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教学一、二法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人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并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和推广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在校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锻炼。这说明我们国家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我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有责任和信心把体育课上好,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到“乐中玩,玩中练,在练习中体验成功。”同事来实现可视目标的达成,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必须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
  一:利用学生给你的好奇心理依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好奇的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体育课上来。如教学内容要多变,教法具有趣味性,则儿童低落的情绪会很快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单调的走跑交替,时间一长,小朋友马上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改用小动物走跑动作,再事先做好不同的动物的头饰(如马儿跑,大象走等)这样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完成了走跑交替这个内容。
  二:利用学生的好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身体练习最易于学生的好动的天性产生“共鸣”。所以,我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把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如我在上一堂三年级的投掷课,课前布置每个人折一个纸飞机,上课二十我就开始提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管的活动呢?”同学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投篮”,有的说“飞镖”,还有的说:“我在农村看到插水稻,岸上向地里扔稻苗的”,等等。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投”。我们今天就已投远,投准为目的,但我们要注意安全。”学生一听,高兴地喊:“好!好!”我接着说:“我们每个人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投掷动作最具有创意,号码?”学生听了,三个一组,五个一群自发的在一起练习动作。他们有的赞赏,有的叹息,有的指责,有的鼓励,但每个学生都学得不亦乐乎。我最在下个总结时同学们还争先恐后的要把自己“发明”示范给全班同学看。不知不觉中,这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同学们个个都玩得快乐,学得开心。每个学生在期盼中等待下一节体育课的来临。
  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长生学习的愿望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雷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到要比赛,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在这时应正确利用这种心理,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性较浓,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如:踢足球是人人都喜爱的运动,在一节课上,三、四十人围着一足球跑。跑的慢的同学一节课也踢不了几脚,也就没有信心在足球场上转悠,为了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球场上不停的跑动,我采用了一个球场两个足球,每组两个守门员,两个足球同时在球场上滚动,跑的慢的同学踢不到这个球还能踢到另一个球,守门员也忙得不可开交,有的时候还能同时进两个球,一节课进球数也多达近十个。球场上的气氛活跃了,每个学生的耐力跑能力也大大地挺高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的教育,是他们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如:我在教前、后滚翻时的动作要领时,把这个动作比喻问皮球滚动,学生一听,马上就联想到运动中的皮球,个个刀兴奋的说:“我要当排球,我到足球……”都把自己当成了圆圆的皮球,在垫子上前、后滚动。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动作表演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当然,有的学生做得不错,也有的同学做得不够理想。时候老师给予了同学们表扬和鼓励,然后老师完整的示范一遍,告诉同学们要做到:“低头,团身,屈腿。”对于做得差得学生我一遍一遍的知道他们,帮助他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所以学习的兴趣就更好了。他们把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想志趣升华。
  人的兴趣不是与身俱来的,他是要求在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教育家夸美斯的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当然体育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把音乐,舞蹈,带入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娱乐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在普通高中实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本)》中新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宗旨,教育的真正职能越来越明确。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
【摘 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是课内阅读必要的补充和有机的延伸。初中生课外阅读应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巧设体验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促就阅读 传授方法 指导阅读 培养习惯 巧设平台    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a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必要的充分和有机的延伸,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学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立命之本,特色所在。培养适应21世纪行业发展需求,并具有持续性在“做中学”从而掌握本行业先进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高职文化建设的指导。本文试着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从关系发展。简单论述了工学结合教学制度建设是高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这一命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变革并满足人的
一、背景分析: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本人已参加了多种类型的不少教研教改活动,小到校内,大到省,在这么多次教研教改活动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收获最大的,要数2007年4月下旬的一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由省级组织的,名为“浙派名师义务教育经典课堂教学第四届观摩活动暨浙、宁、沪长三角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有幸亲临课堂,耳闻目睹了来自浙、宁、沪的名师们的教学风采,聆听了行家、专家们的金玉良言,
[摘 要]笔者根据对本地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反思行为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并探索了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三种方式:授课教师独立反思、师生间的协作反恩、教师间的协作反思;剖析了实现教学反思的课前准备、课堂反思、学习观摩、自我否定这四个途径的实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反思方式 反思途径    一、教学反思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 
【摘 要】快乐写作能消除学生作文恐惧心理,在操作上,要做到自主安排、充满激情、正确评价。  【关键词】作文 快乐 操作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提笔就头疼,总觉得役东西可写。”每到作文课,学生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他们惧怕作文,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下笔,只能在课堂上苦苦地受着煎熬,而真正觉得写作文快乐的学生并不多见。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
【摘要】篮球运动的特点是有进攻有防守,防守是为了巩固进攻取得的成果。要想提高比赛成绩,就必须明确防守在比赛中的作用,并加强防守的练习。  【关键词】篮球;防守;防守技术    1 前言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篮球赛场上也呈现出高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篮球水平的日新月异,使我们对篮球的认识也从简单的篮球游戏提高到科学化认识水平。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一个球队的防守水平已经成为其能否在比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巧妙地引导、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切感受到“衔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已是众所周知,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衔接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日常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把相应的物理过程重现,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要点、分析方法和归纳的手段;通过实验可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可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见,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自主观察就成为物理实验学习中的第一步。那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引
摘要: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质疑,能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多思 创新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无论走到里,都能很快