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模型建构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溶液状态三角模型的构建,凸显了决定溶液状态的三个要素:溶质、溶剂、温度,通过建构与解构,对溶液状态影响因素和变化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溶液状态三角模型;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模型;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07
  一、 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引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中反复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传承和提升,落实到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的教学中来,就是要学会分析各概念间的普遍联系,学会定量的准确判断和精准调控溶液的形成和变化。为培养学生对于溶液状态变化的准确判断和精准调控等核心素养,笔者构建了溶液状态三角模型和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模型,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溶液状态三角模型展示
  通常溶液的状态分为两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从溶液状态的定义来看,其状态与溶质、溶剂、温度三个参数有关,这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引起溶液状态相应的变化。
  三、 溶液状态三角模型的解析
  1. 从溶质的角度
  溶质的变化无非两种,增加溶质或减少溶质。
  增加溶质就是向不饱和溶液里继续溶解溶质,直至不能溶解为止,使其状态从不饱和到饱和。
  减少溶质就是通过结晶的手段,让溶质成为晶体从溶液里析出,结晶是溶解的逆过程,那么怎样让溶质结晶析出呢?具体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针对KCl、NaCl、NH4Cl等一些溶解度曲線是缓升型的物质,也就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可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式,当溶剂蒸发到一定程度,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消失,原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结晶析出,导致溶质质量减少。另一种方法是降温结晶,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针对KNO3、NaNO3、NH4NO3等一些溶解度曲线是陡升型的物质,也就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降低温度,溶质的溶解能力减弱,溶质从溶液里结晶析出,导致溶质质量减少。
  2. 从温度的角度
  绝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如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改变温度可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即溶解能力。一般说来,升高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解能力增强,原来不能溶解溶质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溶质,从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解能力减弱,原来能溶解溶质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
  3. 从溶剂的角度
  溶剂的量的改变也有两种方式。增加溶剂和减少溶剂。增加溶剂,溶解能力增强,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减少溶剂的方法就是蒸发溶剂,溶剂的量减少,溶解能力减弱,原来能溶解溶质的溶液现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成为饱和溶液。
  4. 从综合的角度
  当溶剂的量和温度改变时, 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的改变,从而使溶液的状态发生改变,所以描述溶液状态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模型
  大多数学生对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能从定义上加以区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鉴于此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模型。如下图:
  不饱和溶液可以看作是饱和溶液和多余的水的组合。
  饱和溶液可看作是溶质和溶剂对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可看作是溶质和溶剂不对称的溶液,其中溶剂占优势。
  例题:在不同温度下,NH4Cl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如下表:
  在20℃条件下,一种NH4Cl溶液里,发生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 溶液丙
  请回答:
  (1) 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丙 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甲 溶液。
  (2) 要把40℃时NH4Cl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
  [解析]
  (1)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模型来看,溶液甲中蒸发掉的10克水是多余的水,因为无对称的溶质析出,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对溶液乙而言,根据题意,在20℃时,10克水与3.72克溶质是对称的,而溶液乙中的10克水与3克晶体不对称,水占优势,故乙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丙是同温下溶液乙析出晶体形成的,故丙是饱和溶液。
  (2)要把40℃时NH4Cl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从溶液状态三角模型来看,有三条思路,一是改变溶质质量,可采取增加NH4Cl溶质质量来实现;二是改变溶剂质量,可采取蒸发溶剂来实现;三是改变温度,由题可知,NH4Cl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溶液状态三角模型和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模型精简了溶液状态的描述,把三个核心要素溶质、溶剂、温度的关系简明扼要地突出,对于学生学习溶液有着删繁就简直至核心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性教学实践包括发现问题—交流沟通—反思调整—尝试改进—新问题—再反思。文章从“氯水性质的探究”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的预设、课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过程,尝试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调整;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5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摘要: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对化学实验生活化进行实践并反思。  关键词:化学实验;生活化;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8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33  一、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实践  1. 焰色反应  (1)实验器材
關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有机合成;思维模型
摘要:化学公开课的失真属于是否“真实地教化學”的问题,它与“教真实的化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理念问题,后者更有研究的价值。“真实的化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学科的真实性,即化学学科本来的面貌;二是化学学习的真实性,即化学学习是动态生成的。该文呈现在高一化学“甲烷”公开课中用三种科学的方法教真实的化学的尝试:用化学史还原知识形成的真实脉络;用创新实验揭示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用
There once lived a brave3 knight who likes saving princesses4. One day he rode by a tower with a princess inside and a horrible5 dragon nearby. The knight ran to the dragon and drove him off. He got t
摘要:以“化学工艺流程题专题复习”为切入点,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在该主题复习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中考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07.015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要:反思即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自我反思是高效的学习方法,最佳的纠错手段。  关键词:自我反思;知识体系;训练;科学素养;自由支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59-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2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要: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从趣味引入、实验探究、问题驱动三个维度出发,将“境脉”思维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重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展长久持续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境脉;金属;化学性质;学科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4-0043-03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文章以“CO2的实验室制法”为例,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所需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合适的“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实现帮助学生自主地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再次扩充,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先
摘要:为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本质,引导乡村学生巧借乡土素材,利用实验室仪器纽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文献查阅,实验创新,融合布伦斯特酸碱理论、碱平衡常数、路易斯酸碱理论、路易斯碱结构等分析CO3-、HC03与H 结合能力的证据。宏观实验、微观分析、证据推理等相结合,得出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强于碳酸钠,碳酸氢钠与质子结合能力弱于碳酸钠。  关键词:乡土素材;实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