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阅读,回归语文的本分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鉴赏方法。 “文本”是一种编织体,是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因为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值”。
  若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唯此,备课时才能“游刃有余”。为达成这样的文本解读水平,教师的文本解读就不应仅仅围绕课文来进行,理应走向文本细读,。
  一、文本解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
  1、浅尝辄止
  《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思考:南郭先生为什么要混进乐队?为什么要逃走呢?
  生:南郭先生逃走是怕追查。
  生:南郭先生混进乐队,是为了骗取俸禄。
  生:他肯定逃到外地做生意了。
  生:也有可能去旅游了。
  课堂上阅读主体是我们的学生,而教师却置文本的“应有之义”而不顾,偏离我们课堂的主线,在文本之外的边缘地带徘徊,导致不能深入课文的“腹地”,因此也就出现了浅尝辄止,脱离文本的尴尬局面。
  2、信马由缰
  《三袋麦子》教学片断
  师:“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
  生:我担心小猴把麦子都种了,一点不留,万一收不着呢。
  生:我喜欢小猪,因为它把小麦吃到肚子里了。吃了才是自己的。
  生:小牛的做法也很好,它一点一点享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我们的文本解读倡导多元解读,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元解读”变成了“无元解读”,我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鹿可以是马,马可以是鹿,无原则的解读就是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3、以偏概全
  抓住片言只语轻率下结论。优秀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我们可以读出来的东西也会很多,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把非本质的东西当成了本质。
  一位老师执教《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讨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讨论我们应该向骆驼学习什么。尽管这些内容文本中都有,对学生来说也有教育价值,但毕竟不是这个文本本质的东西。文本解读非常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林海音在文中已经说得很明白:“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4、过度诠释
  听一位老师教《泊船瓜洲》,老师介绍说这是王安石二次为相,奉诏进京,路过镇江时写的。王安石是个改革家,此次进京,改革也许成功,春风得意;改革也许失败,前途未卜。要求学生先用春风得意的心情读,再用忧心忡忡的语气读,结果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我觉得这是把文本“读过了头”,至少对小学生来说“读过了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种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需要讲得这么复杂吗?
  二、文本细读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品词析句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一个冷,而且还“冷极了”,已表达出冷的程度。加上雪,更冷,还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放在一起,层层推进。但别忘了,这是大年夜,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该是个怎么样的冷呀?细读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的场面。
  2、还原生活
  茅盾提出:“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鲁迅救护拉车工人有一段话:“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不少老师教这一段都让学生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但圈出以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的伯父和爸爸是什么人?那个拉车的是什么人?他们在旧社会的地位各是怎样的?两个大知识份子让拉车的坐在车上,而自己则蹲着半跪着,这在旧社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此情此景不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形象写照吗?
  3、比较对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果是改写本,我们可以拿它与原作对照;如果作者有修改,可以把修改前后的文稿加以对照;我们还可以把作品跟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尽管都是唐代作家的送别诗,但由于朋友去的地方不同,朋友此行的目的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以及惜别之情表达的方式就不相同。
  5、“知人论世”。
  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
  不过,“知人论世”要注意两点,一是参阅别人的意见最好在自己的解读之后,避免先入为主;二是作品的艺术世界并不是作家自己生活的简单再现,我们不能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划等号。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谈点体会。  1. 班主任要做知识的富有者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
期刊
◆案例1: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接的毕业班。那一次单元测试,坐在第一排的李慧慧趁我在后边巡视的时候,突然回头向她的后位王萌使眼色,然后王萌递给她了一张试卷。怕影响其他同学答题,我走到王萌那里,让她取回自己的试卷,并站了起来。对于李慧慧因为她的种种劣迹,已经让所有的老师几乎放弃了她,所以我也没有搭理她。而李慧慧却突然“啪”的一声把课本摔倒了地上。  我呵斥道:“李慧慧,你干什么?”  “为什么让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
期刊
我是一名教龄刚满6年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上我也是个新兵,回忆6年的教学,到现在还是觉得有些盲目、有些懵懂,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想一想、静一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一下几点坚持。  一、坚持每天做两道思维题。  【漫无目的的做法】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每天都给学生在记作业本上出两道思维题,最早尝试着找一些稍微带点趣味性、有点脑筋急转弯又不失挑战性的题目,
期刊
关于教师会教与乐教的话题,大家都不生疏。而且一提起来,大家总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它是再浅显不过的事。其实,如果真的描述起来,还真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容易。正是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事却蕴含着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一、教师会教的含义  (一)会教的教师通过“教”使自己得以全面发展  真正会教的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使自己得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定位为一个发展人的生存,从内
期刊
当今社会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教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机械的抄抄写写的“题海战术”是以往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题,每天学生埋头于书本作业之中,导致了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教师们更是苦不堪言,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对课外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实践告诉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作业布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
期刊
摘 要:如何进行初三英语总复习?一、紧扣课标,教材为本,了解最新考试动态、熟谙中考题型和新型题型。二、板块复习,阶段侧重。第一阶段——分册复习。第二阶段——语法项目的专项训练和中考题型的专项训练,并作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三、复习课型及复习策略  关键词:紧扣课标 教材为本 板块复习 阶段侧重 分册复习 专项复习 综合训练 复习课型 复习策略  引言:初三英语总复习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最
期刊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
期刊
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多读。“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脍炙人口的古训。它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阅读。  “读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读就是对某一篇文章,经精心揣摩研究,体会其味,理出文章的脉络,把捏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广义的读就是指一切与眼中所见的文字、人、事、物有关的视觉与大脑中枢神经的反应,带有一定的思辨性。如读文
期刊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呢?现就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