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舞台,我们一起成长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新接手的这一届高一新生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从没有遇见过这么沉闷的班级,40个学生,从第一天报到,从参加军训开始就习惯保持沉默。我问什么,他们也会回答,但是答案绝对言简意赅。我不问,他们便什么也不说。同学之间私下的聊天是有的,但范围很小,三言两语便已结束。别的班级热闹的拉歌已经开始,我们班这里却还在静坐。我在旁仔细地观察,其实还是有几个学生蠢蠢欲动,但当他们看到周围同学的沉默之后,又会把头重新低下。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相互熟悉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开学一个星期之后,不少任课教师向我反映,我们班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唯有一点让他们很不舒服——课堂气氛太沉闷了!老师问下去的问题,得到的回应总是寥寥。“他们是听不懂吗?”“应该不是。我课后个别找他们询问的时候,他们反馈基本上都能听懂,只是课堂上不习惯表达。但这样下去,课堂进度的推进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樊老师,一定要想想办法了。”
  是的,一定要想办法了。
  实践
  开学后第一次班会“这个九月,重新起航”,我特意请每名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对自己的高中生活进行展望。班会貌似很顺利,几乎每个学生都制定了自己的新学期计划,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了简单交流。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同学之间的熟悉度还是不够的。而一群不够熟悉、彼此又不够认同的人是不可能迅速凝结成一个集体的。怎么办呢?
  步骤一:打开口
  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我宣布了一项制度——每周一到周五的中午,除了学校固定的时政讲评之外,都将由一位同学进行5分钟的“午间演讲”。
  本学期第一轮的“午间演讲”不限主题,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
  “可以介绍自己,也可以介绍他人;可以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一部电影,也可以分享一首歌、一个故事;可以八卦身边的新闻,也可以点评国家大事。甚至,如果你什么都不愿意讲,也可以只是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可以制作PPT配合你的演讲,也可以拿着文字稿照着读。唯一的要求是,作为演讲者,请一定保证原创。作为听众,请一定用心聆听。”
  宣布之后,我停下来看学生们的表情——在他们看似平静的脸庞上,我还是发现了一丝丝的惊喜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果然,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怎样内向、沉默,也都愿意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他们总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总认为,别人总和他们自己一样关注着自己,评价着自己——在发展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我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都有机会充分地展现自己,让他们能够直接得到他们非常看重的、来自同伴的反馈。我相信,通过第一轮“午间演讲”,他们会迅速地熟悉起来。
  随后的一个月里,“午间演讲”进行得格外顺利。每位轮到的学生都会认真准备,主动上台。没过多久,就有不少家长悄悄告诉我,他的孩子为了准备“午间演讲”异常认真——“她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还邀请我帮忙一起找资料做PPT,连复习考试都没有那么投入过。老师,你能在她演讲时帮我拍下视频或照片吗?”当然。于是,在学生演讲的时候,我要做的,除了认真聆听,偶尔点评之外,还多了一项工作——将他们演讲的过程拍成照片和视频,及时上传到家长群,与家长分享。
  在静静聆听中,我又慢慢发现了“午间演讲”的另一些用处——它是我了解学生的又一条捷径,同时,它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你真的像你以为的那样了解学生吗?”
