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运用图象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运用图象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近年来,“以图考文”、“以文考图”的图象题考查越来越多,而学生在读图填图的地理基本技能方面仍相对薄弱,对于那些变化了的图象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图象教学势在必行。
  1. 精心设计图象,培养读图、绘图能力
  教材中有些原图,地理事物复杂,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简化原图,“去伪存真”, 设计出形象、直观、简易的地理略图。因为地理略图对所要表现的地理事实切中要点,鲜明醒目,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因此,在教师板演地理略图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图、绘图,从中培养学生能力。如学习《五种地形及其分布》中的山地一节时,地图册的地形图较复杂,教师要给予简化,说明问题即可。师生共同绘出中国主要山脉示意图,做到讲绘、听绘同步。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直觉都会感知所学的地理知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新的兴奋中心就会不断地和持续地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于讲绘的关节点上,同时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教材中的一些分布图,如我国非能源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分布图等图象内容复杂。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读主要矿产和能源的符号,并在中国轮廓图上绘出。教师在黑板略图上用色彩鲜艳的粉笔,将最主要的地理事物表示出来,使之更加突出,格外引人注目。学生自然地将目光集中到图象中色彩鲜明醒目的矿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上。这样这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就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读图、绘图技能。
  2. 依图设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图象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有疑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习《经纬线》一节时,师生共绘“经纬线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①经线指示什么方向?②经线都一样长吗?③哪条是00经线?④经度怎样划分?⑤纬线指示什么方向?⑥纬线都一样长吗?⑦哪条是0°纬线?⑧纬度怎样划分?教师设疑时要引导学生看书、读图,必要时给予启发、点拨,并运用已学知识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教师的启发、点拨而积极活动,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图、读图的同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如《学记》上所说的那样,“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通过读图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地形雨》时,要求学生绘出“地形雨形成简图”,并让学生观察简图,学生就会问:“迎风坡为何多雨下?背风坡为何少雨下?”学生就有了主动“解疑”的心理倾向。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判断能力。
  3. 据图训练,培养学生“说图”能力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真正地明白图象的语言,学会“图文结合”,必须进行图象的强化训练。只有强化训练 ,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图上。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得牢固、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象,从而做到“看图说话 ”、“无图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后25分钟,往往是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趋于分散和转移的时期,此间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据此,在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识,应进行“看图说话”的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对照图象目标自问;同桌之间互问;教师指图设问;让学生看图出题;给学生当“老师”的机会;让学生的才能得以“表现”。布卢姆非常强调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少量的高峰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欢乐等。因此,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而向全体学生按图象目标回答。讲得好的师生给予掌声,回答不上的教师给予启发和鼓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理解力,能使学生大脑一直处于机敏状态。学生也由此体验到“学有所获”“思有所得”的成功感受。在“表现”中获得一种满足和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体验到自豪、欢乐、惊奇、赞叹。”让学生指图讲解,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同时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现状,指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如同师资队伍建设一样处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
现实生活中,常听一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这样抱怨:堂堂一个大学生,写份简历也不像样,更不要说写总结报告了!真不知道现在的语文是教些什么的!这话虽然片面,但也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不少教师都围绕着“应试”这根指挥棒进行教学,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或“答题课”,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内外积累中丰富语言素材  1. 课前预习主动寻找阅读材料。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如果讲究一节课或解决一个问题,只给学生留下教师“多么高明”的印象,而不是留下重要的数学的“思路”和数学模型以及思维方法,那么,教学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学生启发“思路”。但是,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敏捷而合理的宽阔“思路”呢?  1. 改变“飞惯势力”的思维,发展多维性思维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新入高一学习,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很难产生飞跃。在考虑研究问
根据碳纤维布优良的材料性能,提出了3种基于碳纤维布的节点抗震加固方法。通过6个混凝土T型外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所提出的3种节点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检验和对比。试
大力倡导传统经典美文阅读,既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又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条必行之路,我们要用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培养德才兼备,文韬武略的栋梁人才。让优秀文化成为孩子们衡量自我的道德标杆,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借助传统经典阅读教育孩子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  一、注重传统美文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语文课程从育人功能上讲,应注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成员习得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据此课堂文化可以理解为发生在课堂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相互关系以及自觉践行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整合体。构建卓越的课堂文化,首先是要对卓越课堂文化的本质特性进行整体把握。  一、价值取向的“生本性”  课堂文化价值取向的“生本性”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
薄皮甜瓜由于口感清香甜脆,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经济效益较高,仅吉林省公主岭市每年至少种植200公顷以上,哈巴河县每年种植不到6.7公顷,阿勒泰地区每年种植不到66.7公顷。2014年,引
愉快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
一、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艾氟迪AFD,供试作物为棉花。二、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各处理面积均为667米2,处理1在棉花初花期喷施艾氟迪,用艾氟迪45毫升对水15千克(666倍),喷施180
为了建立公路仿真系统对公路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了公路仿真系统结构问题.公路仿真系统是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混杂系统,通过分析公路仿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