验为手段,让学生制备几种常见的大晶体,以期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的目的。另外课程中涉及的晶体的相关知识还能为学生高二阶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课程开展和实施的具体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探索与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选择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学生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很大的兴趣,但对如何进行实验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物质制备和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在确认制备的晶体类型后,我们发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并归纳每种晶体制备所需的药品和实验条件。例如,学生通过文献调查发现控制以下条件(表1)制备硫酸铜大晶体最有效 [3] [4]:
  (2)实验探索与观察法:实际实验条件与环境千变万化,不同人即使在同一条件做同一实验,现象也可能不同,有时即使参照文献数据进行实验,也并不能得到预想的结果。这时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与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基于真实情境思考问题该如何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制备明矾大晶体时,有几个小组很难得到颗粒大、外形规则、不粘结的明矾晶种,而另几个小组却比较成功地得到了明矾晶种,但晶种也呈现了不同的形状:三角形、六边形、正八面体形。后来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对比发现:无法得到晶种的小组实验温度过高,药品用量过多,造成溶液过饱和度太大。另外为什么明矾晶体会有三种不同的形状,这是宏观条件和现象无法解释的,需要学生课后再通过文献调查了解。
  (3)经验总结法:本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平常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每次制备新的晶体类型之前,教师都先进行实验前讲解,然后边演示指导,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使得课堂既不会混乱而漫无目的,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每一个实验模块结束,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成品带回去,作为课程留念。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开放:让学生上交关于学习这门课的心得感受,或者交一篇与该校本课程内容有关的小论文。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我们还挑选出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论文参加区里的论文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就感。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素养之一就是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而该校本课程的实施,正是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实验证据,并对实验中的“突发状况”和现有结论进行对比反思、提出质疑、展开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动手改进实验,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
  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阅读和书写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课程开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才能带动课程的发展,进而带动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平台。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笔者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更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提高和发展的方向。
  校本课程的开设促使学科教学特色的形成。目前“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校本课程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正面肯定,很大一部分学生看了我们的大晶体的“小型晶体展”后,纷纷表示想要选修这门课程。特别是很多高二学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学生看了大晶体以后,惊讶地感叹道:“原来我们学的晶体的规则的几何外形、各向异性和自范性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三、校本课程开设后的反思
  回顾校本课程“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的开发与实施过程,笔者感到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一个充满艰辛又必须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经过实践和思考,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和尝试,笔者作出如下几点思考。
  (1)笔者认为校本课程与基础普通课程相比,在课程设计上应更注重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导向作用,要能够系统、有序地组织课程内容,并对课程开展过程进行评估与評价,适时采取应变与改善措施,再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开发。具体开发和实施的模式 [5]如下:
  目前“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还处于初始阶段,课程第一次开设过程中,总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课程设计和实践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过,笔者相信只要对该校本课程进行评估与评价,继而进行完善化设计,不断累积实践经验和及时反思,有望将该校本课程的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教师是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因而必须慎重考虑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某个实验具有趣味性且有实验意义,但有时候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或者说在重复一系列相似实验后,一些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课程中一些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实施的手段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即学生也具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课程决策的权力。只有当学生认同课程意义与趣味性,才会自愿地参与课程的实施,并从中有所感悟。笔者相信,经过几轮课程实践后,可以筛选出一批学生确实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化学实验,进而开发出一门生动而有意义的综合性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3)非常遗憾的是,在该校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实际参与的大晶体制备实验只有5个,远少于课程方案的设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弱,导致某些实验要重复好几次;二是很多大晶体的生长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对生长环境的控制要求也较高,这就导致一个实验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三是校本课程开展并不是开课教师“单人独马”所能完成的,是需要通过教研组教师间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和积极配合,才能超越个人局限性,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趋于系统和完善。但实际是教师的意愿、不同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时间限制、参与的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课程的发展 [6]。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在学生层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应学会转变学习角色,以自我为主体,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教师层面,教师间应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共同设计出最佳的校本课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以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關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有机合成;思维模型
摘要:化学公开课的失真属于是否“真实地教化學”的问题,它与“教真实的化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理念问题,后者更有研究的价值。“真实的化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学科的真实性,即化学学科本来的面貌;二是化学学习的真实性,即化学学习是动态生成的。该文呈现在高一化学“甲烷”公开课中用三种科学的方法教真实的化学的尝试:用化学史还原知识形成的真实脉络;用创新实验揭示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用
There once lived a brave3 knight who likes saving princesses4. One day he rode by a tower with a princess inside and a horrible5 dragon nearby. The knight ran to the dragon and drove him off. He got t
摘要:以“化学工艺流程题专题复习”为切入点,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在该主题复习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中考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07.015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要:反思即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自我反思是高效的学习方法,最佳的纠错手段。  关键词:自我反思;知识体系;训练;科学素养;自由支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59-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2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要: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从趣味引入、实验探究、问题驱动三个维度出发,将“境脉”思维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重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展长久持续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境脉;金属;化学性质;学科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4-0043-03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文章以“CO2的实验室制法”为例,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所需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合适的“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实现帮助学生自主地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再次扩充,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先
摘要:为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本质,引导乡村学生巧借乡土素材,利用实验室仪器纽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文献查阅,实验创新,融合布伦斯特酸碱理论、碱平衡常数、路易斯酸碱理论、路易斯碱结构等分析CO3-、HC03与H 结合能力的证据。宏观实验、微观分析、证据推理等相结合,得出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强于碳酸钠,碳酸氢钠与质子结合能力弱于碳酸钠。  关键词:乡土素材;实验创
摘要:溶液状态三角模型的构建,凸显了决定溶液状态的三个要素:溶质、溶剂、温度,通过建构与解构,对溶液状态影响因素和变化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溶液状态三角模型;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模型;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07  
My hometown is a beautiful town in the west of Hubei Province. The biggest mountain rises about 4,000 meters high, with the white snow covering the top of it all the year round. There is a huge lak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