  我发现在第一次不限主题的演讲中,很多学生其实都选择了介绍自己。而通过他们介绍的方式,可以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
  相当多的学生喜欢日本动漫。打动他们的往往是漫画中主人公的性格、经历与自己内心的相似,他们在别人的故事中会渐渐看清自己。而对于不同风格的漫画,学生会有不同的偏好,也会引起热烈的讨论。而这时的我,由于对日本动漫的不熟悉常常插不上话,我是多么不称职的陪伴者啊。
  有一个男孩的演讲严重超时,他用几十页PPT向大家重点推荐了自己的最爱——足球运动员梅西。在介绍梅西足球生涯中的几次挫折时,他好几次眼眶湿润。演讲的最后,他动情地说:“很想告诉我的父母,我的老师——请放手让你的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吧!请不要总是用我们的热爱做要挟!我们知道肩上的责任,我们只是热爱足球,仅此而已。”
  很快,我收到了任课老师的反馈,“你们班学生的胆子好像是大一些了。”“你们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多了。”特别是语文老师,很兴奋地告诉我,“樊老师,你们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多了。还有很多学生将他们的演讲稿拿来请我帮着润色呢。”
  至此,“午间演讲”第一阶段目标已经达成——学生们开口了。午间演讲,促进了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熟悉,锻炼口才,提升能力。
  步骤二:打开眼
  第二轮“午间演讲”增加了一项新的规定——规定话题。由班委和老师共同拟定一些话题,由演讲者自行选定。作为示范,我提供了两个话题作为参考——1.我市某所高中的一位老师在期中考试监考过程中抓出了几名作弊的学生,事后,老师收到了一则匿名消息:“既然你不放过我们,我们也不会让你好过。”请谈一下你对此事的感受和看法。2.观看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看法。一个星期之后,由班委和老师共同拟定的10个话题张贴在教室后面的班级事务栏中,新一轮演讲拉开了序幕。
  圈定演讲的话题,对同一个话题的充分讨论,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思想的碰撞,让每一个参与的人发现,原来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表达。
  同时,更明确的指向性,能使学生逐渐将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到身边的人和事,更进一步的,能逐渐关注到这个社会和这个国家。“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原则——“只有致力于搭建起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也更有意义。”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只有当他们主动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更多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时候,他们才可能真正成长……   果然,我发现,在第二轮“午间演讲”的过程中,思辨的味道重了,讨论的氛围浓了,演讲使学生的眉宇之间更多了许多沉稳的味道。
  步骤三:迈开腿
  两轮演讲下来,学期已近尾声。放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下学期的演讲主题——在这个假期的实践活动中,不要只是单纯的服务或劳动,请把你看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和做出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开学之后,请以主题演讲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你的所见、所为、所想。
  之所以要“先做再讲”,是因为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了一个学期的大道理,唯有让他们真的做一做,试一试,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果然,新学期,我收到了一份份让人惊喜的社会实践报告。新一轮的“午间演讲”,就在学生的提议下,以社会实践小组为单位,闪亮登场。有的小组主要的实践活动是义务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补习功课,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补习任务,还专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教育公平”有了深入的思考;有的小组定期探访养老院的老人,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之余,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老人的交流当中,在他们演讲中,除了反思自己对家中老人的态度之外,还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匠心独具的设计与展望……
  事实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他们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迅速成长。永远不要试图蒙住孩子们的眼睛,但要引导他们的目光。永远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勇于担当。
  反思
  墨子曾经按照知识的来源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类——闻、说、亲。所谓“闻”,就是直接来自于前辈的知识;所谓“说”,就是来自学伴之间的辩论与反思;所谓“亲”,就是亲身经历获得的体验。回想我设计“午间演讲”的整个过程,正是沿着“闻、说、亲”三个过程步步深入。
  正如上海市特级校长吴金瑜所说,在我们的德育中,要将“德育知识”真正内化成学生内在的“道德”,实在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的道德经历和体验获得直接的道德知识,形成道德品质;也可以通过“以文字、图画等表述的道德符号”告诉学生孰是孰非,再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体验、反思、内化”从而形成道德。
