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01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呢?现就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通过有声诵读,学生可以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体验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周密严谨的结构。对此,教师首先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如:学习《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其次,营造感染学生的氛围。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再次,教师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
  综上所述,在教学有声诵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二是要注重师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们应注重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是要注重探究。
  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等进行探讨、深究,这是一种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开放性试题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如要求在阅读中,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这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完全理解、完全吃透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因此,针对文章内容或写法上的某一点,独立阐述自己的见解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观点要新颖、独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独特,就抛丌文章具体内容,乱说一通不着边际的话语,这种貌似新颖、开放的答案,实则无理无据,也无法符合题目要求。
  四是要注重欣赏。
  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当然,我们只是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欣赏作品的形象,欣赏作品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作品内容,能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要联系课本所学的知识,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用心去欣赏,就一定能发挥自身的阅读潜能,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二、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输出和运用,更应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达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笔者认为初中生写作也应注重创新。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积累创新素材。
  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你只须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①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③学生对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不管是从媒体的间接所得,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辩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喜怒衷乐,爱好和追求,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却蕴含着生活的真理,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社会生活,使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和谐统一,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懂得生活有多广阔,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广阔,生活有多绚丽,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绚丽。无论事多小,只要捕捉到其闪光点,就可成为题材。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如:选材创新、文体形式创新、思路立意创新、手法创新等。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仗,根据范文割、补,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例如:蜂子蜇人,我们可以赞美他不畏强暴,勇于自卫的精神;荆棘扎根岩石,我们可以赞美他倔强挺立的坚强生命力等……。
  再次,要善于设置情境,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维护学生 的作文兴趣。作文课不能只是布置文题,而不加引导,结果使还不擅长作文的初中学生,开始就犯难;学生没写出教师满意的作文,甚至“偷”作文。如果教师适当的设置作文情景,既能有效训练作文技巧和能力,使学生能很快的入门,又能降低作文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有了,训练目的才能达到。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精思之途”。可见,作文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作文课中,戒掉教师自身走过场的作文习惯,也要打掉学生作文偷懒的习惯,教师要勤,学生也要勤,才能多方面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是语文中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教师千万不要为了省事而抹杀了这些机会。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注重互动、注重探究、注重创设情境等,才能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对待它,老师就要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态度,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沟通;对待它,老师就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闪光点,扬其长,避其短。  诚然,就是这样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学生犯错,这时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谈点体会。  1. 班主任要做知识的富有者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
期刊
◆案例1: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接的毕业班。那一次单元测试,坐在第一排的李慧慧趁我在后边巡视的时候,突然回头向她的后位王萌使眼色,然后王萌递给她了一张试卷。怕影响其他同学答题,我走到王萌那里,让她取回自己的试卷,并站了起来。对于李慧慧因为她的种种劣迹,已经让所有的老师几乎放弃了她,所以我也没有搭理她。而李慧慧却突然“啪”的一声把课本摔倒了地上。  我呵斥道:“李慧慧,你干什么?”  “为什么让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
期刊
我是一名教龄刚满6年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上我也是个新兵,回忆6年的教学,到现在还是觉得有些盲目、有些懵懂,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想一想、静一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一下几点坚持。  一、坚持每天做两道思维题。  【漫无目的的做法】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每天都给学生在记作业本上出两道思维题,最早尝试着找一些稍微带点趣味性、有点脑筋急转弯又不失挑战性的题目,
期刊
关于教师会教与乐教的话题,大家都不生疏。而且一提起来,大家总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它是再浅显不过的事。其实,如果真的描述起来,还真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容易。正是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事却蕴含着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一、教师会教的含义  (一)会教的教师通过“教”使自己得以全面发展  真正会教的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使自己得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定位为一个发展人的生存,从内
期刊
当今社会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教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机械的抄抄写写的“题海战术”是以往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题,每天学生埋头于书本作业之中,导致了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教师们更是苦不堪言,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对课外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实践告诉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作业布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
期刊
摘 要:如何进行初三英语总复习?一、紧扣课标,教材为本,了解最新考试动态、熟谙中考题型和新型题型。二、板块复习,阶段侧重。第一阶段——分册复习。第二阶段——语法项目的专项训练和中考题型的专项训练,并作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三、复习课型及复习策略  关键词:紧扣课标 教材为本 板块复习 阶段侧重 分册复习 专项复习 综合训练 复习课型 复习策略  引言:初三英语总复习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最
期刊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
期刊
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多读。“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脍炙人口的古训。它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阅读。  “读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读就是对某一篇文章,经精心揣摩研究,体会其味,理出文章的脉络,把捏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广义的读就是指一切与眼中所见的文字、人、事、物有关的视觉与大脑中枢神经的反应,带有一定的思辨性。如读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