  “午间演讲”之所以能够成为德育的良好载体,也许是因为走了第三条路——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让学生从“闻”“说”“亲”三个方面,充实了自己,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它让学生通过对“蕴含在人类自身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观察、体验、反思、内化”,最终形成了道德,实现了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中学)
其他文献
“潜能无限,每日微善”,新学期我带着这句话迎来了新的班级——七(12)班。  一、微善理念,播种学生心田  我利用学校开展入学常规教育的机会加了一点儿私货。我把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的教育故事及平时搜集的一些以“激发潜能,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对“潜能”一词产生初步印象。  第一堂班会课便是以“潜能无限”为主题。课上首先请大家谈谈入学教育材料的阅读体会,然后是展示上届学
期刊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十几年前我开始阅读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杂志,并尝试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结果发现真的很有用。  比如收缴补课费、资料费、餐费等各种费用是最令人头疼的(啥费都不收,是不现实的)。每一次做“黄世仁”催学生交钱我也不情愿,但那是班主任的工作,不做不行啊。以往都是拿着学校的“令箭”,耍着班主任的“淫威”,带着班级的“狗肉账”一个个地催。每次缴费,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期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  ……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
期刊
为读高中的侄女去学校开家长会,看到教室的墙上有这样一行标语“青春有梦就去追”。白墙红字,很是醒目,加上潇洒飘逸的行楷字体,热烈、奔放、张扬、不羁,如同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激情澎湃的青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不得你视而不见。讲台上是一张同样青春逼人的脸。这几年,本地的高中来了不少东北的大学生,看样子,讲台上这个带有明显东北口音的年轻教师该是他们中的一员了。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同样是恰人生
期刊
这是几年前我在瑞安当班主任时发生的事情。  那年夏天,很多学生穿拖鞋进教室,在寄宿制高中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常见。白天还稍微好一些,晚自习就更严重了。我苦口婆心地讲穿拖鞋进公共场合是不文明行为,甚至对个别同学采取了处罚措施,比如扔掉拖鞋、罚站等等,但收效总是不理想。一阵批评之后,不过三两天老毛病就又要再犯。这真是一场拉锯战啊!看来,要改变坏习惯,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耐心。可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仅
期刊
感受成功喜悦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在担任班主任时,以生为本,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他们将特长和优势向学习中辐射。在办板报的活动中,发现学生在美术上的禀赋;在体育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体育专长;在“爱我校园”的演讲和相关文娱活动中,发现学生在播音与主持、电视编导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时引导,积极推荐他们进
期刊
虽然你学得其实也不错,但由于你始终对考试怀有较高的期望,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总问自己:“这次考试我考不好怎么办?”这样最终会导致你近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个时候,许多人出现一种想学学不进,不学不甘心的现象。本来想学习,拿起本书又不知道从何学起;一叠书放这儿,拿起一本写写不行,再换一本看看,实在学不进去。学的时候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安不下心来:不学吧,你看周围人都那么认真学呢,你还是不甘心,再
期刊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妹妹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宝贝。后来在小学读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回忆起母亲的谜语,真的把故乡的柿子说绝了。  柿子甜柿子甘,柿子的滋味有千般。小时候,家里总是缺粮,半饿着肚子上学。上学路边的柿子
期刊
临中考前的一节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主题:为自己的人生排序。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某个人物序列中,并用这个人物序列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小A的人生序列是:比尔·盖茨,小A,李嘉诚。他人生追求是:希望成为IT行业的精英,成为中国的首富。  小B的人生序列是:父亲,老师,小B。他的人生追求是: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勤劳的手艺人,做一个像老师那样品德高尚的人。  小A家住集镇,家庭富有,成绩全班第一。
期刊
已是深冬才下了第一场雪,所以感觉到今年的雪来得特别迟,也感觉到对雪有一种企盼,甚至是奢望。起床后就和儿子来到铺满雪的操场嬉闹起来,一片片美丽的花朵轻盈地飘落下来,我下意识伸手去接,唯恐它落到地上会摔坏娇弱的身体,玷污了那一尘不染的嫁衣。然而,花朵落到手上,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就融化了,很为那一闪即逝的美丽惋惜。飘雪的日子,身在他乡,油然而生的思念往往引发伤感。  吃着早饭,就接到妈妈的电话:“下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